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令 鄒倩 封德平
摘 要 招生自主權作為高校辦學自主權的重要部分,對促進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部分高校招生人員權力價值觀扭曲、歷史糟粕文化和考試招生制度缺陷,以及監(jiān)督制約機制不完善等因素影響,高校招生自主權存在被濫用的問題。本文認為應通過加強高校招生人員思想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社會風氣、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加強監(jiān)督制約能防止高校招生自主權被濫用。
關鍵詞 高校 招生 自主權 監(jiān)督制約
基金項目: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我國高校小微權力運行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課題編號SCSZZD20175。
作者簡介:陳令、鄒倩,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封德平,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導,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227
隨著考試招生制度幾經改革,我國高校招生自主權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實踐落實的發(fā)展階段。有序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無疑是建設“雙一流”大學的重要條件,也是完善中國特色現(xiàn)代大學制度,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現(xiàn)代化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也指出,新時代要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積極推進教育公平,如何確保高校招生自主權正當合理運行顯得尤為重要。
一、我國高校招生自主權的內涵及發(fā)展歷程
我國高校招生自主權的性質復雜,是一種公私復合的權力(利),一方面,這是高校在國家教育權分權基礎上對公共高等教育資源進行控制和分配的公權力。另一方面,招生自主權又是作為獨立“法人”的高校依法享有的權利之一。但由于目前我國高校內部行政權力擠壓學術權力,使得高校招生自主權的性質主要表現(xiàn)為公權力。就其本質而言,高校招生自主權是在分權基礎上,為實現(xiàn)高校選拔人才而擁有的有限的自由裁量權。 即高校根據(jù)社會發(fā)展需求及辦學條件和規(guī)模,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監(jiān)管下,依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高校章程進行招生的權力。其內容主要包括高校在招生計劃、錄取標準、錄取結果等方面享有的自主權。
我國高校招生自主權作為一個移植西方高校自治的“舶來品”,是在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中而逐漸被賦予的。1979年,上海4所高校的校長、書記在《人民日報》上首次呼吁給高校一些辦學自主權。隨后,1983實行的“根據(jù)志愿,按比例投檔”的錄取辦法和1986年提出的“學校負責、招辦監(jiān)督”的錄取體制,逐漸賦予了高校在錄取結果上的自主權。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1998頒布的《高等教育法》,直接從法律上對高校招生自主權進行了確認。2001年后試行的高校自主招生,則從實踐層面開始落實高校招生自主權。2014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高校招生綜合評價體系,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了錄取標準,賦予了高校在確定錄取標準方面的自主權,這也是高校招生自主權的核心部分。
二、我國高校招生自主權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隨著改革實踐不斷深入,高校招生權自主權逐漸落實,但高校能否正當合理地使用招生自主權成為了新的問題。
(一)我國高校招生自主權運行中的問題
就實際情況來看,在高校招生考試、錄取和調整等階段,出現(xiàn)了為謀取特殊利益而進行權力、人情、金錢交換的權力濫用現(xiàn)象。在自主招生、綜合評價招生和研究生招生等考試過程中,存在考官濫用自由裁量權的現(xiàn)象。如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原院長孟新洋就曾受人請托,幫助13位考生通過音樂學院專業(yè)考試。 在招生錄取階段,存在關鍵崗位負責人濫用權力違規(guī)錄取的問題,如中國人民大學原招生處處長蔡榮生利用職務便利違規(guī)招錄考生的案例。在錄取調整階段,一些管理不嚴的高校存在不合理的專業(yè)調整或轉學的現(xiàn)象。如2015年湖南大學因審核不嚴,違規(guī)將17名外校研究生轉入該校就讀后被曝光“退回”的案例。
(二)我國高校招生自主權被濫用的原因
高校招生自主權被濫用,與國家考試招生制度和整個社會風氣有密切聯(lián)系??偟膩砜矗饕兴枷朐?、歷史文化原因、制度原因和監(jiān)督制約原因。
政治原罪理論認為,行使公權力的人有一種自私和邪惡的自然本性和犯罪的潛在危險。 由于公權力自產生時便具備了二重性和雙重效應:一方面,公權力強調社會的公共利益,應對社會負責;另一方面,公權力又代表著某些人的特權和利益,具備擴張性和破壞性。 這就使得公權力的固有屬性與人追求利益的基本動機容易產生共鳴,若沒有正確的權力價值觀或理想信念不夠堅定,權力便容易被濫用。
歷史文化原因則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是重人情輕法治的傳統(tǒng)思想?!岸Y尚往來”以及親情重于法理的人情觀植根于傳統(tǒng)風俗習慣,使得人情關系成為了一種隱性權力。 由此便產生了“找關系”、“走后門”、“塞條子”等不良風氣。
二是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儒家“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及傳統(tǒng)“士農工商”的分級思想影響深遠,使得高等教育資源供需矛盾激化。
三是傳統(tǒng)的“官本位”思想。作為封建社會殘留下的一種權力異化觀念,容易使公權力異化為私權,從而謀取私利。
考試招生制度的不足是客觀原因。當前高校在保送生、定向生、綜合評價試點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過程中,采取了與全國統(tǒng)招相異的方式與標準,而高校招生本身作為一種政府資源壟斷行為,便具有了尋租的前提,而各種招生制度的出臺使得高校招生各主體和各環(huán)節(jié)中客觀存在著租金 。
約翰·阿克頓曾指出,權力有腐敗的趨勢,絕對的權力絕對地腐敗。由于在實際監(jiān)督制約中還存在不足便容易導致權力被濫用。
一是高校招生過程的信息透明程度不夠。有些高校只公開規(guī)定公開的信息,并且公開不充分、不及時。
二是監(jiān)督效力不足。高校紀檢人員多由高校內部產生,受高校黨委領導,而某些高校領導干部重業(yè)務管理、輕廉政監(jiān)督,導致紀委聚焦主業(yè)不夠,使得監(jiān)督不到位。
三是高校內部行政權力嚴重排擠學術權力,導致學術權力對行政權力的制約不足。
三、預防高校招生自主權被濫用的對策分析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要預防和杜絕高校招生自主權被濫用,需要針對問題發(fā)生的原因入手。
(一)要加強高校招生人員的道德教育
從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來看,高校招生人員腐敗是屬于“超我”的權力價值觀等觀念無法對追求權力異化獲利的“本我”進行管制。因此要對高校招生人員就高校招生自主權的本質、來源及作用等內容進行權力觀教育,使其正視權力與責任的辯證關系。同時要通過開展警示教育等方式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由此提升高校招生人員的思想覺悟,糾正錯位的權力價值取向,避免在權力中迷失自我。
(二)要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國家層面,要加大在高等教育領域的資源投入,特別是適度加大對普通高校建設力度,促進高校有特色地發(fā)展,從根本上緩解高等教育資源供需矛盾。同時要通過巡視、暗訪、教學評估等方式加強對高校招生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管理力度,引導高校重新樹立公信力。高校層面,要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明確招生崗位的權責邊界,嚴格執(zhí)行相關制度并追究責任。并要加強學術建設,積極服務社會,得到社會認可。社會層面,加強廉政宣傳教育,通過立法、輿論引導等方式加大對行賄行為的處罰力度,積極構建行賄可恥、行賄有罪的社會風氣。
(三)要完善高校考試招生制度
進一步對特殊類型招生制度中的優(yōu)惠政策進行限制,確保各種招生途徑的機會成本相當,壓縮制度中存在的“租金”。對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招生等各類招生制度中的評分標準、錄取標準等進行細化并公開公示,做到評分有理有據(jù),避免原則性的模糊規(guī)定。同時要健全監(jiān)督制約制度,從制度流程等方面對高校招生考試中自由裁量權進行監(jiān)督制約,例如采用面試“雙抽簽”制,讓考官與考生隨機搭配;實施實名評分制,讓考官承擔更大的責任。
(四)要加強監(jiān)督制約
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高校招生活動的監(jiān)督,要加大考試招生制度的執(zhí)行力度,切實履行監(jiān)督審查的義務,尤其是對保送生、定向生等特殊類型考試的資格審查。紀檢機構要切實發(fā)揮職能,特別是對關鍵崗位進行監(jiān)督。要積極調動協(xié)調紀委、監(jiān)察委、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及社會等多方監(jiān)督力量,形成監(jiān)督合力。高校內部的紀委等監(jiān)督力量也要有相對獨立性,可從校外選擇監(jiān)督人員,減少高校對其牽制,同時加快內部治理組織民主化建設,合理運用教職工代表大會所擁有的監(jiān)督權利,對招生自主權進行有效制約。
毋庸置疑,擴大和落實高校招生自主權是我國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高校辦學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但越是在深化改革時期,利益沖突就愈加激烈。從行政管理學的基本理論來看,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不但是同時產生的,而且應當是同步進行的,只有將預防與懲治相結合,才能有效防止權力濫用。
注釋:
覃紅霞.高校招生自主權的法律闡釋.江蘇高教.2012(6).68-70.
新華網(wǎng).藝考腐敗案為何屢屢發(fā)生.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14/c_1120466614.htm.2017-02-14.
新華網(wǎng).17名轉學研究生究竟什么來頭?——湖南大學轉學事件追蹤調查. http://www.xinhuanet.com/2015-01/24/c_1114116535.htm. 2015-01-24.
戴維新、戴芳.公共權力的制約與監(jiān)督機制研究.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255- 256,44-45.
王世誼.論權力腐敗的多維本質、顯著特征及其成因.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4,30(6).81-91.
劉進.中國高校自主招生公平問題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 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