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平
摘要:政治是對人思想的培養(yǎng)和深度挖掘,它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人格認知,還能幫助學生獨立思考問題。高中學習政治不僅是為了考學,更是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師要自己熟悉時事政治擴充知識,幫助學生們有效地結合時事政治學習高中政治。
關鍵詞:時事政治 高中政治 獨立思考
時事政治是對高中政治課程內容的有效補充,課本里的知識都是比較具體固定的,只有時事政治才會經常更新,它們展現的是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日常生活所發(fā)生的時事事件,可以提高學生們對自己生存環(huán)境的一種認知,讓學生們知道自己不僅是學生,還是國家的一員。有效利用時事政治,幫助學生理解高中政治學習的重要性,形成自己看待問題的思維。
一、時事政治的存在意義
時事政治顧名思義,就是近一年來國家發(fā)生的大型事件。它包括了自己國家的方針政策等方面、也包括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方面還包括社會上一些重大事件,反應了社會的發(fā)展,對學生進行時事政治的普及,有助于學生們了解當前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有個大致的了解。時事政治的資源是很豐富的,它所涵蓋的內容新穎有趣。就拿十九大來說吧,十九大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給學生講述這一主題時,學生會去想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使命,培養(yǎng)學生對國家方向發(fā)展的專注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的使命,教師也要讓學生體會到這個偉大而光榮的使命,對學生們說,實現復興使命的第一點,就是學生們好好學習,爭取提升自己的理論知識為國家效力,只有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學好了,使命才會一步步朝著復興的方向完成,它需要學生們的共同努力,國家的未來都是由學生們來創(chuàng)造的。
時事政治在課堂上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們了解社會發(fā)展,不讓學生們與現實社會脫節(jié)。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對學習的正確認識,對學生自我性格培養(yǎng)的有效引導。有段時間出現了疫苗生產造假,使其流入社會,導致整個社會一片嘩然。此時教師一定要對學生講述該事件,對該事件說出自己的看法。如今這個社會,許多不良商家制造出大量的偽劣產品與正品混合在一起給買家出售,被利欲熏心的他們不再有良知,我們是要唾棄他們的這種行為的。然后,教師讓學生對該事件發(fā)表看法,通過時事政治的事例對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
二、時事政治的教學效果
因為教師對時事政治的涉獵,學生們會知道關于國家重大事件的發(fā)展也會知道社會的發(fā)展趨向,運用了生活情境教學,加深了學生們對學習政治的理解,當然隨之帶來的就是學生對高中政治產生了喜愛之情,也帶來了不少隱性成果。
(一)教師對時事政治更加重視
因為加入了時事政治教學方式,使得教師總是在關注國家發(fā)生的重大社會實踐和出臺的各項方針政策。這樣教師就會主動去學習這些方針政策,讀懂國家出臺的這些政策,教師們會深刻的領悟到出臺這些政策的重要性,以至于教師一直關注,對時事政治更加重視。
(二)學生產生興趣
因為教師的不斷灌輸不斷強調,學生們會在潛移默化中主動關注時事政治。時事政治里面有很多故事情節(jié),這樣會激發(fā)學生的傾聽興趣,引起學生們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讓學生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習高中政治,對學習高中政治產生興趣。
現在的學生都是聽覺動物,都不太想做視覺動物。因為看書看著看著就會睡著了,而時事政治正好滿足學生的這一特點,他們傾向于聽,既不費腦子也不會讓自己想睡覺,這樣學生在課堂中是輕松加愉快的學習。此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yǎng),少了視覺,學生們的聽覺是能很好的調動起來的。聽故事能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教師也要注重故事講解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教師要選取有用的時事政治對學生進行教學,必如當兵的人在嚴寒中仍然堅守著,在邊境中矗立著。沒有那些士兵的付出,我們國家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也沒有了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他們的家人一年基本都不能與他們相處,他們的時間都用來貢獻給國家、貢獻給人民了,他們不辭辛苦只為保駕護航,引導學生們的人格培養(yǎng)朝著他們這樣的人發(fā)展,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時事政治的具體運用
時事政治給教師們帶來的是了解社會發(fā)展動向,給學生帶來的是對課堂產生興趣,提高政治學習注意力,從而提高高中學生的政治成績。
(一)與生活相聯系
教師在進行高中政治教學時,引入時事政治是沒錯的,但是教師不能一味的考學目標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這樣會導致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在高中結束后也就不再關注政治,這樣是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在課堂上,教師要與生活相聯系,讓學生自己上臺講述自己所知道的時事政治。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某個時事政治補充時,讓學生對該知識進行解答,了解有哪些學生課后對時事政治進行了關注。教師要在課堂上多提出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比如在講解某幼兒園事件時,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導學生們理性看待社會現象,讓學生今后不要向這樣的人格方向發(fā)展。在學生中,有一部分的學生以后可能會當老師,對于這些負面社會新聞的引入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們不向該方向發(fā)展,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而不是成為社會的敗類。
(二)與課堂相聯系
教師在高中政治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學生生活觀的培養(yǎng),不能一味的只為考學。學習目標不能只是高考,與課堂聯系,與做人聯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一個能對社會有貢獻有幫助的人,誰都不愿意見到小偷搶劫犯,這些人是被正常的人所唾棄的。由于他們的存在,導致日常生活的人們沒有安全感,時刻擔心著自己被偷被搶,最終國家社會秩序混亂,一片狼藉。當然這是想象中最壞的結果,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定闡述,讓他們不要以這些行為為榮。時事政治和課堂是有聯系的,教師不能只是一味的講時事政治,一味的給學生們講故事。有很多老師喜歡講故事,結果講著講著一節(jié)課就結束了,過分重視了時事政治的教學,而忽略了書本知識才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時事政治只是課堂政治的一種輔助學習手段。
四、結束語
作為國家的一員,教師要自己關注時事政治,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更要給學生灌輸隨時關心時事政治的想法。鼓勵學生多看看那些網絡上的新聞,對國家發(fā)生的事件有所了解,鼓勵學生去看評論,培養(yǎng)學生看待事件的思辨能力,以促進高中政治的教學,發(fā)展學生非理論知識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