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松
【摘? ? 要】環(huán)境、教育、學生本身的實踐以及先天的遺傳素質不同,學生不僅有年齡特征,而且存在著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已經成為了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充分考慮這些特征和差異,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實行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智慧、才能、興趣特點都得到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 因材施教? 因素?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74
在初中體育教學展開中實現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對于促進學生得到長遠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現實作用,主要是因為不同的學生受到不同生活經歷、不同年齡段以及不同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響,會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產生巨大影響,因此積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并培養(yǎng)學生實現個性發(fā)展,能夠促進學生通過后天多種因素得到良好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向上性及積極性,促進學生在未來發(fā)展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個性化優(yōu)勢,在未來發(fā)展過程中形成自身獨特的競爭優(yōu)勢。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我們更加需要因材施教。
一、影響因材施教的因素
(一)缺乏興趣點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主要圍繞著幾個考試涉及到的項目展開訓練,老師在教學中將重點與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學生的體育項目訓練成績上,加上目前我國初中升學考試中加入了體育項目考核,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被動的接受體育項目的練習。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學生往往不能激發(fā)對體育項目訓練的興趣與積極性,缺乏主動展開項目學習的動力,很難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提升,對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產生了制約作用。
(二)缺乏個性化發(fā)展的機會與空間
我國現階段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還是老師帶著學生訓練的形式,整個教學過程十分充實,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并沒有很多自我消化時間,學生之間的體會交流以及訓練方式溝通缺乏足夠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實現自身個性化的發(fā)展。除此之外,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大多數仍然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學生在老師的講解下進行項目的訓練,因此學生缺乏機會與空間展開個性化的發(fā)展。因為初中教學面臨著的升學壓力,學生們主要將精力放在語數英等多門文化課上,忽視了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對體育項目訓練給予較少時間,導致了學生之間缺乏體育訓練的互動性,很難實現個性化的發(fā)展。
二、因材施教的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的教學新觀念
學生是主體,是教學的對象。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主要是學生學的情況如何,掌握知識的情況如何;而不是教師講解的情況和示范動作做如何。當然,正確規(guī)范的動作示范和生動形象的講解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基本、最首要的條件。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特點和差異,根據他們的特點去組織教學。在體育教學中,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扇绾巫寣W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卻并非易事。在這一點上,我認為必須讓學生成為教學的核心,成為學習的主人翁。在教學法時,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采取形式多樣的方法讓學生也體會到自己對教學進度和其他學生的積極影響,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比如在準備活動中,每節(jié)課有一組的體育值日小組長帶做準備活動,這一組的每個同學帶做一節(jié)徒手操,并要求后做的學生不能重復前面學生做過的內容。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給大家?guī)Я艘还?jié)自己掌握的準備活動,也給了其他同學以啟發(fā),從而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教育手段也在不斷的更新。多媒體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為體育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教學環(huán)境。比如,在推鉛球的教學中,先采用在信息化教室或是多媒體教室理論講解,通過幻燈片、動畫等,使學生在理論上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和完整的動作技術動作概念。通過幻燈,使他們了解場地、持球、握球和投擲的角度;使同學們有一個直觀的初步的印象,再通過投擲角度與投擲遠度的關系動畫的演示,使同學們知道投擲角度直接影響著投擲的遠近;通過最后用力的動畫演示,使他們了解最后用力的重要性;通過完整技術動作的動畫演示,使用他們了解推鉛球的完整技術動作,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技術動作概念,為下一步的實踐教學提供了根本保證。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加強安全教育,以保證教學效果
加強安全教育是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根本保證。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重視體育課的安全教育。特別是進行器械體育課的教學時,除安全教育外,還必須有一定的安全措施,確保教學的安全。因為體育教學的目的是改善學生的健康狀況,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故此,加強體育課堂教學的安全教育應貫穿到整個教學中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逐步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四)巧用評價機制激勵差異
長期以來的教學實踐表明,評價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善用教學評價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身到學習中去。因此,在愉快體育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評價考核機制的建立。例如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廣播體操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動作協(xié)調性和規(guī)范程度進行分組教學,同時開展小組之間的評價,優(yōu)勝組有機會參與有意義的體育活動或得到額外的獎勵,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廣播體操的熱情。再比如在進行跑跳投的訓練中,很多學生怕苦怕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斗志,鍛煉學生的意志,我們可以把訓練優(yōu)秀的學生的訓練過程拍成視頻作為教材,既能鼓勵優(yōu)秀生的好勝心,又能對其他同學進行榜樣示范。只要在體育教學中充分利用機會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激勵和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積極性將會大大提高。
總之,因材施教即是教學方法又是教學原則,是教育永恒的話題,是愛護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學習自信心和興趣的有力措施。
參考文獻
[1]劉洪澳.體育教學中如何對學生因材施教[J].運動,2017(154):81-82.
[2]吳桂花.因材施教在體育課中實際運用研究[J].體育世界,2017(10):76.
[3]趙麗娜.談因材施教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15(0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