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學香
【摘要】指導學生掌握作文修改的學習策略,提高作文水平。通過寫、批、評、改、賞五個步驟指導學生學會修改作文的方法,養(yǎng)成認真修改作文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寫作 簡批 講評 修改 詳評 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8-0083-02
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關于作文要求的第四條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币虼?,五、六年級的學生應該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掌握學習策略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對我國產生重要影響的目標教學的重要理論之一。是美國教育理論家布盧姆在上世紀60年代末提出來的,它是一種確保所有接受課堂教學的學生都能達到一定學習水平的教學策略,它的指導思想是“在適當的學習條件下,幾乎所有學生都能學會學校所教的知識?!?/p>
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在所有知識的學習中,方法是最重要的?!?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快速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在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過程中,應著重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
一、寫
圍繞著單元主題,教師提前設計作文內容。在初步講解作文要求,提出寫作建議的基礎上,讓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搜集材料,構思結構,形成文章。
二、批
作文收上來之后,教師進行簡批。所謂簡批,只是評語寫得少一點,但要求教師認真閱讀學生的作品,針對學生文章中出現的問題,在作文本上進行有的放矢的點評。精彩的地方,用贊賞的語氣給學生指出來;有待改進的地方,在旁邊做好批注。教師邊批改,邊把學生的作文歸類,以利于講評。在批改的過程中,對全班學生的作文從選材、描寫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數。
三、評
請寫的好的學生朗讀自己的文章。
所謂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題材新穎。
2.語言描寫有特色。
3.結構有創(chuàng)新。
學生讀完文章后,先請其他同學點評,優(yōu)點是什么,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應該怎樣改進。
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后,老師進行總評,指出文章應該怎么寫,寫作時應注意什么。(主要從材料的選擇,修辭方法的運用,結構的安排方面來說。)特別重要的是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①用學過的修改符號修改。要求將錯別字在原文處打上標記,在上方寫出正確的字。強調句號、引號、嘆號、問號、書名號的正確使用,除了極個別的標點外,每一行的開頭不能寫標點符號。要將病句在原文中劃出,在旁邊空余處或原文中修改。
②用“刪、補、調、換”的方式來修改作文。文中一些重復啰嗦與中心無關的內容即使再精彩也要刪除;對于過程不具體、不完整的要補充,注意細節(jié)描寫;條理不清楚的要進行局部調動或替換……
③為了便于修改,打草稿時預留一定的空白;為了看起來明顯,修改時可以使用與打草稿時不同顏色的筆。
四、改
(一)議一議
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同位、前后位交換閱讀自己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見。在互相修改的過程中可以討論、辯論,闡明自己的見解,提出修改建議。交換互改法往往能產生較好的修改效果,學生用“旁觀者”的眼光審視別人的作文,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議,在交流過程中,取長補短,便于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等學生交流完,老師直接點明,得A的同學要考慮自己的遣詞造句更優(yōu)美;得B、C的同學除了考慮遣詞造句,還要考慮細節(jié)描寫,考慮文章的結構;得D的同學文章需要推翻重寫。
(二)改一改
學生根據剛才的交流,修改自己的作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內容是否符合題意。
2.中心是否明確。
3.選擇的材料是否新穎。
4.描寫是否細致。
5.題目是否畫龍點睛。
6.書寫是否規(guī)范,整潔;有無錯別字。
7.標點符號運用是否合理。
8.語句是否通順連貫。
(三)批一批
對改完的同學,教師再把他們的文章讀一遍,給出修改意見,學生再回去加工,加工好后,再拿給老師看,覺得沒什么大問題了,就可以抄在作文本上了。
五、賞
學生把作文全部修改好后,教師進行第二輪批改。這一次,重點點出學生文章中精彩的詞語、句子、段落,用詳盡的眉批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成功之處,如:修辭手法的準確運用,結構的合理安排等,讓他們在以后的寫作中繼續(xù)運用。
在總評中點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如:積累詞語,在文章中靈活運用;寫作時有意識地運用比喻句、擬人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多讀書,積累素材,學習寫作方法等。
經過幾評幾改,學生的作文都有較大的提高,達到優(yōu)秀水平的人數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學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能主動地運用,使自己寫出來的文章更精彩。
在評改過程中,教師要以欣賞者的眼光去認真地讀每位學生的作品,讓他們感受到創(chuàng)作的快樂;用心地去挖掘其中的閃光點,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一)激勵中感受快樂
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開展“三獎”活動:“三獎”即進步獎、優(yōu)秀獎、創(chuàng)新獎——每次都有“紅五星”。“比上次好”評進步獎, “得分優(yōu)以上”評優(yōu)秀獎, “作文某些地方有創(chuàng)意,特別優(yōu)秀”評創(chuàng)新獎。每一顆星,都是學生展示自己成功作文的標志,是他們驕傲的資本。
(二)成功中培養(yǎng)成就感
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自己的文章,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快樂能帶給人以力量。學生一旦在自己的寫作中獲得了成功,就能極大地激發(fā)寫作的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變“厭惡寫作”為“喜愛寫作”,從而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
教師在作文批改中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的習作,努力挖掘他們習作中的優(yōu)點,對好的段落、好的句子、好的詞語以及立意、布局的優(yōu)點加以贊賞,尤其對于后進生更應沙里淘金,劣中尋優(yōu),用批語予以褒揚,哪怕是幾個字,如:“妙!”“好極了!”“有意思!”等等,學生都有可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從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為再學習增加動力燃料。
(三)傳閱中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
每次作文,教師選擇優(yōu)秀的作文,編輯成冊,讓學生互相傳看,從寫作內容、布局謀篇上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為了不增加學生的負擔,有些練筆形式的作文讓學生直接寫在稿紙上,教師打出等級后裝訂成冊,在全班傳閱,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的作品,同時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寫作水平,增強寫作的信心,激發(fā)寫作的欲望。
(四)賞識中快速成長
傳統(tǒng)的習作評價中,一個普遍的問題是評分尺度太緊,彈性太小,致使有些學生成了寫作“特困戶”,再怎么努力,也寫不出得A的文章。如果一個學生長期處于這種狀態(tài),那就會嚴重挫傷其習作的積極性。反之,放松評價的要求,讓學生充分地體驗成功的快樂,這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所以我在給學生的評價中,就貫徹了這樣的原則:優(yōu)秀的文章可以得A;在某方面(語言文字、思想內容、寫作技巧、思維情感、寫作態(tài)度等)有突出表現的,可以得A;有進步的可以得A。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能從教師的評價中獲得被賞識的快樂,滿足被肯定的欲望,從而覺得習作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愿意在寫作中證明自己的實力。
(五)投稿中擴大影響力
一些寫作水平高的學生,若僅在班級中表揚,時間長了,他們所體驗的成功感會慢慢下降,這時他們渴望獲得更大的成功。那么作為老師應充分為他們創(chuàng)設條件,其中投稿不愧為一條很好的途徑。少先隊組織的征文活動,各個報社組織的征文活動,我都鼓勵學生們積極投稿。上學期,我班兩名同學分別在第二十三屆全國讀書教育活動和“我的感恩故事”征文活動中獲得優(yōu)秀獎。消息傳來,全班同學都為她們高興,我們一齊聽她們朗讀了自己的文章,和她們分享成功的喜悅。其他同學也躍躍欲試,希望自己也有同樣的收獲。
(六)班級網站中展示風采
學生都有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欲望,當他們看到自己的文章發(fā)表在網站上時,那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因此,班級網站不失為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為了讓自己的文章得到好評,學生必然竭盡全力寫好作文、修改好作文。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語文老師能吃透《課標》精神,批改作文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的作文給予正確的評價;講評學生作文時尊重學生的見解,給他們充分的自主權;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時,講究科學的方法,學生一定會掌握寫作的技巧,開啟創(chuàng)作之門,新課改下的作文教學一定能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