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守平
【關鍵詞】 數學教學;導入;技巧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112—01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在課堂教學中是導言,是開端,是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音符,是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橋梁。導入新課,就是通過各種方法引出所要講述的內容,把學生領進學習的大門。如果一堂課開始教師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地導入新課,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課學習,就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就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導入的技巧,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原則
首先,新課導入要考慮數學學科的趣味性。小學生還處于各方面認知能力不強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大都是只喜歡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因此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十分必要的。為此,教師要從學科的趣味性出發(fā)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其次,導入新課時要注意選取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內容。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在課堂上容易開小差,也易受外界的影響,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利用新課導入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課堂開始之前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課堂上來,從而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學效率。再者,新課導入還要具有針對性。在新課導入時,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特征,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不同的教材版本、不同的學習條件以及學習環(huán)境選擇適宜的新課導入方法,不能夠片面追求課堂上的熱鬧而忽略了新課導入的實際意義。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導入技巧的運用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生活為基礎,在教學中添加更多的生活元素,這樣能夠讓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熟悉的數學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比如,教學“認識時間”這節(jié)課的相關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個大一點的鐘表,或者是利用多媒體制作鐘表,確定每一次的時間。其次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每天起床的時間是幾點幾分,學生回答之后就可以將學生所說的時間顯示在鐘表上,然后讓學生說出起床時鐘表的時針指的是哪個數字,分針指的是哪個數字。在這之后,讓學生自己說出一個時間,比如說吃午飯的時間,然后再自己按照教師的要求分別將時針跟分針分別說出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熱情就被調動起來了,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
2.巧設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適當地為學生設置一些有探究性的問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讓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設置問題導入新課。比如,教學“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出示一個主題的圖片:一個生日蛋糕平均分成了6份,媽媽吃了其中的■,爸爸吃了其中的■。從圖中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可以自由探究并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在這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分數加法和減法的學習。
3.妙用故事,引發(fā)學生想象。眾所周知,小學生喜歡聽故事,容易被故事吸引。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這一特點,將故事運用到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在故事情節(jié)中張開想象的翅膀,高效、高質地學習新的知識。比如,教學“分數”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以故事導入新課:小紅的生日買了兩個蛋糕,但是來參加小紅生日會的有21個小朋友,請問怎樣分才能將兩個蛋糕平均分給21個小朋友。通過這樣的課堂導入方法,學生認真聽教師講故事的同時也漸漸地學會思考,并且不斷提高自身的解題能力。
總而言之,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能夠讓教師有意外的收獲。而課堂導入的方法很多,不僅僅只是以上提到的幾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總結新課導入的方法,并且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選擇合適的新課導入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