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教育技術課是師范類院校開設的基礎課程,本課程是培養(yǎng)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通過對現代教育技術課課程建設的分析,發(fā)現本課程在課程定位、課程資源建設、教學模式等方面存在問題,并就此提出對策和建議,為本文的后續(xù)建設提供現實依據。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建設;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這門學科,是融合現代教育理論與信息技術于一體的新興學科,普遍被師范類高校列為專業(yè)課程。師范類院校教師與學生,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益和教育質量。為此,現代教育技術是當前及今后的教師必備的專業(yè)技能之一,是教育改革的制高點。
一、 目前現代教育技術課的課程建設分析
(一) 師范類院校開設現代教育技術專業(yè)課程的必要性
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是面向基礎教育中在職教師、高師院校以及綜合大學師范專業(yè)的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其培養(yǎng)目標是掌握教育技術的基礎理論,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教學中應用教學設計思想設計教學和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教育技術的思維?,F代教育技術運用各種教學媒體來提高教學效果,將教師的教學活動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克服了教學模具所不能表述的教學內容,營造了之前面授課堂所不能展現的教學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與領悟知識的內涵。
(二) 課程建設的過程
課程建設依據課程的不同有很多種相關變量,但總體上來說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規(guī)劃設計,二是實施過程。課程規(guī)劃設計,主要是解決開設哪些課程、課程開設的學期、課程評價標準是什么等問題,這一系列工作實質就是課程規(guī)劃模式建設;課程實施過程,主要解決通過哪種教學手段教才能實現教學培養(yǎng)目標等問題,這一系列工作實質是教學模式建設。
課程模式建設,主要研究教什么,包括以下內容:一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論開發(fā)課程,目前比較先進的課程開發(fā)思想和理論是“基于工作過程”;二是分析專業(yè)特性和學生特點,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因能力培養(yǎng)使課程程序化、規(guī)范化、靈活機動化;三是編訂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框架計劃,建立課程標準。
教學模式建設,主要指在既定的教育目標和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對教學目標、手段方法、內容等因素進行簡明扼要的概括,從而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能夠指導教學實踐的教學行為系統(tǒng)。
(三) 高校教育技術課課程建設的現狀
本文采用文獻研究的方法,對高師院?!艾F代教育技術”課程建設現狀的分析,得出:一是“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取得一定成績,課程資源多種多樣,媒體呈現方式增多,但各高校因級別不同呈現出課程品質分配不平衡。教師的總體教學與專業(yè)水平在不斷地提升。教學資料豐富多彩,包括教案、課件、多媒體、視頻、講座、網站資料等等,資料的更新與完備也是不斷地加強。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實踐活動與輔助工具得到很好的使用。教學評價貫穿了學生的整個教學過程,評價方式多種多樣,評價手段也規(guī)范、人性化。
二、 存在問題
基于課程的基本要求及現在開設的狀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亟須解決。從課程定位的角度來說,教師與學生都存在對課程定位不明確的問題,二者經常片面地將這門課程視為計算機應用課、課件制作課,從而導致重技術輕理論的后果。從現有課程資源的角度來說,課程開設數量雖多,但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師范生,都使用相同的教材,缺乏針對性與個性教學。從教學模式的角度來說,教育技術課仍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教學方法陳舊落后的現象普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照本宣科單方灌輸,教學過程灌輸多啟發(fā)探討少,尤其是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上,空泛、低質、無策略。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來說,以考試為主,死記硬背,理論脫離實際,造成學生學習能力不強,產生厭學情緒,影響了學習質量。
三、 解決方法
針對高校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建設的問題,通過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和建議,改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設計、豐富課程資源,提供學習支持服務。
(一) 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價值
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價值不僅僅是老師教學的內容,同時也是老師應當具備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學手段靈活機動現代化,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的思想產生共鳴,同時,有效得當的教學手段,會使教學內容不再枯乏無味,也更能體現一位教師的時代感與進步感。師生間的學術溝通也要由課堂逐步轉型為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高校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度,這就要求教師自己要不斷地提高認知水平,學習交流新事物、新工具、新技能及溝通技巧,提高業(yè)務水平的同時,也讓自己與時代一起進步。
(二) 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目標與構建
師范類院校把現代教育技術課作為基礎課程,其必要性顯而易見,作為師范類高校開設本課程,充分利用發(fā)揮教學資料的作用,把教材、案例、課件、影視、圖片等基礎教學工具充分整合發(fā)揮它們的教學作用。
(三) 現代教育技術課教學內容與組織
課程內容體系的改革除了對教材內容體系進行創(chuàng)新性重構外,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參與式、情境式、討論式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培訓質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多媒體豐富、網絡高速這個大環(huán)境下,調用視頻、音頻、圖片等多媒體工具,創(chuàng)建生動形象的課堂場景,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思維空間,促進學生活躍思維、豐富想象,通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獲得知識與技能,同時教師組織學生,通過活動總結成果,教師及時反饋學生自主、協(xié)作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總結并反思。
四、 結語
通過認知的提高,教學目的分析與教學內容的研究,探索適合高師院校現代教育技術課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有效教學效率,推進與教育有關的新技術發(fā)展,建立更靈活、更多樣的教學途徑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劉艷.高師院校“現代教育技術”精品課程建設現狀和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
[2]陳英麗.《現代教育技術》精品課程的建設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3]張樂,郭紹青,陳瑩.“現代教育技術”教師教育課程內容體系改革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35(09):102-108.
作者簡介:
邢曉紅,吉林省長春市,長春廣播電視大學直屬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