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鵬 王建成
【摘 要】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各門課程都要服務于這個根本。大學英語課程由于其自身特點及優(yōu)勢,成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平臺。教師需要轉變觀念,積極實踐,努力探索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機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與途徑,將大學英語課程建設成為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平臺。
【關鍵詞】大學英語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徑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同志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比绾螌⒋髮W英語課程服務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將大學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是高校英語教育者需要思考、探索及實踐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英語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美國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杜威(Deway,1859-1952)認為,各種功課都有德育的價值。他主張通過學校生活和各科教學進行間接的道德教育(indirect moral education)。在美國,思想政治教育被稱為公民教育或國民教育,高校沒有專門設置德育課程,而是將其融入在其他各門科目的教學過程中。英國的學校則注重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在生活中融入德育教育。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要深入發(fā)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yè)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政治覺悟。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指南》首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有機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內容。作為高校英語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擔當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責,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英語教育過程中。
二、高校英語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與分析
筆者分三次對本校及同類院校30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了訪談。經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其中將近65%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極少介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原因在于“教學與科研任務繁重,疲于應付,無暇顧及德育問題”,“學生語言層面基礎薄弱,課時有限,教學重點只能放在語言學習上”,“沒有相關教學理論的指導”以及“教學目標和評價機制中并無相關要求”等。將近35%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意識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但相關教學行為往往是“在隨意或者機械的方式中完成”,并非教學設計中的預設環(huán)節(jié)。87%的教師希望得到在英語教學中有效介入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與方法的相關學習、培訓或者指導。另外有10%左右的教師認為沒有必要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由此可見,絕大部分教師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美德教育是有必要的,但是由于各種客觀因素和教學能力的欠缺,他們需要得到相關的理論與實踐指導,使教學行為實現(xiàn)科學化,系統(tǒng)化。
三、高校英語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1.以人為本,關鍵在于教師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實施者和引導者,是教學過程的靈魂。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介入思想道德教育,教師承擔著最為重要的職責。首先,要加強大學英語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培養(yǎng)教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夯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功底。大學英語教師在接受專業(yè)學習的過程中,會更多地受到西方文化與價值觀、道德觀及思維方式的影響,甚至部分英語教師對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和思想政治體系產生排斥心理。打鐵還需自身硬。高校英語教師首先要將自己鍛造成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另外,大學英語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對大學英語課程承擔的職責要有更為全面的、符合國家教育政策需要的認識,從而增強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完善課程體系,構建合理教學模式,是核心要務
大學英語教師要從教學需求和學生需求出發(fā),以滲透理論為指導,制定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策略和方法。研究者要全方位入手,確保教學方法的科學性。特別是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采用機動靈活和人性化的方式,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教學新理念和新模式。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完善教學設計,挖掘教材中實施德育的滲透點,通過融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以文化人。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圖書館及網絡資源,豐富補充教材內容,通過中西文化差異,增強學生鑒別能力。另外,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利用語言課程的互動優(yōu)勢和交際特征,形成思想道德理論課的有益補充。
3.建立和完善評價機制,構建合理評價體系,是驅動力
評價即導向。國內高校大學英語評價機制中普遍不存在對于教學中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考量,這也是造成很多英語教師對此未加重視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大學英語教學部門需要與時俱進,從教育需要和國家教育政策出發(fā),重新審視和完善教學大綱,尤其是關于教學評價的設置。要構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有效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在英語習得過程中主動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的主觀能動性。
利用滲透理論,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大學英語教學,有助于完善大學英語課程的功能與設置,使大學英語課程更有效地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服務。高校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英語教學優(yōu)勢,挖掘更為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將大學英語建設成為提升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和文化修養(yǎng)的有效平臺。
參考文獻
[1]英語教學中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英語廣場,2015.(11).
[2]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最新版)[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