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焰
【摘 要】實驗教學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針對蘇科版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下冊中的“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在教學中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使實驗操作簡單,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效果更明顯。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優(yōu)化;創(chuàng)新能力
生物實驗教學是對初中生物課堂理論知識的一個補充。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不僅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動作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但在如今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著許多被我們教師忽視的問題,怎樣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我們每個初中生物教師必須深刻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
1.應試教育對實驗的沖擊
在現(xiàn)實生物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實驗教學很隨意:他們覺得有時間就讓學生取實驗室做實驗,沒時間就讓學生呆在教室里上理論課。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做,少做或不做實驗對他們的考試成績沒啥影響,利用這個時間還不如多講幾道題目呢。雖然在試卷中會出現(xiàn)實驗題,但是題目中只考查的是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根本考查不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及生物學素養(yǎng)。但從長遠來說,這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2.實驗教學模式的誤區(qū)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幾乎所有生物學知識的形成都離不開實驗和觀察。但在平時的實驗過程中,學生是實驗過程的操作者,也是實驗結果的觀察者。有教師以為:實驗教學就是讓學生按照書本上的方法一步一步做實驗,最后得出結論就可以了。但是為什么要用這些實驗材料和儀器,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我們這邊常見的實驗材料做這個實驗?實驗方法中的哪些步驟我們可以簡化?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來做這個實驗?實驗結果的不理想是因為我們哪一步操作失誤造成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去質疑,思考,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然后讓他們自己去實踐、驗證。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深刻的思考,他們會有很多想法,通過思維碰撞,你也會有意外的驚喜。慢慢地,學生就會形成不盲從、善提問、勤思考的習慣,這也是生物學素養(yǎng)的主要內容。
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中國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如歐美國家學生的動手能力強。這是為什么呢?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用講解和教師演示實驗替代學生自主實驗,學生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他們也就不會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學生生物實驗教學,不只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對創(chuàng)新精神的涵養(yǎng)。
三、針對“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實驗教學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實驗有強烈的好奇心,通過前面顯微鏡的學習和練習,已經能熟練使用顯微鏡,對進一步使用顯微鏡觀察生物材料有著強烈的愿望。雖然書本詳細地列出了“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步驟,但是讓七年級的學生依據書本上的方法獨立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成功率是很低的,也影響學生今后做實驗的積極性。我通過這些年的教學實踐對“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實驗教學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能更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和實驗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自主學習,熟悉步驟
在教授這個實驗時,我首先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提醒學生在做實驗過程中,我們取材料的位置——鱗片葉內表皮。然后讓學生了解本實驗的實驗目的,檢查桌上的實驗材料和用具是否齊全,利用小組互問、自測形式,有效幫助學生認識桌上的實驗器材,教師再提問碘酒、載玻片、蓋玻片的用途。之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自學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方法。
2.教師演示,學生分析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即在教學中,教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學生第一次做裝片,如果只看方法,學生可能不知道怎么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所以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演示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一邊操作一邊講述,使學生少走彎路,節(jié)省時間,為后面的自主練習留出充足的時間。為了保證學生認真觀察,我做完每一個步驟都要對學生進行提問。例如:
(1)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提問:你能用一個字來概括這個步驟嗎?進行這一步驟的目的是什么?這一步很簡單,但是學生在獨立操作中往往會把蓋玻片弄碎。因此教師在演示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擦拭玻片時動作要輕,防止玻片被損壞。
(2)把載玻片放在實驗桌上,并在載玻片的中央滴2滴清水。書本上的方法是滴1滴。同學們,通過自習你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嗎?教師可以提示學生: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若只滴一滴清水,在蓋蓋玻片時水不能侵潤蓋玻片的全部,蓋玻片下出現(xiàn)空隙,學生會用鑷子或解剖針壓蓋玻片,使蓋玻片被壓壞或者蓋玻片下產生氣泡。因此在滴加清水時2滴為宜。
(3)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內側撕下一小塊透明薄膜,這就是內表皮。按書本方法學生撕取表皮時往往不是太大就是得太小,很多時候還會把表皮細胞上連著的果肉一起撕下,影響實驗觀察效果。建議:在做這個實驗前一周先把洋蔥放在通風的環(huán)境中,這樣表皮細胞容易和果肉分離更加方便取內表皮。在撕內表皮前,先要求學生用桌上的刀片在洋蔥鱗片葉內側劃邊長0.5cm左右的正方形,再用鑷子從鱗片葉內側撕下正方形透明的薄膜。這樣降低了學生的操作難道,又提高裝片的質量。洋蔥鱗片葉內表皮是無色的,我們需要利用碘酒對其染色才能觀察到里面的細胞核。我們看到洋蔥鱗片葉外表皮是紫色的,是因為外表皮細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所以不用染色便可清楚觀察到細胞中的液泡。因此我們可以把本實驗觀察的實驗材料由洋蔥鱗片葉的內表皮拓展到外表皮。
(4)把要觀察的材料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用解剖針或鑷子輕輕把它展平。在這一步驟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是:學生撕下的內表皮會向外卷曲。即使用鑷子或解剖針把內表皮展平了,但把鑷子或解剖針拿掉后內表皮還是繼續(xù)卷起來。建議:把內表皮接觸葉肉的那一面向上然后完全浸沒在水滴中。
(5)用鑷子夾住蓋玻片一側的邊緣,將它的另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思考:這樣做的原因。但是在實驗操作過程中,90%的學生對于加蓋蓋玻片都把握不好。所以此步驟是實驗是否成功的關鍵。建議:在實驗前先將蓋玻片置于蒸餾水中充分浸潤,然后按要求蓋上蓋玻片,這樣做的裝片不會產生氣泡。
(6)把一滴稀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進行染色。
(7)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在這步操作中,絕大多數學生遇到的困難是材料未能染上色或僅是材料邊緣著色,不易觀察到細胞核。建議:直接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加碘液,將原實驗中的第(2)步和第(6)、(7)步合成一步進行。然后將用鑷子撕下的洋蔥鱗片葉內表皮浸潤在碘液中展平。最后按要求蓋上蓋玻片。按改進后的方法制好的臨時裝片染色均勻且簡單易行。
3.自主練習,突破難點
學生通過用蠶豆葉、新鮮黃瓜、洋蔥鱗片葉等不同的材料動手制作臨時裝片,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他們會發(fā)現(xiàn)只有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要用碘酒染色。教師的有效引導,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大大提高了學生實驗的準確性和成功率。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我堅持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實驗方法,使實驗能有效的開展并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同時,大多數學生通過實驗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自然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少部分學生也可以從失敗的實驗中查找原因,總結自身學習的不足,從而磨煉其堅強的品質。我堅信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堅持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實驗方法,一定會收獲教學的高效與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