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評價是高中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語文教學評價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注重甄別、選拔功能,忽視了診斷、發(fā)展功能。由于當前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評價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影響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我們必須找到方法解決這些問題,提高高中課堂閱讀教學評價,從而提高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關鍵詞:閱讀;教學評價;策略
一、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加強理論的學習研究
高中語文教師加強理論的學習,這個理論除了評價理論外,還包括教育學理論和心理學理論。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評價的基礎理論是評價理論,他們是以評價理論為基點,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評價的。高中語文教師只有掌握了評價理論,才能更好地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才能得到提高。 為什么除了要加強評價理論的學習外還要加強教育學理論的學習和心理學的理論學習呢?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教育學、心理學息息相關。只有掌握了教育學理論的教師,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學知識。同時,只有掌握了心理學理論知識的教師,才能明白課堂上學生的心理,才會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對課堂的教學進行調(diào)試,使課堂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發(fā)展,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此外,我國是一個幅員廣闊的國家,城鄉(xiāng)教育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師資水平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師的教育背景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發(fā)達的城市,由于物質(zhì)文明、精神文明的高度發(fā)展,吸引了很多名牌大學畢業(yè)的學生;而在鄉(xiāng)鎮(zhèn),由于物質(zhì)文明、精神文明比較貧乏,幾乎沒有什么優(yōu)秀的畢業(yè)會回到一個破敗、落后的地方。再者,國家在這些偏遠的比較落后的鄉(xiāng)鎮(zhèn),又沒有比較優(yōu)惠的政策。因此,回到偏遠山區(qū)的教師,一般都是一些很一般的畢業(yè)生。這些畢業(yè)生和留在大城市的畢業(yè)生相比,他們的理論,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比較單薄。因此,偏遠山區(qū)的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評價理論方面也是比較單薄。這就阻礙了他們在課堂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因此,國家應該加大對高中語文教師理論的投入,加強對高中語文教師教學理論訓練,使他們具有豐富的語文課堂教學理論知識,在進行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時候,能夠根據(jù)評價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
二、評價的主體多樣化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多個評價主體參與評價,才會使得評價更加客觀與準確,才會使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1教師參與評價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
在過去,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一般是教師作為被評價的對象出現(xiàn)。但從評價理論中,我們知道有自我評價。因此,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自我評價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在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將教師的評價與其他聽課人的評價結(jié)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評價系統(tǒng)。
2高中學生參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因此,學生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在評價中可以對教師、課堂氛圍等進行評價,還可以對自身進行評價。這就使得教學評價更加全面與具體,從而使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教師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3家長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讓家長參與到評價中,是評價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為家長參與到評價中,不僅能夠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還能夠使教師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促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了解與聯(lián)系。這就使得教師能夠選擇更加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三、評價方式多樣化
教師對學生評價方式合適與否,也是評價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的一個方面。因此,完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的策略,還要從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上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不僅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贊揚,也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指導。但是在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忽略了評價的這種功能,而只是單純地評價。并且有時只是為了評價而評價,而沒有針對評價的具體內(nèi)容,即是教師的評價沒有基于事實。我們在課堂上,總會聽到老師“好!”“不錯!”“真好!”“很好!”這樣的評價。聰明的學生,會覺得這樣千篇一律的評價就是老師對自己的一種敷衍。這樣,不僅不能對學生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還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厭惡的情緒。因此,教師在評價時,必須基于學生答案的基本事實。同時,在學生答案不是很好時,要巧用批評性的評價。
由于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涉及到預設與生成,教師在課前沒有預設到某個問題的時候,但是在課堂中卻產(chǎn)生了這個問題。教師的教育背景不一樣,就導致了教師對課堂生成的問題的反應不一樣,有些經(jīng)驗不足的教師,甚至會忽視了對課堂上生產(chǎn)的問題的評價。如有的教師在教授《小狗包弟》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可能會有學生提出“文化大革命整整死了兩千萬人,這是和二戰(zhàn)期間,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罪行,可以說是同等的”這樣的一個問題。但是由于教師在課前的時候,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預設,所以就沒有這個問題的生成。對于學生這樣的一個問題,有些教師就沒有任何的評價。這樣就導致了一些學生認為教師也認可了學生的這種想法。所以,教師在面對自己沒有預設到的問題的時候,也一定要評價,而不能回避評價,讓學生帶著錯誤的想法。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倡多個評價主體,那么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應該將學生的評價與自己的評價結(jié)合起來,整合成一個新的評價。特別是在閱讀教學課堂上,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不一樣,那么,他們對生活的體會也就不一樣,讀出來的情感也就不一樣。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覺,則是比教師一個人評價來得更加好。
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評價,從評價的對象看,不僅要從教師、學生角度進行評價,而且要從整個課堂氛圍進行評價;從評價的內(nèi)容看,不僅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角度進行評價,還要從教學組織形式、教師教學素養(yǎng)角度進行評價。使我國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評價更上一層樓,提高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5
[2]于漪.于漪文集第三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145
[3]丁紅平.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陳鵬(1992-),女,聊城大學文學院17級研究生,專業(yè)為學科教學(語文),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