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雨萌
摘 要:石油測井作為專業(yè)性很強的領域存在著大量科技文獻需要通過翻譯被引進,因此研究測井英語的特點及翻譯理論與技巧,對提高國內測井整體技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石油測井英語的分析,闡述了測井英語的文本特點,并討論了基于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的翻譯方法,提出了包含有轉譯法和增譯法的石油測井英語漢譯技巧。
關鍵詞:石油測井 科技英語 功能對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c)-0167-02
石油測井領域的尖端技術主要由歐美跨國公司所引領,國外的大量科技文獻需要翻譯。石油測井英語屬于科技英語的范疇,不同于一般性翻譯,它把基礎英語和測井專業(yè)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儲備一定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需保證行文嚴謹、遣詞造句講究[1]。本文提出利用奈達功能對等理論作為指導,合理運用轉譯法和增譯法[1],提高翻譯石油測井英語的能力,在快速準確地獲取先進的科技文獻信息[2]的基礎上增強石油測井新技術在國內應用的推廣力度。
1 石油測井英語文本特點
1.1 名詞化傾向
石油測井英語廣泛使用名詞來表示狀態(tài)或動作,還存在使用非限定動詞結構起名詞功能[3]。名詞化傾向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文獻包含大量信息,如果使用傳統(tǒng)的主謂結構會導致文章重復而冗長。如下。
(1)The safety margin should be develope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following failure modes: loss of pressure containment by the wellhead section supporting the annulus defined by the inner and outer tubulars; loss of pressure containment by any completion equipment exposed in the annulus; collapse of the inner tubular and/or burst of the outer tubular.
譯文:安全系數(shù)的確定需要考慮以下失效模式:井口裝置所支撐的由內外管柱形成的環(huán)空失去壓力圈閉功能;由環(huán)空中的完井設備所形成的環(huán)空失去壓力圈閉功能;內層管柱擠毀和(或)外層管柱破裂。
分析:原文中使用”consideration“、”loss”、”collapse“等名稱,行文簡潔緊湊。譯文中對其進行詞性轉換,使表達更加流暢。
(2)In mang cases it has increased the understanding of reservoir geometry and heterogeneity and improved the correlation of individual drainage units.
譯文:許多情況下,這增進了對儲集層幾何學和非均勻性的了解,并改進了排水區(qū)域的連通性。
分析:原文使用“understanding“,”correlation“
等名詞,根據(jù)具體情況,譯文對這些名詞進行保留。
1.2 使用專業(yè)化詞匯
石油測井英語屬于專業(yè)英語,包含有大量的科技術語,而且有一部分的專業(yè)術語來源于日常詞匯。在專業(yè)領域這些日常詞匯就成為了特定的專業(yè)技術用語,有著非常嚴格的科學含義[3]。因此在翻譯中必須根據(jù)專業(yè)內容和范圍來確定詞義[8]。如表1所示。
1.3 使用被動語態(tài)
石油測井英語一般為客觀的敘述,因此大量使用被動語態(tài)。在進行石油測井英語翻譯過程中,根據(jù)具體情況,將英語的被動句轉換為漢語的主動句,或保留被動語態(tài)[6]。如下。
When sediments are deposited and compacted, they do not form a solid mass of rock. Spaces exist between the grains that are called voids or pore spaces. These represent the porosity of the formation. Porosity affects the amount of water that the rock can hold, and thus the formation resistivity factor is related to this void space.
譯文:當沉淀物沉積、夯實,他們不是形成一塊堅硬的巖石。顆粒之間存在著空隙,我們叫做孔隙。這些孔隙代表了地層的孔隙度。孔隙度會影響巖石的含水量,因此,地層的電阻率和孔隙有關.
分析:在原文中沉淀物是被沉積被夯實的,但是這樣翻譯會很別扭,因此翻譯為“沉淀物沉積、夯實”。同樣被動句“that are called voids or pore spaces”最好翻譯為主動句“我們叫做孔隙”。
2 功能對等理論
該理論是由尤金·A·奈達(Nida Eugene A)從語言學角度出發(fā)根據(jù)翻譯的本質所提出的,是指從語義到語體,在接受語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對等語再現(xiàn)源發(fā)語的信息[4]。翻譯的重點不應是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而應當是讀者對譯文的反應,還應當把這種反應和原作者對原文可能產(chǎn)生的反應加以對比。基于功能對等理論和石油測井英語的特征,本文總結出轉譯法和增義法兩種方法。
2.1 轉譯法
由于英語和漢語思維和表達習慣的不同,翻譯不應過分追求詞與詞的形式對等,而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轉換,使譯文流程自然。如下。
(1)The containment of produced or injected fluids is accomplished with the use of a system of physical barriers..
譯文:利用系統(tǒng)的物理屏蔽來存儲生產(chǎn)或注入的流體。
分析:原文中“containment“屬于名詞,直譯為”……的儲存“,使用轉譯法,譯為動詞”存儲……“,使語句通暢自然。
(2)Tubing and casing are designed with consideration for the loads associated with well construction, completion, and operation.
譯文:油管和套管在設計時考慮了建井、完井和作業(yè)過程中的載荷。
分析:原文中使用“with consideration for“,但漢語缺乏英語中靈活多變的介詞,譯文無法照搬原文結構,故將其轉換為動詞”“考慮”。
2.2 增譯法
表達同一個語意時,英語和漢語會使用不同的語言結構。照搬原文結構不僅不符合漢語習慣,還可能造成語義缺失,給讀者增加閱讀障礙。因此,應適當調整譯文的句法結構,根據(jù)語境增補詞句,可更加地道地表達原文的思想內容。如
(1)The main objectives are the acquisition of information and the safeguarding of production.
譯文:測井作業(yè)的主要目的是獲取井下信息及保障安全生產(chǎn)。
分析:在原文中沒有說明objectives和information的主體,如果只按照原文結構進行翻譯,將缺乏連貫性和真實的意義,因此翻譯時在“主要目的”前補充出“測井作業(yè)的”來實現(xiàn)承上啟下,在“信息”前增加“井下”來指明信息的來源和意義,從而使譯文更連貫,符合一般漢語的表達邏輯。
(2)To be effective, cement should be designed for the well-specific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with consideration for the formation fluids(liquid and/or gas) that it is required to contain.
譯文:為了有效封固水泥,在設計時必須考慮特定井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以及地層流體(液體和/或氣體)特性。
分析:將“to be effective“譯為”為了有效封固水泥“,使目的具體化,增補后符合原文文意。
3 結語
隨著石油工業(yè)的逐步深入發(fā)展,急需尖端技術的突破,專業(yè)翻譯直接關系到行業(yè)進步、技術發(fā)展和國際交流[6]。相關從事人員應該嚴謹對待這項任務,需注意以下三個方面:(1)掌握豐富的石油測井英語專業(yè)知識,能夠系統(tǒng)地理解石油測井英語的特點;(2)使用合適的語言轉換方法,忠實地傳遞原文信息;(3)與石油測井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合作,避免翻譯文獻犯一些專業(yè)性的錯誤。
參考文獻
[1] Nida Eugen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3] Pinkham, Joan.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1998.
[4] 譚載喜.新編奈達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99.
[5] 王燕.功能對等理論框架下的科技英語翻譯研究[D]. 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6] 李慶芬.機電工程專業(yè)英語[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7.
[7] 高麗娟.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的科技問題翻譯策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