【摘要】英語教學過程中可分為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而其中讀與說是發(fā)揮英語交際作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此,需要關注讀與說兩個方面的教學。閱讀能夠促使學生獲取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能夠強化自身對于英語的表達能力,而閱讀與其他環(huán)節(jié)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需要應用創(chuàng)新辦法來提升教學效果。圖式理論屬于應用在英語閱讀教學讀前活動設計的一種理論,有助于激活相關背景知識,也能夠有效提升閱讀教學效率,為促使此種理論能夠發(fā)揮最大化的價值,有必要針對此展開更為深入的研究。文章以大學英語閱讀教學讀前活動設計作為基礎,展開圖式理論的應用,首先,對圖式理論以及其與英語閱讀教學之間的關系進行闡述,將此作為后續(xù)研究理論基礎;其次,對當前英語專業(yè)泛讀教學讀前活動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最后,將以上所述內容作為基礎,提出基于圖式理論的英語閱讀教學讀前活動設計途徑。
【關鍵詞】圖式理論;英語閱讀教學;讀前活動設計
【作者簡介】姚捷茜,廣州工商學院。
前言
圖式理論出現時間較早,在此理論被提出初期階段中,應用在研究閱讀理解的心理過程中,后期被應用到閱讀教學活動中,成為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主要構成。有相關理論提出,在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應用圖式理論,能夠獲取到教好的應用效果,其具體表現為提升閱讀教學效果、便于學生更為直觀的學習閱讀與認識閱讀。以往眾多研究資料均有顯示出,圖式理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詳細的分析與闡述圖式理論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具體應用資料明顯不足,為此,本文將以此作為方向,展開更為深入的探究。
一、圖式理論的相關概述
圖式理論也就是將某個主題作為中心,降組織的知識表征與貯存方式作為基礎的一種理論。圖式早期出現在這些論著中,于近代心理學研究中備受關注,在此階段圖式被任志偉是動作的結構與組織。圖式理論的關鍵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圖式所描繪的是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識,并非是一種概念定義,從這一點來看,圖式能夠描繪事物的必要特征,同時也涵蓋著其非必要特征。第二,圖式描繪的知識從一部分或是幾個部分依據不同方式構成,構成部分為變量或是槽道。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能夠依據記憶中以往的知識實現相應思維或是行動反應。圖式對生活中的事物大量個別事例的抽象表現,圖式能夠對個別事例的事物重要特征進行總結。各種圖式能夠較為自然的進行分類,涵蓋著部分事物的某些特征及品質,但是,一般情況下并不會對此做清晰的分類。
二、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的關系
從不同層面進行兩者之間關系的分析,首先,語言圖式。語言圖式所指向的是學生掌握到閱讀相關的語音、詞匯、語法知識等,這些知識屬于閱讀學習的前提。如學生所學習的閱讀材料涵蓋著過多陌生詞匯或是沒有掌握到的語法知識等,將會導致學生的閱讀學習面臨著眾多阻礙,其主要原因為學生的頭腦中并沒有與其匹配的語言圖式。其次,內容圖式。內容圖式所指向的是學生對閱讀材料主題與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程度,例如,風俗習慣、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有語言學家曾提出過,在閱讀理解中,背景知識與語法知識進行對比,其能夠發(fā)揮的作用更為明顯。從學生視角進行分析,內容圖式的作用明顯高于語言圖式作用,針對此,教師需要在提供背景知識方面增加關注度,促使學生能夠更為直觀的理解所閱讀的文章。最后,修辭圖式。此種圖式所指向的是材料篇章的結構與文體特征等層面上的知識。
三、當下英語專業(yè)泛讀教學讀前活動中存在的不足
1.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力。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經經歷了系統(tǒng)的學習,具備一定的英語知識,而大學英語教學更為關注的應該是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是說閱讀應該作為大學英語教學關鍵點。但是,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時間較長,此種根深蒂固的影響較難在短時間內實現轉變,這也是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呈現出一系列問題的主要原因。以本次研究的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未來,當前部分大學仍然延續(xù)原有常規(guī)教學辦法,包括閱讀文章講解、朗讀、翻譯等,顯然不再滿足新時期對大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需求。在大學階段中的英語閱讀教學,閱讀文章難度有明顯上升,且對于學生的英語思維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進一步增加了學生學習英語的難度。在此種情況下,應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包括枯燥的文本輸入教學環(huán)境、生硬的記錄學習辦法等導致學生逐漸會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及信心,而這一點也是限制大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主要因素。
2.教學方法陳舊。在當前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在英語閱讀之前會要求學生對陌生的詞匯進行標記,同時對所遇到的陌生詞匯進行查詢,在知曉其含義之后繼續(xù)閱讀,借由此種辦法來降低應約閱讀文章的難度,促使學生能夠更為順利的完成閱讀活動。同時,部分教師在學生閱讀之前將單句較長或是難度較高的句子進行提取,直接為學生進行翻譯或是引導學生先對這些句子進行翻譯,完成這些工作之后在進行閱讀活動。但是,當前多數高校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并不會開展讀前活動,在課堂上直接切入主體開始全文閱讀。而即便是有部分教師應用以上幾種讀前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能力,但是簡化了閱讀的步驟,缺乏對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關注。例如,有教師在閱讀開始之前,將所讀文章中認為學生比較陌生的詞匯進行提出,學生在自己的文章中進行標記,后嘗試去翻譯,但教師為避免浪費過多的時間,會直接輔助學生進行翻譯。翻譯之后學生開始閱讀,但此種行為對提升學生參與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等并沒有明顯作用,而此種情況存在的主要原因便是教學方法較為陳舊。
3.對閱讀策略的認知與重視不足。普遍高校教師均認可閱讀策略的重要性,但往往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會將重點放在陌生詞匯與語法講解上,并沒有凸顯出閱讀在教學活動中的主要地位,而是將閱讀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法知識教學的渠道,缺乏對閱讀本身的關注。在此種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也會默認此種學習方式,從基礎知識點開始學習,沒有在此種過程中掌握到有效的閱讀辦法或是體會到閱讀的意義等。
從以上所分析的英語閱讀教學現狀來看,當前所采用的陳舊的教學辦法或是較為滯后的教學模式等對于學生閱讀學習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同時也進一步凸顯出讀前活動開展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作用發(fā)揮不夠理想,學生在后期閱讀時不能夠抓住閱讀文本的主題,其閱讀能力與信息處理能力也不能夠正常發(fā)揮。針對此,在英語閱讀的讀前活動研究過程中,應該尋找科學有效的閱讀講解辦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效率。
四、基于圖式理論的英語閱讀教學讀前活動設計途徑
1.語言圖式的構建。結合語言圖式特征來分析,詞句篇屬于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首要內容,也是對整個閱讀學習效率具有重要影響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短文作為案例,短文中描繪了人們需要如何解決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此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對此短文所表達的含義也較為了解。針對此短文教學的關鍵點應該為促使學生學會應用字典推進閱讀。在正式閱讀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挑選出重點關鍵詞,指導學生對這些詞匯進行討論,包括翻譯、代表含義、用法、在不同短句中是否能夠代表不同的意思等,在學生對詞匯有所了解之后引導學生用這些詞匯組織成短句或是較長的句子,若學生沒有方向,教師可引導其將詞匯與自己的生活做聯想,看什么情況下能夠應用到所學詞匯,如此學生能夠積極的展開聯想,最終將詞匯組織成句,能夠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其獨立解決閱讀問題的能力。
2.內容圖式的構建。應用背景圖式能夠促使學生掌握到更為全面的背景知識,以便于對全新的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便于加深記憶。人的大腦類似于一個體積不等的書柜,在各個階段所學習到的知識會根據類別存放在不同的書架中,基于此,教師在激活學生的背景圖式知識過程中,能夠促使學生對以往所學習到的相關知識進行提取。在向學生引入背景知識時,有助于學生做出相關的預測,激發(fā)其好奇心與參與英語閱讀學習的興趣,這也是提升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時,教師可積極的應用現代信息化的教學工具,在閱讀開始之前,利用多媒體播放器播放關于閱讀文本內容的資料,包括人物資料、文本故事背景等,在學生觀看完視頻自立考之后,詢問學生是否在這些資料中受到啟發(fā),也可引導學生將視頻資料作為基礎展開思考。在學生之間積極討論之后,教師對主題進行總結,包括所要閱讀的短文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故事所表達的含義等,以便于學生更為深刻的了解短文,帶著一種情況盡心文本閱讀,有助于提升其閱讀及表達能力。另外,圖片與多媒體等便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且教師也能夠更為方面的進行文本總結,是促使學生原意嘗試閱讀或是進行文本內容翻譯。
3.形式圖式的構建。在教師構建語言圖式與內容圖式之后,部分教師可能會出現缺乏形式圖式關注的情況,不利于讀前活動作用的發(fā)揮。在以往英語閱讀教學環(huán)境中,普遍教師均認為從下到上的閱讀教學效率較高,從而忽視了從上到下的教學模式,這也是導致學生閱讀速度不高、總結能力不佳的主要原因,為此,在未來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此種問題加以改善。例如,教師可在英語閱讀之前,為學生提供相似主題的閱讀本文,將其與閱讀文本進行對比,輔助學生構建形式圖式。同樣以“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短文作為案例,教師可選擇“How to Get Pver Pressure?”短文與閱讀文本進行對比學習,促使學生的閱讀學習目的更為明確,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
五、結論
閱讀能夠促使學生獲取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能夠強化自身對于英語的表達能力,但當前多數高校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所選方法不夠合理,或是較為滯后,從閱讀教學現狀分析中便能夠了解到讀前活動對改善當前閱讀教學現狀的重要意義。在圖式理論的指導下,教師可在讀現活動設計中構建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形式圖式,促使學生更有目的參與到閱讀學習中,便于理解及記憶,對于提升閱讀速度、閱讀能力等均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趙靜.讀前、讀中、讀后活動設計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06(12):98-100.
[2]陸鋒.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讀后活動設計失當原因分析及對策[J].英語教師,2017,17(14):47-52.
[3]任麗燕.英語閱讀教學讀前活動設計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 2016,07(05):52-56.
[4]芮甜甜.基于綜合視野理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讀后活動設計:問題與思考[J].英語教師,2015,15(18):133-139.
[5]王淑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讀后活動歸納列舉——以第十屆全國初中英語教學觀摩課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5,05(07): 44-47.
[6]呂旺姝,邱金磊.高中英語閱讀讀前和讀后階段教學活動組織與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30(12):87-89.
[7]李亞琴.大學英語閱讀教學讀前活動的設計研究與實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3,09(1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