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聽力障礙,聾校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信息接收量遠遠低于同齡健全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差,難以真正感悟和品味文章。
【關鍵詞】閱讀;聾生;教學策略
在平時的教學中常常會聽到老師這樣的抱怨:“這樣簡單的問題學生的都回答不出來,我簡直無語了”,對我們看似簡單的問題,到了學生那里問什么會成為難題呢?學生由于聽力的障礙,直接影響了其閱讀理解、表達、寫作等各方面的能力。為什么不會回答,因為沒理解句子的意思,為什么不理解句子的意思(掃除生字詞障礙),因為沒讀懂,歸根結底還是讀的問題。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聽力障礙,聾校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信息接收量遠遠低于同齡健全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差,難以真正感悟和品味文章,所以,聾生不愛閱讀,也不喜歡閱讀。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本文從如下幾方面進行了總結: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教學中,學生常常把我們布置的閱讀課文3遍的作業(yè)簡化成1遍,更有甚者只張口,不發(fā)聲音,或者亂讀一通。這是因為學生沒有閱讀的興趣,把讀書當成一種負擔,怎么會有快樂、有興趣呢?
(一)借助圖片、插圖等直觀教學引導學生閱讀
由于聽覺的缺陷,聾人觀察事物特別認真,對視覺形象的感受較常人深刻。針對聾生的這種生理特征,在語文教學中,就必須盡可能發(fā)揮聾生的視覺優(yōu)勢,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語言,把教學中復雜、抽象的課文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圖示、影像、幻燈片等,幫助學生充分利用視覺優(yōu)勢,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要真正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并且能夠自覺地、發(fā)自內(nèi)心地閱讀,還要解決學生的內(nèi)部動力,那就是靠語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動和吸引學生。為此,我們應該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用心去讀;抓精彩重點語段用情去瑯瑯地讀;抓意境描寫,發(fā)揮想象去讀。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這樣就使學生的文化底蘊不斷厚實,從而產(chǎn)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閱讀的興趣進一步增強。
(三)情景表演,提高閱讀興趣
表演是情感的舞臺,能綜合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是施展學生才華的天地。在表演中,學生通過腦、眼、手、耳、口的綜合活動,能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深化思想教育,發(fā)展記憶力和表達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讓學生演一演。如《皇帝的新裝》一課,是一個趣味性很強的童話故事。我在教學這一課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完課文后,根據(jù)角色讓學生演課本劇。通過表演,不但能使學生輕松愉快的閱讀課文,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帶著問題去閱讀
帶著任務和問題的閱讀才是最有效率的閱讀。可以讓學生默讀、朗讀、分角色讀或用課本劇的形式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也可以速讀、略讀或者精讀,但絕不可以不讀課文就直接進行喋喋不休的雞零狗碎的分析,這樣會讓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也會使學生養(yǎng)成不讀材料就直接答閱讀題的壞習慣。要求學生一定要養(yǎng)成閱讀時動筆的習慣,標示段號,圈點批注。更要勤于動腦,對所提問題進行初步的思考。
三、注重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指導
(一)教師指導在學生通讀文章的整體感知過程中
通讀是側重讀準字、詞音,不加字、不漏字、不倒字,理解詞義、讀通句子的基礎上,掌握句子的語氣、停頓,理清層次,了解大意。通讀課文在閱讀教學全程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為閱讀教學全程奠基,學生只有把課文讀通了,才能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為進一步理解、探究、賞析、批判乃至感悟創(chuàng)造基本條件。學生只有在感知文章的整體之后,才能真正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感受語言特色、情感思想和文章的思想意義。這樣的整體感知,從開始讀文章時就要全方位地啟動學生的感知系統(tǒng),調(diào)動學生感受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掌握方法。讓學生自己了解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感悟喜怒哀樂的情緒,把握各具特色的語言。教師在這一階段應以引導方法,激發(fā)興趣為主要任務,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愿望,達到整體感知文章的目的。
(二)教師指導在學生品讀文章的理解領悟過程中
品讀是側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上,品味語言的音韻美、意境美。是對文章的內(nèi)容形式加以剖析、綜合和判斷的理解性的閱讀。是學生在閱讀中與作者、與文本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過程,也是師生、生生之間的心靈對話過程。品讀是讓學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它摒棄那種教師過多的包辦代替式的“講解分析”,還給學生足夠的“讀”和“悟”的時間和空間。教師重在引導學生在“讀”和“悟”上下功夫,閱讀時除了要注意表現(xiàn)音色、音質(zhì)、音量外,還要掌握抑揚頓挫和投入感情,進入角色、進入情境,在充分引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有自己的“悟”。學生在感知文章初步內(nèi)容后,對于重點、難點內(nèi)容、語言特色等,通過自由讀、齊讀、默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配樂讀等形式多樣的讀去理解……但要真正起到“以讀代講”的作用,還要靠執(zhí)教者的得法引導。教師要認真研究、正確而熟練地掌握引導方法。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說過:“寫作是小幸福,閱讀才是大幸福?!泵@校語文老師通過不斷學習、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提煉適合聾生有效、實用的閱讀策略,使聾生處于最佳閱讀狀態(tài);引領他們在閱讀的實踐中,學習運用恰當?shù)拈喿x策略,提高自能閱讀能力。讓聾生愛讀書、懂讀書、會讀書,徜徉于閱讀的廣闊樂園,盡情享受“悅讀”樂趣,體味學習收獲的充實,成為快樂幸福的擁有者。
作者簡介:張瑞君(1982-),女,民族:漢族,籍貫:山東墾利,職稱:二級教師,學歷:本科,職務:教師,研究方向: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袁茵;聽覺障礙中小學生漢語閱讀能力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2]陳玲華;低年級聾生自主閱讀教學探究[期刊論文];文教資料;2007年27期
[3]涂晶晶.對培養(yǎng)聾校學生閱讀能力的思考[J];語文天地;2009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