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雷
【摘 要】高中音樂鑒賞要善于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開展教學,微課就是其中之一。微課在應用過程中要注意三方面:第一是在微課的準備過程中,要重視知識點與主題的融合,形成微課與音樂鑒賞教學的無縫對接;第二是靈活運用微課來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提高鑒賞教學效果;第三是通過微課的應用來切入音樂鑒賞學科前沿,引導學生在微課運用中拓展視野。
【關鍵詞】微課;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應用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已經(jīng)成為了音樂教學研究的重要方向。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運用微課,不僅是學生信息素養(yǎng)提高的方式之一,更是音樂鑒賞教學與時代接軌,更好展示音樂藝術魅力的需要。從微課的特點來看,微課以10分鐘以內的短視頻形式,對單一知識進行論述的形式有助于學生加強對某一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而在微課制作過程中,各種信息技術的運用與雜糅,更能引發(fā)學生興趣對知識點進行全面的理解。因此,研究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的應用有助于音樂鑒賞,此方式更“接地氣”,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較強的音樂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結合筆者的教學應用經(jīng)驗,從微課制作、微課運用、微課切入等三方面,來論述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
一、重視主題提煉,精心制作微課融入教學過程
由于微課的應用是高中音樂鑒賞中的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應用過程中首先要重視如何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使微課與整節(jié)課的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這就需要微課在制作過程中重視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視主題的提煉。一般來說,微課的主題要突出音樂鑒賞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或者是鑒賞教學中比較綜合性的內容。這就要把微課放到整節(jié)課的角度來進行設計,通過精心合理的安排來突出微課的應用作用,否則微課就會成為獨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與音樂鑒賞教學脫鉤。二是微課制作的形式要符合教學過程的要求。盡管微課是以視頻的形式出現(xiàn),但在制作過程中,也是要充分調動音樂鑒賞教學的諸多要素來進行配合,特別是教具的應用等。高中音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微課與教學的融合,使微課呈現(xiàn)形式更符合教學內容要求,體現(xiàn)微課作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以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中《飄逸的南國風》為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廣東地區(qū)民歌的特點,筆者選用了廣東地區(qū)非常出名的《月光光》引導學生來理解民歌語言的特點。在微課設計中,首先以一曲粵語版《月光光》視頻進入,同時也加上字幕以便學生對應歌詞,在歌曲結束后,微課會提煉出微課主題為南方民歌語言特點的解說,并設計了相應的思考問題。然后再將普通話版、客家話版的《月光光》進行播放,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粵語版、普通話版、客家話版的三個不同版本的對比。最后再將課文南方民歌語言特點融入進行,從而形成一個鑒賞、小結、對比、融合的音樂鑒賞教學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哪個版本,其民歌語言的風格就開始凸顯出自己的特色,特別是在普通話版本的映照下,粵語與客家話兩個廣府方言的語言特點就會更加鮮明。而教師以此來融入南方民歌的特色,就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認識“飄逸的南國風”的靈魂。由此可見,對于微課通過主題的提煉來融入教學過程,實質是以小見大來突破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更直觀、更自然地理解南方民歌的特點。
二、突出重點嵌入,靈活運用微課豐富教學形式
如上所述,微課一般都是以教學重點或難點為內容來進行制作的。但在運用過程中,不僅要通過教學設計來安排好微課的應用,更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與學生學情來加以靈活運用,才能實現(xiàn)重點突出、有機嵌入。而從微課應用的角度來看,這實際是一種調節(jié)課堂教學與調動教學氛圍的手段與形式之一。由于微課集成了音頻、視頻、PPT幻燈片甚至是動畫等,其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有更多元、更豐富的元素加入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進行到視聽一體的音樂鑒賞過程中。如上述粵語《月光光》,不是廣東、廣西等粵語區(qū)學生,可能平時根本就不會聽這一類民歌,沒有視頻與歌詞的字幕,北方學生甚至完全不懂。那么他們就無法體會到南方民歌的語言特點。通過由于多種元素的集成與雜糅,學生不僅在微課中可以聽懂,而且還能調動學生對粵語民歌的興趣,并在欣賞過程中理解南方民歌的特點。當然,相對而言,粵語在南方民歌中也只是一部分,要更全面讓學生認識南方民歌,就可以將音樂素素的選擇更全面,從而更好地突出南方民歌的音樂特色。
同樣在《多彩的民歌》教學小結中,筆者就運用了微課來做單元小結。在微課中不僅選擇了西北民歌、中原民族、西南少數(shù)民族民歌、江南民歌等各地民歌的代表作來突出我國民歌的豐富多彩性,而且還通過這些民族演唱藝術、語言特點、鑒賞重點等來突出本單元的重點,形成音樂素材的交互鑒賞。而在鑒賞過程中,逐步將西北腔、中原韻、南國風各章節(jié)的學習內容也進行一一回顧與互動,從而形成了一個形式靈活、素材豐富、互動熱烈、多元多樣的音樂鑒賞教學過程,在引導學生復習的同時, 更激發(fā)了學生對民歌學習的熱情,提高了教學效果。而從教學反饋與教學評價來看,學生對于這種精悍短小、靈活多樣、重點突出的微課形式,印象極為深刻。由此可見,微課通過教學形式的轉換與運用,有助于將音樂鑒賞相對零散化的知識點進行分門別類, 突出重點嵌入,有效地提高了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效果。
三、實現(xiàn)精準切入,高效運用微課拓展學生視野
高中音樂鑒賞是一門審美類的藝術課程,其旨在增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也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從而對人類音樂藝術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從教材編排就可以看到這一點,從亞洲到歐洲,從西北到江南,音樂史與音樂作品、音樂大師等結合,構筑起音樂鑒賞的整體內容。微課應用要清醒地看到這一點,并從中受到啟發(fā)來切入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才能使微課發(fā)揮更好的作用,從而使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緊密結合。筆者認為,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要找到切入方向,通過精準切入來實現(xiàn)高效運用的目標,從而使微課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拓寬學生視野。
微課精準切入有以下兩方面的內容:第一是通過與學科理論前沿緊密結合的音樂作品來引導學生精準切入。這是因為音樂學科理念前沿不僅體現(xiàn)了音樂整體走向,更是音樂審美發(fā)展的未來方向或當下潮流,通過其代表作品來切入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微課就能起到梳理歷史、面向未來發(fā)展的串聯(lián)作用。這將很大程度上為學生未來音樂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使學生探索有更強的方向感。如《新時代》一課中,微課運用就可以引入“唱響主旋律,喜迎十九大”系列歌曲,像把《起航》作為精準切入的方向,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學科理論前沿的代表作品。第二是通過某一時期的歷史系列作品中部分章節(jié)的有序呈現(xiàn),展示一個較為宏大的音樂創(chuàng)作歷史來切入教學。同樣是《新時代》一課中,可以將《我的中國心》《走進新時代》一直到《起航》等作品有序排列與串聯(lián),形成改革開放以來唱響中國的主旋律系列,從而通過短短10分鐘左右反映出這一時代音樂創(chuàng)新的現(xiàn)狀。當然,所有以作品章節(jié)來進行精準切入的微課運用,都應當力求所選作品傳播比較廣泛,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此可見,實現(xiàn)精準切入來運用微課,是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拓展學生視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高效形式,有助于音樂鑒賞從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
綜上所述,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既要把握微課這一信息技術的特點,并通過其特點與學情結合、與鑒賞教學結合,形成微課制作、微課運用、微課切入的整體影響,實現(xiàn)對音樂鑒賞教學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陳娟.高中音樂教學中微課運用的幾點實踐[J].中學課程資源,2017(01):16-17
[2]周美娟.談“微課”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6(05):8-11
[3]向征.微課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中華少年,2016(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