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飛 高艷慧
摘 要:紅色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是我國近代史中最先進的文化之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與發(fā)展,是老一輩革命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一種特殊的教育資源,在當代大學生國防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獨特的價值。傳承紅色文化,培育大學生“愛我中華,強我國防”的意識,必須堅持科學的方法、有效的途徑,才能更好地提升培育效果。
關鍵詞:高等職業(yè)教育;紅色文化;國防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E2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5-13
紅色文化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努力實現(xiàn)自身價值,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紅色文化的精神精髓即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奉獻精神。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應該理解紅色文化內(nèi)涵,弘揚紅色文化精神,還應該發(fā)掘紅色文化價值,并將其合理有效地運用到國防教育中來,使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紅色文化的價值最大化地發(fā)掘出來,以便高職學生的國防教育向高品質(zhì)、高效率的目標發(fā)展。
一、高職國防教育的現(xiàn)狀
1.高職院校國防教育缺乏有效性
高職教育是根據(jù)市場需求為各行業(yè)培養(yǎng)技能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但是在高職教育強勢發(fā)展、辦學規(guī)模迅速膨脹的同時,也突顯出結構趨同、管理粗放、師資不足、特色不顯、保障乏力等諸多問題。
2.高職國防教育機構極不健全
目前,湖南省高職院校國防教育的機構設置都較不規(guī)范,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沒有相對獨立的人民武裝部和軍事教研室,師資力量匱乏,教學設施、資料稀缺,教學效果不明顯。
3.國防教育課程教學較不規(guī)范
當前,湖南省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軍事課教學不夠規(guī)范的問題:軍事訓練方面,學生實際訓練的時間和科目,普遍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教育質(zhì)量好的高職院校學生軍事訓練的教官數(shù)量勉強能保證學生訓練的需要,實際訓練時間一般在8~12天,訓練科目僅限于隊列、停止間轉法、齊步、正步、跑步等。
二、湘潭紅色文化對國防教育的價值
湘潭紅色文化形成發(fā)展過程中,湘潭共產(chǎn)黨人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在實踐中鑄就了一種可貴的精神,這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無畏的創(chuàng)新勇氣、執(zhí)著的公仆情懷、忘我的奮斗精神。這種精神凝聚了歷史精華,反映了時代要求,體現(xiàn)了人民愿望,洋溢著濃郁的湖湘特色,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恒久的生命力,它是湘潭兒女創(chuàng)造的寶貴精神財富,對高職學生的國防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愛國主義教育
從根本上來說,湘潭紅色文化所體現(xiàn)的精神就是愛國主義,它是建立在革命者為了革命勝利、人民幸福而堅持不懈的基礎之上的。在所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程中,愛國主義是首要的、基礎的教育。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精神支柱,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同時,愛國主義對于個人來說,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力量源泉。在國防教育中,愛國主義起到了思想指導作用,將愛國主義放到重要位置上,我們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民族自豪感,會激起肩負社會責任的激情,會將理想升華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2.集體主義教育
湘潭紅色文化中體現(xiàn)出的集體主義也是國防教育中的必要元素。在革命時期,湘潭革命者把“一切為了人民”作為革命宗旨,舍棄個人利益,服從人民、國家利益的調(diào)遣。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將集體主義引入國防教育中,并將其作為指導思想,有利于國防教育工作的推行。在教學過程中,弘揚集體主義精神顯得尤為重要,高職學生群體的多樣性、不定性、不可控性等需要有一個整體的精神基礎。集體主義能將學生群體統(tǒng)一化,只有在以此為基礎的前提下,國防教育才能夠更有效地達到目的,因而集體主義對于高職國防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效用。
3.奉獻精神塑造
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xiàn),個體的奉獻精神對于集體來說有著重要作用,將自身個體投入集體,在集體中盡力實現(xiàn)自身價值,有利于推進集體良好發(fā)展,也有利于提高自身責任感與自豪感。在國防教育中,奉獻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只有每個個體投身于國防知識學習中,才能穩(wěn)定有效地開展國防教育。湘潭紅色文化中的奉獻精神是革命勝利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從湘潭革命者為了廣大人民利益舍棄個人利益的事跡,我們可以看到:個體的奉獻精神與個體間的團結合作能將集體工作推向一個制高點。所以奉獻精神是國防教育的另一大要義。
三、將湘潭紅色文化融入高職國防教育的方法
當前湖南省各高職院校積極開展以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教學為主要形式的國防教育,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國防教育作為一項全新的教學活動,起步較晚,發(fā)展速度還不快。
1.鼓勵高職學生進行紅色研究
在國防教育協(xié)會中創(chuàng)建“紅色文化研究小組”,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主動體會紅色精神,并把湘潭紅色文化的精髓融入社團活動中,在活動過程中加強對湘潭紅色文化的宣傳,讓其精髓被更多人理解與運用,使紅色精神能最大限度地為國防教育服務。
2.開展徒步紅色遺跡活動
湘潭擁有韶山毛澤東紀念園、毛澤東故居、彭德懷故居、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齊白石紀念館、黃公略故居等紅色遺跡。開展徒步行軍活動,在行軍過程中加入國防教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真切地感受紅色土地上的熱情,敬仰紅色土地上的信念,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開展這樣有意義的徒步行軍活動,是滲透紅色文化精髓的最好方法,其感召力和影響力是學校和書本教育所不可比擬的。在行軍中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都得到相互間的肯定和弘揚,國防教育的效果也會遠遠超過軍訓和軍事理論課。
3.改變以往學生到紅色遺跡走馬觀花看一遍的模式
湖南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學生去觀看韶山毛澤東紀念園之前就準備好了梁啟超先生的《中國少年說》。在活動當天,學生在毛澤東銅像廣場進行了一場慷慨激昂、意義非凡的演說。這場演說使整個廣場沸騰了,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了湘潭紅色文化的魅力,鼓舞了大家對紅色文化學習和發(fā)揚的信心,同時學生的愛國情懷也無比高漲,為國防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鼓勵學生組織推動學習紅色文化的浪潮
我院鼓勵學生組織以騎行長征路為主題,吸引外校自行車愛好者或自行車社團參與的活動,并在騎行過程中加入軍事技能訓練及比拼、國防知識培訓及競賽等。在紅色文化的號召下,學生深刻體會堅定信念、百折不撓的含義。學生在實踐環(huán)境中增強了集體意識,且在集體意識的推動下更容易接受國防教育。
5.鼓勵紅色資源富足的學校和國防教育資源富足的學校強強聯(lián)合
我院離毛澤東故居和彭德懷故居都比較近,紅色資源比較充足,國防教育資源相對較少;而湘潭大學卻與我院剛好相反。我院軍工協(xié)會與湘潭大學國防教育協(xié)會聯(lián)合,確定了雙方合作方案,兩協(xié)會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文化學習就以我院為主,軍事素質(zhì)拓展和國防意識就以湘潭大學為主。雙方將湘潭紅色文化、國防教育相融合之后,學生的紅色文化修養(yǎng)與國防意識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傅景云,高鴻春.國防教育概論[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5-7.
[2]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4-5.
[3]劉衛(wèi)平.略論大學生國防教育的有效途徑[J].湘南學院學報,2006(3):110-112.
[4]梅 柳.湘潭紅色文化特色及價值[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3):88-90.
[5]劉亮紅.湘潭紅色文化與湖湘文化[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3):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