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權
【摘 要】新課程的改革已將小學語文的詩歌教學納入重點,這對于詩歌教育這方面來說不僅需要多花時間在學生的學習能力上,還得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找到詩歌中的樂趣?,F(xiàn)就對小學語文詩歌教育展開如下討論。
【關鍵詞】學習興趣 學生主體 安排課程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7.028
語文對于剛進入小學教育的學生而言是一門較具啟蒙性的課程,詩歌中的各種體裁樣式都會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一一展示給學生,這就要老師們既要講好每一節(jié)課,又要活躍好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通過小學語文的詩歌教育打開學習詩歌的思維,不斷豐富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的文采。
一、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找到學習的興趣
(一)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
詩歌的講解一般都會從作者介紹、創(chuàng)作手法、詞句分析等方面入手,這就需要教師在遵循過去的教學方法上開拓一條新的道路,使教學內容能夠不斷更新?lián)Q代,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案中多豐富一些新穎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可以對老師的教學印象上產生新的認識。關于詩歌有許多趣味的內容是可以引入到課堂中來的,像是詩歌朗誦、即興表演詩中的情景都可以在教學當中充分開展,通過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教學內容,他們就能在詩歌學習當中找到屬于自身的樂趣。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讓每個學生能夠把學習詩歌當作一種良好的習慣,將會更好的進行教學進程,使學習興趣與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雙贏。
(二)采用情景教學的方法
當學生從入門到逐步了解詩歌中的特點后,會感受到詩歌中各種各樣的風格。如果能把學生導入到詩歌的情與景中,可以更好的讓學生產生出對詩歌學習的興趣。就好比如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村居》,這首詩中主要講述二月時節(jié)鶯歌燕舞,孩童齊放風箏的早春之景。教師在教學當中就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春天來臨時各色景物的圖片,讓學生可以在了解知識的過程中置身于詩歌的情與景中,感受詩歌中多彩而又瑰麗的獨特文化。
(三)開展詩歌討論的小組
在自我學習當中會因知識的閉塞性而難以將所獲的知識分享,這很難把詩歌作為一個討論的話題在學生團體當中討論。如果開展一個關于詩歌的討論小組,就可以把詩歌作為一種共同話題置于學生研究的課題當中,這種多人學習的模式比個人學習更能找到詩歌中的樂趣。因為一般情況下,一個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會有局限性,而小組中的成員就可以幫忙補充,有了眾人的知識分享,除了課堂上教師講述的詩歌學習方法,還能在小組中借鑒他人的方法,有了合作學習的模式,我認為學生將能在與他人溝通學習中產生學習詩歌的樂趣。
二、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上可以分為下面三點:
(一)積極引導課堂發(fā)言
詩歌中不管是字與詞的理解,還是情與景的賞析,都可以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問題,有的學生不敢在課堂中大膽的發(fā)言,這就導致問題一直在頭腦中沉淀,最后到考試時也不能解決。如果學生無法主動地在課堂上去發(fā)言,課堂的氛圍就難以達到活躍的效果,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就可以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嘗試以一些引導性地方法讓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找到解決的方法,最后再讓學生舉手發(fā)言,有了教師之前所做的指導工作,學生不再會因問題的困難而不敢發(fā)言,有了學生的參與會使課堂氛圍變得更有利于詩歌教學。
(二)讓學生體驗教師講解詩歌的過程
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般情況下,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接受教育和學習,這是屬于一個接受教育者的身份。如果讓學生也能夠像教師一樣作為一個教育者上臺講課的話,這將會成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不僅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還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對比不同人的教學模式以此來得出一種更好的教學方法,這一定程度上也為教師提供了一種參考的藍本,畢竟有些教學方法同樣也可以從學生身上得到好的借鑒成果。
(三)發(fā)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
一直以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都是教育方案中的重中之重,因為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要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展現(xiàn)自我的主體地位,就得把被動學習的習慣轉變?yōu)橹鲃樱@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來說就得勇于轉變,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制訂好計劃,并積極地把目標實行。但是也有許多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無法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不能集中精神的把目標放在計劃上,教師要做的就是當好“監(jiān)督者”的身份,既要讓學生按要求履行計劃,還要不定期的觀察他們的計劃到底有沒有付諸實踐,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在課堂上展現(xiàn)自我的價值,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三、合理的設計教學課程
(一)課前備案,設定教學計劃
小學語文的詩歌教學對于學生今后學習詩歌有著啟下的作用,教師要在此階段幫學生做好鋪墊,在課前精心準備課程教案,既不能使課程內容太多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又不能對教學內容不做規(guī)劃,使講學內容模糊不清。就筆者而言,教師的課程教案應該做到“精簡”,能夠有條理地劃分出教學中的重難點,再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逐漸消化知識,最后能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做出總結,這簡要的三個步驟可以更好地規(guī)劃教師的課前備案,準備出更好的教學計劃。
(二)課堂課后作業(yè)突出當日課程主旨
有部分學生在做作業(yè)時常會碰到一種現(xiàn)象,他們盡管每日完成了課堂課后的作業(yè),但仍然對當前的知識概念感到懵懵懂懂,教師在講解詩歌時,應該在布置作業(yè)中突出教學重點。就好比如在講多角度描寫這種手法時,教師在設計作業(yè)中可以篩選一些有關多角度描寫的詩歌,讓學生能夠對課堂收獲的知識加以運用,這樣才會把教學主旨中的知識重點運用到實際教學中。
(三)有效安排課堂的教學時間
時間的合理掌控是考驗一個教師是否對教學進程有很好的安排,如小學語文的詩歌教學,就可以有順序的把講課步驟分為好幾點,每一點再具體安排時間,通過有計劃的授課可以讓學生直觀的體驗到教師的教學水平,這一定程度上可以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印象,使得他們更有效率的學習語文中的詩歌。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方法要講究因材施教,學生剛進入詩歌學習的階段,不應該在教學進程方面操之過急,應該以循序漸進的方法緩慢過渡,直到學生能夠適應這種教學方法為止,另外還要在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方面下好工夫,使學生能夠時刻保持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詩歌學習之中。總的來說,小學語文詩歌的教學方法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需要結合實際再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