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制度不斷改革,新課標對初中歷史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歷史涵蓋范圍廣,涉及知識面多,很多學生不能整體把握歷史的脈絡。歷史地圖能夠直觀地展示不同地域之間的空間圖解,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對于提高學生對歷史整體把握能力具有獨到的優(yōu)勢。教師要加強歷史地圖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地圖;應用
1 歷史地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主要作用
1.1 更加生動形象與具體準確地表達歷史
歷史地圖是一種具有很強藝術性和很強直觀性的歷史教學道具,它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符號與多彩多色的線條等將各個實際地理要素進行等比例縮小體現(xiàn),從而使學生一眼就能看明白某一歷史事件或者歷史現(xiàn)象發(fā)生時的地理狀況。歷史地圖的顏色鮮明、圖像直觀,對歷史的表達具體準確,又因為其本身就是一類藝術作品,因此它也具有藝術作品生動形象的特點。在歷史地圖中,無論是城市村落、山川島嶼,還是江河湖海、平原大漠,都能夠被用各色圖像和符號形象準確地表達出來,并且還配有非常精準的文字描述,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繼而促進歷史教學工作的展開。
1.2 更加系統(tǒng)連貫與主題鮮明地展現(xiàn)歷史
目前有很多初中歷史課程的課堂教學過程主要就是教師講和學生聽,而很少啟發(fā)學生去主動思考,這嚴重地影響了教學效果。新課程改革要求中學歷史課程的教學工作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了解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歷史地圖的應用正能很好地促進這一點。歷史地圖能夠更加系統(tǒng)連貫地為學生展示出一系列歷史事件或者歷史現(xiàn)象的發(fā)生規(guī)律,以便學生對其做出更加深刻的認識。任何歷史事件或者歷史現(xiàn)象的發(fā)生都不是孤立的,都與一定的時間、地點以及客觀條件等相關聯(lián);而歷史地圖能夠通過一定的脈絡與線索將其種種因素相互串聯(lián)起來,并能更加鮮明地展現(xiàn)出某個歷史事件或者歷史現(xiàn)象的主題,使學生對其的認識更加具體。因此,歷史地圖是中學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2 歷史地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2.1 培養(yǎng)學生閱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首先要使學生學會掌握閱讀歷史地圖的一般方法,并具備認識和判斷歷史事態(tài)發(fā)展的空間分布特點的能力。教師要教會學生讀圖的方法,要使學生對教科書上的地圖,像對教科書上的文字一樣讀得懂。同時,并須培養(yǎng)他們能夠判斷圖上所反映的歷史事態(tài)發(fā)展的空間分布特點。歷史地圖的特點是顯示歷史事件的發(fā)展動態(tài)。因此,首先要求學生要注意弄清每一幅地圖所顯示的空間發(fā)展的年代,例如,《紅軍長征路線圖》、《渡江路線圖》等圖形,圖幅上都沒有標明時限,雖然在有關的課文中不難清楚的找到答案,但須教師做出相應的提示,使學生能及時得到明確的時間概念。與此同時,還有弄清楚圖示的空間位置。例如:《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義》圖,它的空間位置,總括地說,是黃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區(qū)。歷史地圖要表現(xiàn)的是歷史動態(tài),因此普通的地圖上的地理要素都簡化了,一般只需用海岸線、水系和少數(shù)城市圈點等圖形符號就夠了。但由于歷史上的地名變化較大,須在使學生學會從新舊地名的對比并明確它今天的所在。否則,這個空間概念還是不能被落實,其所能取得的空間知識,也就成為了懸空的知識。
此外,還有關于識別地圖的一些基本知識,如:有用雁行字列屈曲字列表示山脈的存在的走向。用虛實兩種不同線條以區(qū)別古今的海岸線位置等等。還有,學會從地物符號認清地名所在的正確位置是必要的,例如,古洛陽城原是在流入黃河的洛水之陽,而不是貼近黃河的南岸。總之,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使用歷史地圖中學會一些閱讀歷史地圖的本領,其作用,就像語言教師教會學生的一樣。
2.2 突破重點難點,化繁為簡
如果教師在運用歷史地圖上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來學習歷史地圖,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在歷史課中有一些內容比較簡單的地圖,不一定需要關于地貌,氣候等自然地理的基礎知識,但有一些內容比較復雜的是“圖”,如《張騫出使西域》圖,就得具備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礎知識,才有可能再造兩千多年前的“西域”這個地理概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同學科的知識綜合運用,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當學生將地理知識用于理解歷史課的問題上,這種運用已經不是重復過去所學的機械記憶。而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同時開始學習不同學科的綜合運用,以擴大或加深對事物的記憶和理解。這種做法,對發(fā)展學生的智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肯定是有幫助的。
歷史地圖通過多個不同的切人角度,對人類各個時期的活動舞臺加以直觀介紹,展現(xiàn)歷史發(fā)展的不同層面。從總體上看,在中學歷史教學地圖中,有反映某一時期歷史地理全貌的綜合性歷史地圖,如"三國鼎立形勢圖";也有反映某一方面歷史內容的專題性歷史地圖,如"西漢手工業(yè)分布圖"。從反映歷史要素的類別上看,又可分為疆域圖、形勢圖、分布圖等。這種直觀的教育效果,是文字表述無法代替的。
2.3 借圖鞏固,建構系統(tǒng)歷史線索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粋€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強烈、長久地保持,就會形成強烈的學習動力。教師應利用和保持學生對歷史地圖的濃厚興趣并借助歷史地圖拓展、延伸歷史知識,有效地發(fā)揮其鞏固歷史知識的功能。
例如,在《鴉片戰(zhàn)爭》的復習課上,教師可根據(jù)“鴉片戰(zhàn)爭形勢圖”引導學生回憶鴉片戰(zhàn)爭過程,并以點帶面復習《南京條約》的具體內容。利用歷史地圖鞏固歷史知識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使學生可以較快地在頭腦中建構出系統(tǒng)的歷史線索,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也為日后解答難度較高的高中文科綜合題打下了基礎。
2.4 古今對比,多圖聯(lián)系
歷史地圖是地圖的語言符號之一,動態(tài)地反映人們在不同歷史時期進行各種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社會活動的空間分布及其所呈現(xiàn)的自然環(huán)境。顯而易見,歷史地圖是在縱橫聯(lián)系中演進的,在不同時期,地名、河流、海岸線等都會發(fā)生變化,因此教師在使用歷史地圖教學時應注意古今對比、多圖聯(lián)系,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
3 結語
新課標對歷史地圖的使用非??粗兀處熞J真研究歷史地圖的制作方法,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要充分認識到歷史地圖的重要性,能夠直觀地展現(xiàn)歷史,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能夠客觀地評價社會的現(xiàn)象。學生在學習歷史地圖之后,對國家有歷史責任感,能夠勇敢承擔起維護國家的重任,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為國家的經濟建設作出貢獻,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曉艷.歷史地圖和圖片在教學中的妙用[J]新課程,2016(11).
[2]劉穎君.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地圖輔助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