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菲
[摘要]美術和語文學習有很多的相通之處,在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備受關注的今天,如果在教學中結合藝考生的性格特征把學生對藝術美和文學美的感悟結合在一起,就能形成一種情感體驗,提高出學生對文學語言藝術美的感受能力。本文從藝考生的現狀和自我定位開始分析,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自己對語文教學的一些想法。
[關鍵詞]藝考生 自我定位 語文教學
在美術藝考班的語文教學中,我常想如何利用美術方面的專業(yè)能力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和美術有很多相通之處,漢字屬于表意體系的文字,經過演化,漢字仍具有形態(tài)的美,漢語語音的押韻、平仄、對仗展現出節(jié)律的美;漢語文學作品所表現出的形象和意蘊美,這些都遵循的審美規(guī)律;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再現,也需要美術中的審美想象力。美術班的學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讓學感受到文學與藝術的共性,在教學中滲透審美能力與審美意識教育,就會給學生美的熏陶和感受,語文學習與美術學習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一、把握藝考生的性格特點
在進行語文學科教學前,應該對美術藝考生這個群體和個體進行針對性的了解,懂得美術藝考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施加正確的教學方法。
(1)個性化強。美術藝考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從高中文化課考生中分化而來,決定學習藝術需要很大的勇氣。特別是近幾年藝考生的文化課分數也在不斷上升,藝術學校的門檻越來越高,這個決定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這部分學生很有主見,個性化較強,具有較強的獨立自主能力。
(2)感情較為豐富。美術藝考生一般較為感性,對事物的認識細膩而豐富,從文化課的成績也可以看出,藝考生的理科成績往往不理想,很多存在偏科現象,語文學科往往是藝考生的優(yōu)勢學科,這些性格特點對于捕捉藝術靈感,用藝術表現思維有很好的優(yōu)勢。
(3)性格的脆弱性。近幾年藝術院校招考難度不斷加大,美術藝考生的學習過程中,家長往往更為擔心孩子的未來,由于藝考生的專業(yè)限制,就業(yè)面也很窄,在某種程度上增大了藝考生的心理壓力。很多藝考生疲憊于文化課和專業(yè)課之間,容易出現不自信的現象,這個時候如果說有哪一門學科能夠讓藝考生感受到那種自信,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給藝考生以心靈的撫慰,只有語文學科能夠做到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文學的審美特征都符合這個階段藝考生的心理需求,易于被美術藝考生所接受。
二、幫助學生完成自我定位
(1)學科定位。美術藝考生在文化課的學習時間上少于普通高中生,但是藝考生對語文課還是比較重視的,除了語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量較大這個因素外,藝考生對語文特別是閱讀還是樂于接受的,但是藝考生的語文學習系統(tǒng)性不如普通文化生,這就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在藝考生的閱讀、文學鑒賞和語言表達能力方面下功夫,把語文知識和思維方式融入到原有的知識體系當中,這樣藝考生在學習語文時不至于產生排斥心理。
(2)自身能力特征定位。藝考生提前選擇美術作為自己的專業(yè)方向,是經過權衡利弊的??傮w上來講,可以把藝考生分為兩類:一類是出于自身愛好,立志從事藝術事業(yè);另一類是認為走藝考這條路相對普通高中生較為容易。相比前一類考生,后一類考生文化基礎較差,對文化課學習特別是理科學習沒興趣,即使語文學科的不同模塊,考生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應讓學生對自身有一個全面的分析,找準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才能知道如何去學習。
(3)目標定位。因為藝考生比普通高中生增加了科目,所以在文化課的學習時間上相對較短,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較大發(fā)展,這需要給自己一個合適的目標,就語文學科來講,在制定目標時,要逐項分析,從基礎知識、古詩詞鑒賞,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幾個大的模塊來分析,逐項制定目標,最后總體給自己一個定位。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要能統(tǒng)籌各個環(huán)節(jié),補齊短板,盡量發(fā)揮優(yōu)勢。
三、藝考生語文教學的策略和途徑
(1)構建民主氛圍。高中學生處在青春期,個性追求獨立,在教學方式上應當照顧到學生的反應,多傾聽學生的聲音,語文學科的特點要求學生更多的去感悟,這和美術類似。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提供一個學生發(fā)揮的平臺,只要學生是積極向上的,不要過多的去約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引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藝術美與文學美的通感教育。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通過提高美術素養(yǎng),來獲得審美體驗,這個過程和文學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文學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通過對文字的閱讀和想象,感受作者的心路歷程,在自己心中重塑文學形象,這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在課文《南州六月荔枝丹》中,通過對荔枝外殼及果肉的大小、顏色、形狀以及味道的描述,味道鮮美,冰雪晶瑩的荔枝果肉便呈現在讀者面前,這時配合PPT教學,把文學與藝術完美的結合起來,給學生形成一種美的體驗。
(3)培養(yǎng)學生情感體悟能力。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提出,感悟有兩種境界,首先是欣賞前人的文章要悟,其次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要靠悟,捕捉自己頭腦的形象,和美術不同的是,文學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示出來,例如:在古文《蘭亭集序》教學時,對典型的景物描寫的句子,可以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畫出來,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這是對景物的描寫,更是一幅圖畫。通過對文章的理解、景物再現,美術生就會把自己對美的感悟轉移到對文學的欣賞上來,會對閱讀和寫作有很大的幫助。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悟,還可以通過積累審美意象,主動運用聯(lián)想構思等方法來培養(yǎng)。
(4)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品質。語文的思維品質主要體現在對文字材料的歸類、識別、分析推理等能力上面,在歸類識別能力的培養(yǎng)上,要注意文章的題材和語境的理解,同時要學會分析比較,這種品質往往是美術藝考生所缺少的。文章進行閱讀理解時,語言文字的變化往往無規(guī)律可循,這就需要學生在解題時注意各種方法的總結。從歷年高考的題目編制我們可以看出,語文能力的考查其實是考察學生的思維品質,除了對基礎知識的積累外,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同類型試題的比較,在比較中求異同。
如果藝術和文學能夠得到很完美的結合,我認為學習就不顯得那么沉重,對美術藝考生的語文教學應當從教材入手,多運用形象思維,用原有的思維方式來接受新的內容,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并將這種能力應用到寫作上去,這些都值得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