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呂瓊
【摘 要】目的:針對產后出血采取子宮壓迫縫合術進行治療進行臨床療效觀察。方法:選取106例2016年11月~2018年3月本院婦產科產后出血的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和實驗組(子宮壓迫縫合術治療),平均每組53例,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進行觀察,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經過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術后2h出血量分別為:(871.27±136.46)ml、(58.25±19.16)min、(37.41±14.25)ml,對照組的分別為:(1025.03±241.36)ml、(61.33±18.24)min、(49.29±16.48)ml,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差異不明顯,而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2h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后出血的患者采取子宮壓迫縫合術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出血癥狀,治療效果明顯,在臨床治療上有很長大的推廣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子宮壓迫縫合術;產后出血;出血量;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2
產后出血主要是指新生兒分娩24h內產婦發(fā)生出血的現象,并且出血量>500ml,在分娩期中,產后出血是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出血情程度較嚴重的話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主要針對產后出血采取子宮壓迫縫合術進行治療進行臨床療效觀察,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06例2016年11月~2018年3月本院婦產科產后出血的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53)以及實驗組(n=53)。對照組:年齡最小為23歲,最大為39歲,平均(21.7±6.2)歲,其中初產婦有32例,經產婦有21例,孕周在36~40周之間,平均(37.6±2.1)周;實驗組:年齡最小為24歲,最大為36歲,平均(22.3±5.7)歲,其中初產婦有30例,經產婦有23例,孕周37~40周,平均(38.2±1.8)周。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生產經歷、孕周等一般資料,結果顯示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給患者的子宮進行按摩以及注射縮宮素(主要針對宮縮乏力而導致的產后出血)、宮腔紗條填塞(主要針對因胎盤素導致的產后出血)等方式進行止血[2]。
實驗組:采取子宮壓迫縫合術進行治療,針對患者的出血情況,可選擇為B-lynch縫合術[3]。取患者膀胱截石位,與患者的下腹部恥骨上橫切口(剖宮產引起的大出血選擇原切口),探查患者的子宮腔的情況并進行清理,將子宮搬出,運用B-lynch進行縫扎,與患者的子宮前壁切口側旁進針,拉至宮底,對應打結,最后將子宮切口進行縫合,術后2h觀察患者的出血情況[4]。
1.3 評價標準
分別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進行觀察,觀察內容主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2h出血量,同時分三個階段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顯效(患者的出血癥狀消失,治療效果明顯)、有效(患者的出血癥狀得到有效控制)、無效(患者的出血癥狀沒有改善,甚至病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x100%[5]。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2.0 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比較運用 t 檢驗;計數資料組間以(%)的形式表示,采取X2進行檢驗,分析多因素采取多重線性回歸法,P <0.05則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情況比較
經過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差異不明顯,而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2h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治療效果對比
經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94.33%(50/53)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84.91%(45/53),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引起產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①子宮收縮乏力;絕大多數產后出血的患者是因宮縮乏力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產婦在生產的過程中出現極度緊張、恐懼等情緒,特別是對自認分娩沒有充分的信心而導致子宮的收縮力度不協(xié)調,同時由于產婦的生產時間過長,引起身體疲勞,或者是子宮纖維發(fā)育不良,導致宮縮乏力[6]。②胎盤因素;針對胎盤剝離的情況,患者會出現胎盤滯留、胎盤粘連、部分胎盤或胎膜殘留等現象,從而給宮縮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引起產后出血[7]。③軟產道撕裂;主要是因為患者的外陰組織單行相對較差、生產的過程中使力較強、胎兒較大等導致軟產道撕裂,引起產后出血。④凝血功能障礙;主要是由于患者出現胎盤早剝、羊水栓塞、死胎等情況而致使其凝血功能發(fā)生障礙,引起產后出血[8]。
此次研究組要采取了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以及子宮壓迫縫合術治療(實驗組),經過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差異不明顯,而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2h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子宮壓迫縫合術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產后出血的患者采取子宮壓迫縫合術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出血癥狀,治療效果明顯,在臨床治療上有很長大的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陳靜.子宮壓迫縫合術在產后出血治療中的臨床療效[J]. 臨床醫(yī)學, 2016, 36(12):101-102.
劉月華. 探析子宮壓迫縫合術在產后出血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8):99-100.
袁翠玲. 子宮壓迫縫合術在產后出血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20):138-139.
王勤. 子宮壓迫縫合術在產后出血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 當代醫(yī)學, 2016, 22(13):79-80.
程艷麗, 駱海哲, 趙愛國,等. 子宮壓迫縫合術在產后出血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農村衛(wèi)生, 2016, 29(10):29-29.
姚琳. 用子宮壓迫縫合術治療產后出血的效果研究[J].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6, 14(1):152-153.
劉偉武, 羅宇迪, 徐秀英,等. 子宮壓迫縫合術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進展[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6, 14(1):156-158.
劉令娟. 子宮壓迫縫合術在產后出血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 14(2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