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民群眾在不斷探尋高品質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對于各式各樣的藝術文化活動也逐漸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的歡迎和關注,不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積極參與到了群眾文化活動熱潮之中。對于提高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中,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水平以及喜好都大不相同,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與一般的高校聲樂教學有所不同,當前對于人民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已然成為社會精神文明陶冶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于音樂文化的宣傳普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音樂文化;宣傳普及
群眾普遍都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聲樂藝術輔導,使得群眾在參加藝術活動時沒有辦法更好地參與到其中,因此群眾需要有專業(yè)聲樂藝術的輔導教學來幫助其更好的掌握聲樂技巧。想要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工作的發(fā)展,就需要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充分的激發(fā)起來。當前環(huán)境下,由于人們思想覺悟的不斷提升,其對于音樂文化的追求水準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對于音樂文化的宣傳普及意義,以此來全面提高群眾的聲樂藝術水平和音樂文化的宣傳普及。
一、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的特點
(一)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的獨特性
聲樂藝術一直被作為中國古代的一項注意的娛樂活動之一。許多的歌者都樂于參加各種的表演活動,這種活動能夠最直接的展現出歌唱家的歌唱功底和藝術水平。而每一位歌唱家都句有自己獨有的個人特色,而這就要求歌唱家在表演過程中融入真實的情感,只有融入了真實情感的表演才是一場完美的演出。歌唱作為語言的另外一種展現模式,在具備動聽的同時也要具備傳情達意,使聽眾得到精神上的美妙體驗。
(二)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的地域性
對于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地域性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地域性具體表現在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唱法和民間音樂上,例如:戲曲、民歌、民間曲藝等。各個地域的民歌與曲藝表演方式,都具有著自身特點的展現形式與藝術特點,這就要求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幫助學員加以區(qū)分,并給于充分的指導。
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陜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曲調運用對應的上下句體方式,曲調連續(xù)歌詞蒼勁有力,同時注入了群眾的真誠的質樸之情;而南方民歌《無錫景》,則是曲風溫婉別致,華美精致,運用級進旋律來實現漸層下移而形成四句體的構成,是典型的充滿江南水鄉(xiāng)的小調色彩。
二、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應該注意方面
在聲樂藝術輔導教學中,輔導教師要注意指導他們從基礎聲樂理論開始學起。幫助群眾學員在演唱中,學會科學的使用呼吸方法。學員學會基礎的聲樂理論以后,下一步就要學會科學流暢的呼吸方式,來為歌唱中的平穩(wěn)氣息打好堅實的基礎保障。在日?;A的發(fā)生練習中,要求輔導教師要指引學員做到放松面部、下巴、頸部的肌肉,把喉頭保持在相對較低的位置上,讓從輕聲的發(fā)音練習開始訓練,逐漸幫助學員領悟到“共鳴”與“假聲”的發(fā)音感覺。無論哪一種唱法,統(tǒng)統(tǒng)離不開科學的呼吸方法與發(fā)聲方式,所以輔導教師要引導群眾學員做好學習聲樂的入門基礎。
三、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的工作教學方法
(一)在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融入多種音樂風格與形式
由于群眾聲樂學員中成分、層次的的差異和要求的不同,因此教學工作要包含多種音樂風格和形式的內容。輔導教師也要多攝取一些新的音樂內容,以便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可以把各種新的音樂元素帶入到輔導教學中,從而來擴寬群眾學員對音樂的認識,擴展學員的對于音樂眼界。同時輔導教師應該挑選一些群眾學員耳熟能詳的曲目作為教學所用,這樣有利于群眾學員在演唱中更好的找到感覺,來更好的展現其獨有的音樂特色。
(二)在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中輔助樂器
樂器可以提升群眾聲樂藝術的感知力,培養(yǎng)出學員對聲樂的節(jié)奏素養(yǎng)。輔導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幫助學員認識不同樂器的演奏方法與規(guī)則,例如鋼琴、二胡、吉他等常見樂器,引導學員在歌唱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與樂器伴奏相互結合。這樣不但能夠提高群眾學員對聲樂藝術輔導教學的興趣,也能夠大幅度的增強學員的學習效率,讓聲樂輔導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三)利用眾合唱,激發(fā)群眾聲樂藝術學習興趣
群眾聲樂藝術形式多采運用集體合唱形式,這能夠激發(fā)群眾的演唱情緒,增強表演興趣,同時還可以很好地展示集體訓練的結果。集體合唱要求的聲樂技巧較多,容易暴露出學員在演唱中的一些問題。所以,在輔導群眾的合唱時,要注重從呼吸入手,來達到合唱的整齊統(tǒng)一。
四、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對音樂文化的宣傳及普及作用
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對于音樂文化的宣傳普及具有非常深遠的作用。音樂文化一直以來都是社會精神文化的不可或缺部分,音樂文化可以陶冶情操給人們精神上予以享受,,對于德、育以及情商的提高,以及優(yōu)良的社會風氣,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通過音樂文化與群眾的互動,并融入群眾,不僅能夠提升人們的精神生活,同時讓人們對于音樂文化有更好、更深入的認知并理解。
結語:
伴隨著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提升,群眾文化輔導教學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時對于人們的文化涵養(yǎng)和生活品質。聲樂作為古往今來人們所不斷追捧的一種美妙事物,所以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對于群眾文化教育工作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學習聲樂藝術可以讓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得到適當緩解,同時還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自己的藝術涵養(yǎng)。做好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工作不單可以提升群眾音樂方面的技藝和水準,也對于音樂文化的宣傳和普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還有助于提升和諧社會的發(fā)展進程。
參考文獻:
[1]谷穗.淺談當代聲樂藝術教學[J].網絡財富,2010(1).
[2]孫巖.淺析群眾文化輔導中的聲樂輔導[J].現代經濟信息,2016,(25):33-36.
[3]百樺.聲樂演唱在群眾文化輔導中的方法和作用[J].黃河之聲,2016,(4):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