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強
【摘? ? 要】小學數學高年級階段的知識深度與難度不斷增加,而且越來越貼近生活,對數學知識的實踐要求也越來越突出,對于小學生來說會存在相應難度。而導學理念的應用可以很好地幫助高段小學生順利進行數學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的“學”習能夠更深入,從而不斷走向數學學習的征程。本文主要就導學理念下小學數學高段課程展開研究。
【關鍵詞】導學理念? 小學數學? 高段課程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048
在新時代下教育更加提倡理念教學,教學理念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活動中的指導思想,關乎著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有效地教學理念能夠優(yōu)化課程結構,促進教學進程。另外在科學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高年級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由于個人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知識深度與廣度的增加,會感到相應困難,導學理念正好可以有效改善這一問題,促進小學高段數學學習進程。
一、導學理念的概述
導學中包含兩個因子“教師”和“學生”,它的實施是兩個因子的共同活動,也是“導”與“學”兩種活動的有機統(tǒng)一,當然與之對應的“導學理念”也就是兩者的組合結果。導學理念提倡教師在數學課程的教學之前布置給學生預學的任務,同時又不拘泥于原有的預學和上課教學,利用導學手冊、導學案例、教學引導等手段,豐富了原有的數學教學體系。其中導學理念中的“導”是由教師發(fā)起的,引導低、中段的小學生尋找合適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和習慣,對于高段小學生來說主要引導其在數學問題上的解決能力和邏輯思維。而導學理念中的“學”除了教師的“教學”以外還包括學生的“自學”,其中“教學”主要指教師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將數學知識導入課堂活動中,“自學”主要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發(fā)性學習。
二、導學理念在小學數學高段課程中的作用
導學理念可以實現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導學理念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強,教師便于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并且針對每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特點展開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特別是小學高年級學生,經過前四年的數學學習,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學習模式,但是一旦進入五六年級數學知識會在不同程度上增加難度,需要學生隨時調整學習模式,重新定位合適的學習方法;導學理念能夠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其中最典型的“導學案”應用從課前預習、課堂活動、情境設計和課后總結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教學結構,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懷疑能力、實踐活動能力以及對實踐問題的思維總結能力。
三、導學理念下小學數學高段課程研究具體措施
(一)課前準備—豐富導學教案設計
在教學活動開展前,必須要有針對性方案。對于導學理念下小學數學高段課程教學來說,一定要有豐富的導學教案設計,它是課程教學的基礎。在設計導學教案時首先明確教學對象,本文主要是針對高年級學生,因此在內容設計上注重知識的實際運用,在數學知識掌握的基礎上,通過計算體驗加強實踐能力。當然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高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性,設計的流程和內容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習慣,避免因過分強調實踐能力而忽略知識教授的循序漸進和全面性,確保學生在導學方案的指引下輕松學習。
(二)利用“問題導學”鼓勵學生進行預學
預習是學習活動開展的第一步,也是吸收知識的出發(fā)點。預學是指在課前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準備學習,初步了解知識結構與層次。在導學理念下,課前預學提倡學生自主性,在自發(fā)意識的支配下對新知識進行了解與探究,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工作。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學”方式,通過設置問題幫助學生確定預習方向,吸引學生好奇心,增加探索的動力。以青島版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學習完“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后,教師在做課堂總結時可以在最后引出問題“結合之前學習的整數加減法想一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數之間如何進行加減呢?”以此讓學生在課下為下節(jié)課學習“分數加減法”做準備。以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預學新知識,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會積極回顧整數之間加減是怎么運算的,然后發(fā)揮想象力嘗試思索分數之間加減法,在結合教材中具體內容理解分數加減的內涵。此種方式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引導學生體會知識運用
為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就參與教學活動,從自身感受出發(fā)切實體會數學知識的運用技巧和內在魅力,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甚至愛上數學。因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情境之中更好地理解知識。例如在六年級下冊“圓柱和圓錐”學習中,有對圓柱表面積和側面積的求解學習,如果直接告訴學生圓柱側面積就是底面周長乘以高,圓柱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下圓的面積,學生只能硬性記憶。這些知識對于成人來說不存在空間想象難度,但是小學生心智發(fā)展還不成熟,需要教師科學合理地引導,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準備兩張A4紙,要求學生用把其中一張卷成一個圓筒,另一張按照圓筒兩端的圓形剪出兩張圓紙片,通過實物觀察了解圓柱側面積與表面積組成由來。
(四)布置針對性練習,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知識學習除了不斷更新以外,還要加強鞏固,強化記憶。引導式教學不單體現在課前教案設計、預學和課堂情境創(chuàng)造,課后總結引導也很重要。在學習完當前知識后,教師可以設計“回顧整理”環(huán)節(jié)。例如對“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知識進行總結,布置“分一分,填一填”、“火眼金睛”等練習,以此對分數意義和性質歸納總結。有的學生總結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作分數?!边€有的總結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是: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等,對分數知識進行了重復記憶。
導學理念作為新課程改革中推出的理念之一,能夠有效促進教師與學生兩者活動的有機契合。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該理念下采取科學引導方式優(yōu)化高段課程教學結構,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增強數學綜合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褚東瑋.基于導學理念的小學數學預學引導教學研究[J].新課程(中),2017(04):35-36.
[2]季秋香.“問題導學”模式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8(06):86.
[3]賈月英.基于導學理念下小學高段數學預學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上),2016(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