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成
[摘 要]自主探究式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會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促進他們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fā)展。教師需要遵循學生的自然成長規(guī)律,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練習活動,來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探究欲望,為應用題教學增添新的活力,確保各項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順利實施。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的學習知識,盲目的參與活動,活躍度不足,自學熱情不高??菰餆o味的課堂氛圍還使學生衍生了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導致應用題的教學質量越來越低,學生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十分有限。所以自主探究式教學理念的融合就顯得十分必要且關鍵。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自主探究;應用題教學;有效策略;研究;思考
小學生天性活潑,希望參與趣味性的實踐活動,具備突破自我、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與決心。應用題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內容,融合自主探究式教學理念,一方面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打消學生的認知顧慮,促使其解題能力與實踐能力得以快速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優(yōu)化課堂的整體結構,節(jié)省更多的教學時間,為教師下一步教學計劃的實施奠定下堅實基礎,成功揭開當代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自主探究式教學符合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拓寬學生的進步空間,真正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數(shù)學教師要從自身角度循循善誘學生探究學習,以便讓應用題教學更具特色,學生的主體優(yōu)勢愈發(fā)突出。
一、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激發(fā)自學動機
應試教育觀念的存在,束縛著教師的教學思路,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部分教師仍舊沿用灌輸式的指導方法,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數(shù)學概念、公式,大量的練習解應用題,過分忽略學生的主體意愿,打擊學生的自學信心。課堂探究教學過于形式化,學生學習欲望不夠強烈,師生缺乏有效互動,應用題教學質量亟待提高。因此,我們必須創(chuàng)設合理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動機,讓學生認識到解應用題是自己的學習任務,不是枯燥無味的,也不是困難繁瑣的。例如,教學《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時,解答實際問題:已知四年一班有女生20人,男生25人,而四年二班的男生人數(shù)是一班的2倍,女生人數(shù)比一班少13人。你能算出四年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嗎?此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動機,教師沒有幫助學生分析這道題中的關系式和等量關系,而是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同學們,解答這道題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現(xiàn)在請大家認真審題,看看誰最先找出其中的關系式,并列出算式,老師將會重重地獎賞他喔!
二、采用解題技巧,訓練解題步驟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有一個誤區(qū),并不是指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完全可以不用參與。雖然強調的是自主學習和探究,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沒有改變。作為引導者,既不能過多插手學生的自主探究,又不能完全放任其自由發(fā)展,而應教會學生利用解答技巧和方法,舉一反三。在一道數(shù)學應用題目中,教師所要做的是強化學生的解題思路,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部分則留給學生自己解決。具體來說,就是在解題過程中,教師適當引導學生審題和分析,探究和解答則留給學生自己。例如,有這樣一道數(shù)學題目“假設學校到電影院的距離是4千米,小花和小東分別從學校和電影院相向走來,20分鐘后相遇,已知小花每分鐘能走100米,求小東的行走速度。這道題首先需要學生對題意的充分理解,可以通過圖示法來尋找等量關系,同時需要注意解題細節(jié)。其實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教給學生解題的基本方法,像上面這道路程速度的問題用圖解分析法更為簡便,人數(shù)、濃度等實際生活問題采用直觀分析法最為合適。
三、加強課堂引導,提高自學能力
(一)引導自主預習
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基本了解所要學習的基本算法,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會激發(fā)他們求知欲望。到課堂上就會主動詢問老師如何解決問題,在上課的時候也會認真聽講。例如,學生學習《解決問題》這課時,他們通過自學學會了小數(shù)乘法的規(guī)則,但是在做到這道應用題:“牛場有三頭牛,已知每頭牛每天產奶1.5升,求這三只牛一周產奶多少?”分析得出:一周的產奶量既與3頭奶牛有關系,也與一周產奶時間有關系。但題中把“7天”這個條件通過“上周”這個詞隱藏起來,給學生分析題意造成一定的困難。在上課的時候,通過教師的點撥,學生知道了用量的方式進行解題,自主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二)多種方法解題
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開發(fā)小學生的智力,也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使用畫圖的方法或者表格法,這樣可以直觀地展示題目所包含的信息。如有這樣一道題:“一個工程隊在修公路,在完成了公路全長的2/3的時候,距離這條路的重點還有25.5千米,那么這條路的全長是多少?”類似于工程類這樣的應用題,畫圖來解決問題是最直觀的。在草稿紙上畫出一條線作為公路,分為三份,三分之二是未知的,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已知的25.5千米,這樣就能直觀地解答出這道題,也會激發(fā)出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
四、強化自主探究,鼓勵積極思考
由于小學生的性格較為天真活潑,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一定要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枯燥的知識點,而是要善于引導學生,適當加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和學習。例如,小學生都愛看動畫片,尤其是《熊出沒》一類比較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動畫片內容設計一些應用題,如熊大采的果子為20個,被熊二吃掉8個,被光頭強吃掉7個,那么還剩下幾個果子?另外,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較為靈活的應用題,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解答問題。
五、結語
隨著數(shù)學教學方法的不斷變革,在自主探究模式的教學中,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對于學生來講不再是數(shù)學學習中的難題。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的教學運用中起了促進作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是我國現(xiàn)代數(shù)學教育方法中的亮點,同時也是適應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韓磊.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國包裝科技博覽,2017(04)226-227.
[2]趙顯明.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和主動探索[J].讀寫算(教研版),2017(19)33-34.
[3]孫淑敏.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策略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2015(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