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
摘 要: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進行的積極、持續(xù)、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jié)性思考。只有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才能不斷進步,最終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生物教學;教學策略;教學反思
生物是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高中生物具有:知識點多,不易記憶;難度大,不易理解;知識面廣,不易把握;實驗多且要求高,不易操作等特點。生物學科在高考理科綜合分值中所占的比例是最低的,因此部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所以,要上好生物課,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走進新課程,要完成新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并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研究,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尋找一條適合教師自己也適合學生的具有新課程標準特色的教學之路,使高中生物課堂變成高效的課堂。我認為高中生物教學應該從以下幾點進行反思。
一、對新課標高中生物模塊的基礎銜接的反思
對于如何開展好模塊的教學工作,讓學生順利完成每個模塊的知識學習,并做好高中生物模塊的基礎銜接,我認為需從以下幾點努力:(1)上課前要深入研究教材,做好模塊式教學的整體設計,因為一個模塊反映了一個或者一組的主題或者核心概念,有主要的、貫徹始終的科學思想觀念和方法,有學習、探究的相似情景,有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因此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對模塊的整體設計的重要性尤為突出。(2)按照課程理念,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更新課程內容,增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優(yōu)化學習方式。(3)改進評價方法,增強課程與學生自我發(fā)展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規(guī)劃人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對各模塊之間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處理好各模塊之間的相互銜接。
二、注重教學觀念的反思
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教師喜歡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有的教師一節(jié)課黑板寫得滿滿的,這堂課的確思路清晰、條理清楚、內容正確,加之教師的口才也很好,所以從表面上來看的確講得很精彩,但是往往教學效果卻不理想。例如,進行課后測試時,很多考試的內容甚至考題都是上課時老師講過的,學生答題的效果和沒有講過甚至沒有學過沒有多大區(qū)別。這樣老師就會很納悶,就會一味的去怪學生,罵學生,最后老師就失去信心,因為老師認為自己講得很好了,并且講得好講得壞學生考試出來的效果沒有多大區(qū)別。這樣的老師在教學上是注定要失敗的,因為他們不會進行教學實踐的反思,不明白教學、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在教學中應該體現(xiàn)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所以,教學觀念的轉變必須先行,從而帶動教學方式的轉變。我在進行"自由組合定律"這一內容的教學時,課前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在一堂課上把我的講解控制在10分鐘之內,給學生講解自由組合時一開始采用"棋盤法",在分清楚各種表現(xiàn)型所占的比例及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后,引導學生在以后做題時要多用分支法,在簡單的講解后讓學生自主討論,最后讓學生自己計算出各種表現(xiàn)型及基因型所占的比例。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后的反饋和測試中,反映出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促使我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的教學模式之間進行反思。所以,如果教師能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教學一定能取得成功。
三、注重教學模式的反思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努力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積極思考,不斷總結,尋找一套適合自己、適合學生、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如:現(xiàn)在提倡的"271"模式,即一堂40分鐘的課用8分鐘講解,28分鐘讓學生討論學習,4分鐘教師總結和引導學生做習題。還有"352"模式及其它模式。我在這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實踐。例如進行"應激性"這一概念的教學時,我進入課堂后沒有講話,而是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臺發(fā)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自主討論,在活躍快樂的氣氛中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做出反應的現(xiàn)象就是應激性。實際上我這節(jié)課講得很少,學生很活躍,教學效果卻很理想。
四、注重教學方法的反思
觀念的轉變帶來的是方法的轉變。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及教師要牢牢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并體現(xiàn)在日常的教學方法上。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轉變。
(1)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極分化。所以,教師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群體"。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對于成績不好的后進生更應該多加幫助、多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進步,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工作目標。
(2)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老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為一個善于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3)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只有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才能不斷進步,最終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也才能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優(yōu)秀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