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蕾
摘要: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朝夕之事,比如,學生的朗讀能力、朗讀習慣的養(yǎng)成都需要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朗讀教學既能加深學生對語文的感受和認識,還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通過朗讀去感受精神上的充實,去體悟人文情懷。因此,完善朗讀教學策略對推動整個語文學科的教學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直指導;教學
學生朗讀水平的提升需要語文教師的細心指導,分析學生朗讀水平不高的直接因素是缺乏科學的指導。朗讀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一部分,重視朗讀,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去朗讀。尤其是學生自主性朗讀時,不可在學生朗讀后草草收場,要引導他們科學朗讀,掌握朗讀技巧,能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感染力。下面我就簡單談談我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留出足夠的朗讀時間,提高朗讀教學地位
朗讀是語文閱讀的一種途徑,是一種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途徑,更是一種手段。因為“讀的用處最廣大,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它”(朱自清《朗讀者》),朗讀可以幫助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加深對知識的記憶,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朗讀,盡可能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去朗讀。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引導他們讀出感覺、讀出味道、進而讀出感染力。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余映潮說:“非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鏗鏘之美,音樂之美;非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起承轉合,急迫舒緩?!弊⒅乩首x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做到的事情。通過朗讀讓學生更深刻地去體味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為此,留出大量的時間指導朗讀,學生也才能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升華。
二、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和愛好
興趣是最佳老師。學生對感興趣的事情勢必會全心全意去做,并努力去完成到最好。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把他們對朗讀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建立朗讀意識,培養(yǎng)學生喜愛朗讀的好習慣。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課中,教師要先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于勒叔叔的貧困形象是否是故意裝扮的,先調動學生的興趣,再去指導學生使用什么樣的語氣進行朗讀。通過朗讀又能體產生怎樣感受等。如此,才能讓學生在朗讀中尋找到語感,逐漸樹立良好的朗讀意識,培養(yǎng)好的朗讀習慣,以此來提高學生們的語言綜合能力。
三、加強指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朗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朗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部分。朗讀教學在我們的語文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朗讀,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感,還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語言綜合能力。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鑒于初中生生活閱歷少,理解能力有限,在朗讀的時候不會根據內容把握基調、語氣等,這勢必會影響到朗讀的整體效果。鑒于此,教師一定要發(fā)揮出指導、引導的作用,讓他們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把握文章的基調,讀出感覺,讀出效果來。朗讀與閱讀不同,更注重技巧的運用,因此,教師要在朗讀指導中,一定要講清楚朗讀的技巧,比如,抑、揚、頓、挫和輕、重、緩、急在語調上如何應用,如何才能有效掌握停連、重音、語氣、節(jié)奏、語速等。例如,在朗讀《春》時,需要結合作者朱自清描繪的春風的柔和、溫暖等特點,真正把春天的特點運用觸覺、聽覺、視覺等體現(xiàn)出來。學生在教師的指點下,也能更深切地感受、領悟到文章內容中的情感,在朗讀的時候也會更有形、有色、有感。利于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四、朗讀要把握好節(jié)奏
朗讀的節(jié)奏主要指的是學生在進行文章朗讀時,將思想感情以輕重緩急和波瀾起伏的形式加以彰顯出來。一般而言,節(jié)奏可被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輕快節(jié)奏。這類型文章在朗讀時很少頓挫、少抑多揚、語速比較快,通常能表現(xiàn)出積極的思想情感。比如《與朱元思書》即為此類。二是低緩節(jié)奏。在形式上聲音較偏暗,語調較沉緩。比如,《出師表》則為其中的典型代表。三是舒緩節(jié)奏。此種類型在聲音上有跌宕起伏,但是以輕松明朗為主。比如,《藤野先生》、《生命與和平相愛》等文均是如此。第四,高亢節(jié)奏。比如,《〈孟子〉二章》、《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學生朗讀起來奇峰迭起、勢不可擋,情感上或者昂揚向上,或者極盡充沛之能事。因此,把握好朗讀節(jié)奏,更利于學生掌握其中的情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體悟文章所描繪的意境美,從而提升他們的美感。
五、課外語感訓練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
課內的語感訓練要有計劃、有目的、有程序、有范例,先對學生進行由量變到質變、低層次到高層次的訓練,從而在朗讀教學中扎扎實實練好語文基本功,增強他們的語感能力?!皫煾殿I進門,修行在自身?!闭Z文知識的廣闊天地在課外,朗讀教學亦如此。語文又是一門以語言為主的學科,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具有社會性。語感能力的形成與提高需要通過反復、不斷地練習和實踐方可實現(xiàn)。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課堂的朗讀、講析等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應當適當進行課外補充。課外訓練應該是開放的,不要有時空限制、內容和形式的限制。包括與說、聽、讀、寫有關的一切言語活動,比如,看報,看電視,聽廣播、日常交談,舉辦朗誦會等。比如,組織學生定期舉辦朗誦會、辯論會等。不斷強化語感訓練,注重課內外的互補聯(lián)系,在這樣的情境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朗讀熱情。
朗讀教學法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最常用、最基本、也最受青睞的方法之一。朗讀教學的天地是無限廣闊的,朗讀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作身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去思考朗讀教學策略,去探索朗讀教學新路子,讓我們的學生都能通過朗讀讀出情懷,讀出味道;通過朗讀鍛煉語言能力,積累寫作素材,進而能用筆描繪出他們的思想。所以,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參考文獻:
[1]劉海仙.關于初中語文的生活化閱讀與寫作[J].文學教育(下).2017(02).
[2]張波.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3(05).
[3]趙凌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