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濤
摘 要:德育教育不僅僅是由教育系統(tǒng)和教育工作者來承擔的,更多的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加入。在本文中,筆者從所在學校實際出發(fā),對農村初中德育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以期對農村初中德育工作的開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生;德育教育;留守兒童;農村教師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使其形成一定的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在本文中,筆者將對農村初中德育工作現(xiàn)狀和形成這些現(xiàn)狀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對農村中學德育管理問題的思考等方面進行論述,簡單闡述如何加強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達成德育工作的目標。
一、農村初中德育工作現(xiàn)狀
1.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不高
面對教育形勢的變化,農村中學的部分教師德育觀念陳舊、素質不高,影響了德育的實效。一些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仍然習慣以權威家長式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不利于德育的實施。還有不少教師缺乏終身學習的觀念和自我提升的意識,不能主動把握社會道德動態(tài)和道德信息,不注重自身道德知識的更新和充實,不注重德育方式方法的改進和提高,不注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和特點研究,德育能力落后,德育技巧缺乏,不能滿足學生道德成長的新要求。
2. 德育工作者積極性不高
在倡導落實全員育人、大德育觀的背景下,教師的德育觀念日益淡化。一部分教師不愿意擔任班主任,害怕承擔學生問題帶來的責任,在工作中只管教學,不管教育,對待問題學生不敢管、不愿管,很少主動配合管理班級、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3. 德育工作人員“孤軍奮戰(zhàn)”
在農村初中學校,可以看到川流不息的學生中,往往只有德育工作者忙碌的身影;每年的“一二·九”或是“五四”,政教處總會組織對學生進行全校師生的思想教育;當每周一五星紅旗在校園內冉冉升起的時候,政教處總會對學生上周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并安排本周的工作重點。這些工作,往往是德育工作者在“孤軍奮戰(zhàn)”著。
4.致學生平時行為的不規(guī)范。
網絡、影視劇或者不良光碟等媒介對學生的行為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例如:在初中的校園里,時而聽到學生說話不離臟字,男生、女生留怪發(fā),佩戴成人飾品等現(xiàn)象極為常見。此外,現(xiàn)今校園更加讓人擔憂的是早戀行為更加明顯,很多孩子對于生理衛(wèi)生知識不了解,責任意識模糊,仍然處于懵懂的階段,但是早戀讓他們迷失了自己,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二、農村初中德育工作難以開展的原因分析
1. 一切向教學質量看齊
在現(xiàn)行中考制度的束縛和生源逐漸萎縮的殘酷現(xiàn)實面前,中考升學率的高低成了一所農村學校口碑好壞甚至能否生存下去的決定性因素。因此,爭奪優(yōu)質生源、提高升學率就成了農村初中學校的中心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德育工作成了陪襯,成了保障升學的一種手段,德育的中心工作不自覺地轉化為為提高升學率服務。
2. 德育工作存在缺失
由于教師對德育工作具體內容認識的不足和對德育工作方法掌握的不夠,造成德育工作的缺失。教師與學生不能深入交流導致教師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的想法,往往是當學生做出了違反校規(guī)的情況下,才去“亡羊補牢”;對工作的預見性不足往往使教師“疲于奔命”;未能充分了解德育工作的內容又使教師 “顧此失彼”。
三、農村中學德育問題的思考
1. 學校應以教師為本,塑造崇高的教師形象
學校是教育的專門機構,教師是育人的關鍵。只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因此,我們要用教師高尚的情操去影響學生。同時,教師要尊重、理解學生,以公正的態(tài)度、發(fā)展的眼光、寬廣的胸襟去欣賞學生。并在教學中既要發(fā)掘學科課程中的科學精神,更要挖掘學科課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提升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與人格品位。
2. 明確責任,調動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
在農村中學,班主任教師和科任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體力量。所以,明確班主任教師和科任教師的責任、調動其積極性對于學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學校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骨干力量,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學校要確定班主任的工作職責、考核細則,明確班主任的責任,增強班主任的責任感。
學科教師是不容忽視的德育工作者,科任教師要在學科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滲透德育。實現(xiàn)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tǒng)一效果。學校要制定科任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級工作的具體要求,并對他們的工作在評選優(yōu)秀教師工作中有所體現(xiàn),同時把他們此項工作的好壞納入每學期期末的工作質量評價中。
3. 以人為本,營造和諧育人的校園環(huán)境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在教育競爭中生存發(fā)展的核心因素,是師生共同發(fā)展的文化場所,對于提高德育效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環(huán)境建設是校園文化中的隱形教育工程。學校要充分挖掘學校建筑物和活動場地的文化內涵,在校園網、校廣播室、校宣傳櫥窗、黑板報等設施上,找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切入點,配合學校形成“一草一木會說話,一磚一石皆育人”的育人氛圍。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的希望。中國作為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大多數(shù),農村的教育也是我國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近些年來,由于家庭和社會對于農村孩子教育的疏忽和漏洞,導致了學生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升學率也不盡如人意。初中生處于情緒和心理發(fā)展最不穩(wěn)定也是最重要的時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誘惑的影響,在德育教育上,教師需要根據(jù)他們的具體特點因材施教,開展積極有效的德育教育,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