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爽
[摘 要]中職院校內的學生和普通的高中生不同。他們多數(shù)學習基礎差,特別是語文基礎薄弱,學習興趣差。然而,中職學生學號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基礎就語文課程。基于此,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按照中職教學的特點,利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激發(fā)學習學習興趣;轉變教師的角色,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利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突出實用性,提高學生適應能力四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希望給中職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實用性
中職學校的一門重要的文化基礎課為語文。它的質量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充分理解,影響著學校培養(yǎng)目標是不是能夠最終實現(xiàn)。但是,當前,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學生的文化水平較低,積極性不高,以致于難以開展教學活動。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教師怎樣才能提高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結合筆者多年教學工作經(jīng)驗以及實踐,提出了下面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利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導入激趣
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導入,合理的導入能夠進一步吸引學生注意力。精彩的導入能夠讓學生產生更強的期待心理。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教師需要重視導入的設計,通過謎語、故事等手段將其成功的導入到新課當中,進而讓學生從上課的開始就進入到了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我們要注意的是:導入要將知識性、思想性、藝術性以及趣味性融合在一體。這種導入方法不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導入和課堂內容毫無相關的內容。
2.懸念激趣
當我們聽評書的時候,每次故事發(fā)展到高潮的時候,藝術家就會突然說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正好吊起了你的胃口,讓你產生強烈的期待心理。在中國古典章回小說中,這種方法常常被應用。將這種方法運用到中職語文教學當中,也不失一種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好辦法。在中職教學當中,教師也應根據(jù)教學內容,抓住學生心理,適時設置懸念,以激起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從而使學生的心理活動指向教師教授的知識點,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迷宮,掌握知識要點??偠灾灰覀儚膶W生實際出發(fā),不斷探索、研究,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
二、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建立良好關系
在傳統(tǒng)教學當中,主角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占了主導地位。學生是配角,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況。如果師生關系處于緊張氣氛,就會使課堂教學比較沉悶。這直接造成了課堂教學質量。為了不斷完善這種現(xiàn)狀,在教學當中,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從代表比較權威的講臺上走出來,重新對自己的角色進行定位。教師角色從課堂的控制者變成學習的指導者和設計者,進而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表現(xiàn)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應以平等、真誠的心看待學生,抓住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肯定和贊許學生的每一次發(fā)現(xiàn)、每一次發(fā)言、每一種設想,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別出心裁、質疑問難,這樣,才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理解與尊重,樹立自信心,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喜歡上教師所教授的課。
三、靈活運用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教學方法多樣化
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一種形成技巧的手段。它主要服務于教學目標和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利用的教學方法不同。盡管教學任務相同,也可能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隨著多種教學因素的發(fā)展,靈活利用最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的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進行探索行教學。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以及問答,進行合作性的教學等。只有這樣,利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才能夠不斷激發(fā)學生套索的欲望,進而大大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2.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走進了千家萬戶,走進了學校教育。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改變以往“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化抽象為直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促使其更好地接受信息。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能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而且其生動形象、直觀性強,既便于學生儲存記憶,又便于學生展開聯(lián)想,不愧為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好方法。
四、突出實用性,提高學生適應能力
中職學生比較重視專業(yè)課,而對文化課的學習熱情不高。尤其是對語文,他們認為語文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學來無用。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從學生注重“實用”這一特點出發(fā),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突出中職語文的“實用性”,進而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能力。
1.注重語言表達教學,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人們在交往過程中和語言表達分不開,特別是當今社會語言表達能力和對日常工作的應付需求。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從實際需求出發(fā),根據(jù)中職生專業(yè)的特點,利用課前的演講以及自我介紹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進行系統(tǒng)的訓練,進而全面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更能適應社會交往的基本需求。
2.注重應用文教學,提高文書寫作能力
處理事務、聯(lián)系工作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就是應用文。中職生參加工作之后,和應用文的書寫息息相關。所以,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個,教師需要特別重視對學生應用文的寫作訓練,以此不斷滿足實際應用需求。但是,目前很少的中職語文教材將應用文寫作看成是附文來對待,突出不了中職語文的特點。因此,在實踐當中,教師需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生活和社會需求,專門對學生進行各種應用文的訓練,例如聯(lián)系學生的寫求職信、消息等實用問,進而提高學生的文書寫作能力,給學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寫作基礎。
綜上所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未來的中職語文教學工作當中,只有教師不斷的探索和研究,不斷的進行反思和總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新教學教法,突出職業(yè)教育的特色,就能夠最終實現(xiàn)提升中職課堂教學質量,讓中職語文教學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梁文華.淺議如何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J].語文學刊,2011(0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