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考改革也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也使得整個教學體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伴隨著社會時事的不斷變化和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高中政治學科的社會實踐應用性更加突出,其中將時政熱點引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也成為當前高中階段不可忽視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政治;時政熱點;路徑探析
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革,在教育界,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已經深入到我國中小學甚至大學教育中,也正是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斷強化和社會格局的不斷變化,使得高中階段政治學科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類時政熱點的應用成為高中政治課教學的重要課題。但是由于我國中小學階段長期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特別是應試教育的意識對教育工作者甚至是社會公眾的影響根深蒂固,使得相當一部分學校忽視政治學科的重要性,具體表現有政治課時安排的縮減,另外,在教學內容上忽視時政熱點的引入和不合理運用以及在教學方式枯燥單一,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等,使得整個課堂的學習效率低下,難以實現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與素質教育的理念相違背,因此,對時政熱點在高中政治課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重重,亟待改善。
一、 教師應當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時政分析能力
高中政治教師應當具備在熟練掌握政治教材知識的基礎上,也應當有通過其他途徑獲取更多的知識來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的能力和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學以致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尤其是考慮到高中政治科的時政性較強,因此教師不僅需要具備熟練掌握和運用課本知識的能力,更需要具備比其他學科教學更加突出的時政分析能力,時刻關注生活,關注時事,將社會和國家發(fā)生的時政熱點事件滲透到教學中。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通過電視新聞、新華網、人民日報、焦點訪談、《時事政治報》等多種途徑,搜集整理時政資料,并對此進行實時梳理和更新,不斷充實和豐富教材內容,并以此來完善自己的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時事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是一件長期和復雜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當具備完備的時政敏感性和時政分析能力,這樣才能夠快速精準分析,并且對已分析整理的資料及時歸檔,留待以后繼續(xù)研究,進而發(fā)覺其更深層次的政治價值。只有具備專業(yè)的學科知識素養(yǎng)和扎實的時政分析能力,教師才能夠在政治課堂上將這些時政資源運用自如,進而學生才能夠精準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二、 教學過程中應及時準確地滲透時政熱點
由于政治學科的特殊性,三維目標的教學過程更加突出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以此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時政價值觀。因此,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本節(jié)課所講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與時事政治聯(lián)系起來,恰到好處的將時政熱點與本節(jié)課所講內容結合起來,通過尋找最近發(fā)生有趣的,正向積極的熱點時政材料作為課程的切入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傳授新知識的同時將本節(jié)課所選取的時政熱點事件進行深層次的講解和滲透,從而挖掘熱點事件背后所反映的重大問題。時政熱點的選取和運用需要精準時效,不能隨意亂用,應該結合本節(jié)課所講知識選取那些正面積極的,并且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時政熱點材料,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講解和分析,達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高度,從而讓學生深刻理解,提高了他們學以致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三、 創(chuàng)辦班級時政板報區(qū),學生自己播報和討論時事
創(chuàng)辦班級時政板報區(qū),學生輪流播報,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對時事政治的熱情和興趣。班級時政板報區(qū)作為學生交流討論時政熱點的平臺,能夠讓每位同學參與其中,通過搜集整理最近國內外新聞熱點,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點評,拓寬自身的知識體系,增長見識,進而能夠鍛煉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時事政治資料自己整,分析事件自己來,讓學生置身其中,自主合作學習,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時事政治的熱情和興趣,也能夠將學生引導到自主學習的探索道路上。
四、 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迫于高考壓力和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對教師教學質量和業(yè)績的考評僅僅只停留在學生考試成績的層面,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以提高學生成績?yōu)槟繕?,而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價值觀,由此導致教師對時政熱點的關注僅僅流于表面,不能進行系統(tǒng)、精確的講解。因此,學校應該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教學評價體系,不以成績高低作為教學質量的評價標準,要把素質教育作為發(fā)展學生的根本,從素質教育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提高學生實際能力作為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標準,這樣教師才能夠有充分的精力和時間去關注和研究教材以外的知識素材,從而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俗話說得好,教師教得好,學生才能學的好,素質教育發(fā)展的今天,知識已經不再是衡量一個優(yōu)秀學生的唯一標準,那么教師作為教育過程的引導者和啟發(fā)者,只有在學校正確地鼓勵和引導下,才能更加科學的引導學生學習,從而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培養(yǎng)出素質教育要求下全面發(fā)展的人。因此,科學良好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僅符合新課改要求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歐陽和森.對高中政治課堂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105.
[2]孫壽玉.淺談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28):10.
[3]李潔.淺談如何讓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1).
[4]宋榮華.淺談時事政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3(09):160.
[5]董富金.時事政治與思想政治課教學[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09(01):743-744.
[6]郝英杰.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學科教育版),2016(20):196-197.
作者簡介:
周露露,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