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亞娟
【摘要】對比法,其本質在于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思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巧用對比法,可以調動學生閱讀思考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深化文本理解,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比較鑒賞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對比中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進而促進學生語言品味、感悟能力的提高。那么,該如何巧用對比,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高效呢?本文以《畫楊桃》一課為例,探究對比教學的幾種有效策略。
【關鍵詞】對比;閱讀;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對比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教學分析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對比方法對學生展開語文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將字、詞、段落、課文進行對比、歸納、概括,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nèi)容,進而獲得更深層次的閱讀感受,這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本文以《畫楊桃》一課為例,試圖從微觀視角探究對比教學的幾種有效策略。
詞語對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情境。《畫楊桃》一課雖然語言淺顯,但是文章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緊密,故事情節(jié)也有起伏,同時文章還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即讓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因此,我充分利用文本中的“異”,巧設對比點,激活學生思維,為感悟課文內(nèi)容打下基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逐步加深,思維的靈活性得到訓練,同時也培養(yǎng)了能結合語境來理解語言文字的良好語感。
師: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我”是怎樣畫楊桃的?生: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師相機用課件展示“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師:當“我”交出畫后,同學看了是什么反應呢?生:同學“哈哈大笑”。(師相機展示詞語“哈哈大笑”)師:既然“我”這么認真,為什么我的畫卻招來同學的哈哈大笑?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怎么議論“我”的畫吧!
“我”畫畫認真的態(tài)度和同學嘲笑的態(tài)度應該是本文第一個很明顯的懸念,將此對比作為研讀本文的起點,既切中要害,引起學生思考,又能順勢引導學生探究后面兩處對話,一舉兩得。
標點對比引導學生感悟。在語言文字的形式中,標點符號無疑是一種最特殊的形式,也是閱讀教學中值得關注的訓練點之一。本文中,同學與老師前后兩處對話態(tài)度變化明顯,因此我將對比的重點放在了這里。
師:通過對比這兩段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將“不像!”“不……像”和“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用課件重點標記提示學生)生:兩次回答的內(nèi)容相同,但是第二句多了省略號,最后變成了句號;第四句也多了省略號。師:同學們真是善于觀察。那我們先讀前面的對話。(生讀完后,師出示練習:“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同學們___________地說)你能填空嗎?生:異口同聲。師:“異口同聲”說明同學們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怎樣?生:很干脆。師:再讀讀后面的對話填空。(讀后,師出示練習:“現(xiàn)在你看看那楊桃,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不……像。”他________地說)生:吞吞吐吐。師:為什么“吞吞吐吐”呢?同學的態(tài)度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轉變?生:因為同學知道自己錯了,不應該沒經(jīng)過仔細觀察就取笑同學。
此處對比以省略號為突破點,抓住學生最容易發(fā)現(xiàn)的不同點,引導學生進行比較,細細體味,再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不同的標點表示不同的語氣,進而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探究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多元想象,讓學生對語言表達之法有了新的領悟,進而促進學生語言品味、感悟能力的提高。
句子對比促使總結歸納。在帶領學生深入研讀課文后,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本文主旨即老師的話“提起楊桃,大家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的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時,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焙透赣H的話很相似,但也有不同。我用課件把這兩處話放在一起,引導學生對比,說說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老師和父親的話突出了做事做人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的道理,然而老師的話還包含著另一層意思,即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結果也不一樣。這樣引領學生深入文本,比較揣摩,學生很容易在老師和父親話的“異”中找到“同”,即本文主旨,又在“共性”中找到了老師教導的“個性”,最終歸納總結出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樣從同到異,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既是對文本的升華,也促進了學生思維向縱深的發(fā)展。
的確,有比較才有鑒別, 教師應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具有對比閱讀效果的文本內(nèi)容,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對比調動學生閱讀思考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深化文本理解,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比較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掌握語言表達技巧,感悟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悟出語言的藝術精華,最終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方寧.巧用對比,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高效[J].吉林教育,2017(40).
[2]孫國梅.對比法:閱讀教學的新思路[J].語文天地,2017(17).
[3]王建民.加強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措施[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32).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