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錦
摘 要:政治課程的開設對于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意識起著重要作用,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政治在高中課程的教學中逐漸受到重視。社會責任感作為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質,學生作為祖國的新一代青年,培養(yǎng)自身社會責任感責無旁貸。本文通過對高中政治教學中社會責任感的探究,著重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意識。
關鍵詞:高中政治;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途徑
由政治課程的性質可見,該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三觀,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有決定性的引導作用。在新課改體制下,高中政治的教學也跟著相應改革,“生命價值和意義”成為政治教學的最根本任務,培養(yǎng)合格的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良好公民則是教學的最根本目的。當前,社會責任感也是國家道德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保障,學生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公民的道德素質,因此政治老師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神圣使命。
具備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xiàn)的,需要在時間的積累和學習下慢慢培養(yǎng)。而政治作為培養(yǎng)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是無可取代的,因此對于政治課程的教學應該探索更多利于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學模式,而在眾多途徑中,教材的有效使用和改變傳統(tǒng)上課模式是最佳選擇。
一、通過滲透作用利用現(xiàn)有教材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
1.探索高中政治社會責任感顯性課程要素。
顯性課程要素是學校課程基本存在的形式,其內容在教材中顯而易見,對于課程教學的實際操作性和可評價性很強。因此認真分析教材的現(xiàn)有內容,從分利用顯性課程要素進行教學變得尤為重要,并結合有關社會責任感的熱點、知識點進行圍繞教學[2]。例如:我國環(huán)境問題作為社會一大難題,而愛護環(huán)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是每一位學生都應具備的社會責任感,老師在教學過程可結合環(huán)境問題分析學生可從哪些方面發(fā)揮社會責任感作用,作為一名高中生又應該怎么去解決這樣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則可達到一定的培養(yǎng)。
2.探索高中政治社會責任感隱性課程要素。
隱形課程要素在教材中沒有明確的書面文本,其主要是隱含在教材之外,卻又關乎社會責任感的一種真實存在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而關于社會責任感的隱性課程要素多種多樣,比如課外書刊雜志、學校舉辦的相關活動都屬于社會責任感隱性課程要素。老師作為社會責任感的隱性課程要素之一,其社會責任感如何對于學生更是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批判繼承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
1.以“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為主題采取辯論會、演講等創(chuàng)新形式進行課堂教學。
討論會、辯論會和演講的形式打破傳統(tǒng)老師講課學生聽的上課模式,這樣既發(fā)揮老師的主導作用,也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此期間學生可以充分的發(fā)表自我觀點和學習他人的觀點,取其精華。例如:老師可以開展一個主題為“關于社會責任感”的演講比賽。首先老師讓學生自由分組,然后小通過自由討論選取主題,通過收集資料和討論來形成一篇演講稿,最后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集體意識、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在收集過程中也能學習到很多關于社會責任感的事例資料等,通過分享,學生對于社會責任感會有不同的認識層次,豐富加深社會責任感的認知,對于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意識是百利無一害的。
2.增設角色模擬課堂形式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提高政治教學效果。
角色模擬課堂是一種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課堂,屬于新的教學手段。因此老師在高中政治教學的課堂上可以通過多種角色扮演的模式來讓學生處于“真實”情感體驗氛圍中[4]。例如:現(xiàn)在很多食品商家為了個人一時利益,降低成本,往往會在食物中參雜一些有害物質,而飲食問題是關乎于民生問題,作為一名有責任感的青年學生,應該懂得學會利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因此在課堂上老師可以模擬法庭現(xiàn)場,讓不同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學生體會生活中不同的角色。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更好的親身體驗履行社會責任行為的感受,了解社會責任感對于一個人人格培養(yǎng)的重要性。
3.注重研究學習,加強社會調查。
關注國家大事和關心身邊生活情況可以通過研究性學習和社會調查體現(xiàn)。而新課改以后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也不斷變得生活化,參與研究性學習和社會調查則可以更好的學習和體驗課程知識。對于如何通過研究學習和社會調查來體現(xiàn)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意識,老師可以布置學生調查有關社會關注點較多的事物。例如:母嬰室的現(xiàn)狀和問題是社會一大熱點,做母嬰室的社會調查可以了解現(xiàn)在社會婦女對母嬰室的需求和當前公共場合母嬰室建所存在的不足,這是學生關注社會公共事業(yè)建設,關愛婦女的一種社會責任意識行為的體現(xiàn)。通過社會調查和研究學習,收獲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個人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這有利于學生社會責任感意識的提高。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社會責任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作為公民的最基本素質,在高中政治課程中也是學習的一個重點。因此為了提高高中政治課程中社會責任感的教學工作,增強社會責任感教育的時效性,老師在教學計劃上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進行高效教學。培養(yǎng)新一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作為時代的重大課題,關系到國家的思想文化建設,因此在社會責任感的教育上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路俊萍.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分析[J].學周刊,2018(03):105-106.
[2]曹寶霞.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J].教學考試,201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