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云英
摘 要:通過繪本來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是中年級輕松習作的有效途徑。我們可以不斷挖掘潛藏繪本之中寫的因子,指導學生擴寫、編故事,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讓“繪”給習作以增色,讓“本”給習作以堅守,進而讓學生以更寬廣的視野、更自然的態(tài)度接近語文,為學生閱讀寫作的打開另一扇窗!
關鍵詞:繪本;中年級;寫作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5-17
一、引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盵1]然而,靜觀習作教學現(xiàn)狀,教師面對耗時費力而又低效的習作教學真可謂苦不堪言:無從下筆的大有人在;“抄”范文的多了,真正自己“寫”的少了;寫出真正心聲的寥寥無幾……這一現(xiàn)狀恰恰違背了新課程標準對習作教學的要求。小學中年級是學生習作學習的基礎時期,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教給習作方法,顯得格外重要。那么,怎樣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筆者認為繪本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它是通往中年級輕松習作的有效途徑。繪本,又叫圖畫書,是用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和簡潔生動的文字共同敘述一個故事。教師利用繪本進行教學可以改變以往作文教學單一的套用模式,達到愉快習作的目的。
二、培養(yǎng)繪本閱讀興趣,提高整體閱讀水平
繪本閱讀在低年級課外閱讀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少學校從小學三年級起便不再進行繪本閱讀或僅占很小比例。小學中年級開始所選的閱讀書籍主要以文字為主,但我發(fā)現(xiàn)在學生自己準備的閱讀書籍里,學生依然對繪本閱讀書籍情有獨鐘。作為一種嘗試,在三年級的課外閱讀指導課中,我精心選用了一些經(jīng)典的繪本作為閱讀教學的補充。為了調動學生們對看似淺顯的繪本的持久的興趣,我選了以下一些文質兼美、人文性濃厚的繪本閱讀書目,如《搬過來,搬過去》《大腳丫跳芭蕾》《這不是我的帽子》等,同時鼓勵學生自己選購感興趣的名著繪本作為課外閱讀,并適時在班里舉行繪本閱讀交流會,培養(yǎng)學生們閱讀興趣。
三、“繪”“本”結合,開辟習作指導新途徑
看圖作文貫穿小學的低、中、高年級。相對于作文的其他幾種題材,如議論文、記敘文、詩歌等,看圖作文是最簡單也最好掌握的。教好看圖作文,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培養(yǎng)起學生的觀察力,為他們搭起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形象思維的養(yǎng)成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的橋梁。特別是到了中年級,學生的語言積累、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都有所提高,適當?shù)目磮D作文的訓練會讓他們覺得更輕松,有利于樹立寫作自信心。因此,繪本閱讀為解決小學中年級學生寫作表達困難的現(xiàn)狀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圖文結合的繪本更具有直觀性與形象性,符合少年兒童審美需要和心理特點,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學生可以通過對圖片的理解和圖片背后內(nèi)容大膽猜測溝通交流,學生作文因而更顯精彩紛呈。
1.學會仿寫,為寫作培養(yǎng)興趣
陸機《文賦》中說“襲故而彌新”“沿濁而更清”[2]。兒童作文有一個由模仿到獨立寫作的過程,加強仿寫訓練使這一過程明確而具體。以三年級繪本閱讀課《逃家小兔》為例,繪本中有這樣的語段:“‘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鱒魚,媽媽說,‘我就變成捕魚的人來抓你。‘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媽媽說,‘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边@樣的句式可以成為語言表達的訓練點,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嘗試用“如果……就……”的句式進行表達訓練:“‘如果你變成秒針,媽媽說,‘我就變成鐘表,看著你在我懷里奔跑?!绻阕兂梢路?,媽媽說,‘我就變成買衣服的人,把你永遠帶在我身邊?!本涫侥7?,積累句段,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遷移文本中的精彩表達方式,使語言表達鮮活起來。
2.繪本“補白”,讓學生找到習作的樂趣
優(yōu)秀的作品常常會給我們留下許多想象的空間,繪本更是如此,它的魅力不只在文字,也不只在圖畫的有限空間內(nèi)。用心去讀,你會發(fā)現(xiàn),在畫面的背后,在文字的背后,還有許多值得咀嚼的內(nèi)容,這就叫“想象”。教師關于寫作的指導秘訣是:“大膽想象,發(fā)現(xiàn)繪本圖畫背后的故事;描寫生動,寫出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p>
以繪本閱讀課《三只小豬》為例,當三只小豬坐著那架紙飛機飛起來的時候,書中使用了大量的留白,如果把這些空白頁連成一個畫面,仿佛可以看到三只小豬在天空經(jīng)歷怎樣長長的一段開心而又刺激的飛行了!這個訓練點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暢所欲言后,寫出了許多精彩的片段,如“小豬們穿過了一個又一個云層,時而爬升,時而俯沖,時而翻轉。由于速度太快,一頭鉆進了樹葉叢中,驚得小鳥們嘰嘰喳喳四處逃竄……”
這樣創(chuàng)造性的“補白”訓練,不僅讓學生享受到意想不到的樂趣,也讓學生學會把書讀“厚”,給自己的作文提供更多的素材。
3.繪本續(xù)編,為想象插上翅膀
低年級的時候,教師通過講述把圖還原成文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到了中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利用積累的閱讀能力把生動的畫面編成有趣的故事,就成了閱讀繪本的絕佳訓練點。
許多繪本都有這樣一個特點:故事的結尾又是一個新故事的開始,譬如《大腳丫跳芭蕾》,在這本書中,貝琳達來到了大都會劇院跳舞,昔日對她的大腳一直批評的評審委員們又會怎么說呢?我們可以讓學生接著往下編寫。
另外,繪本故事大都有情節(jié)重復的特點。我們還可以講一半,留一半給學生自己續(xù)編故事。如在《搬過來 搬過去》繪本指導課上,夸張、奇特的故事情節(jié)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故事前半部分長頸鹿小姐住進鱷魚先生的家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教師抓住契機,放手讓學生依據(jù)前一部分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展開想象:“搬過去后鱷魚先生又會遇到哪些‘困難呢?寫一個片段?!?/p>
總而言之,中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語言發(fā)展較為成熟的時期,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有著孩子獨有的思維方式,他們也渴望著創(chuàng)作的滿足感和被認可。繪本幫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文字與圖畫巧妙結合的美麗新世界[3]。在繪本花園里,他們聆聽故事,積累語言,自由想象,享受著寫作的快樂。
四、“繪”“本”結合,搜尋習作指導新視點
繪本作為一種特殊的閱讀材料,當中的圖畫和文字是相互滲透的。習作教學過程中,教者可以在“繪”與“本”的結合上做文章,尋找學生表達的興奮點,既要引導學生描述圖畫內(nèi)容,想象畫面以外的空間,更要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創(chuàng)編新的繪本故事[4]。在進行繪本閱讀的同時,我每周專門設置一節(jié)繪本創(chuàng)編課,鼓勵學生運用美術課所學的繪畫技巧,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和非凡的創(chuàng)作能力,以生動的語言續(xù)編或創(chuàng)編一個繪本故事,讓學生進入一個自由想象的創(chuàng)作空間。為了提升學生創(chuàng)編繪本的熱情,我還在班里舉辦學生繪本作品展,同時,對學生創(chuàng)編的繪本精心裝訂成冊,極大豐富了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形成了中年級繪本閱讀的另一特色!
五、結語
繪本,是我們在學生們心中埋下的一顆書香種子。努力挖掘“繪”的作用,習作過程必將變得絢麗斑斕;認真落實“本”的訓練,習作教學才不會偏離自己的軌跡。
參考文獻:
[1]龔成英.讓作文成為學生成長快樂之旅[J]作文教學研究,2013(3):50-51.
[2]楊再隋.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小學語文卷[J].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755-756.
[3]丁加艷.開發(fā)繪本寫話形式,讓寫話水到渠成[J].好家長,2015(15):34.
[4]陸 梅.讓作文像聊天一樣輕松[J].小學語文教學,201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