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琳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構(gòu)建完善認知體系的關鍵時期,教師應以素質(zhì)教育理念和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調(diào)整課堂的教學思路,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運用有效策略刺激學生的興奮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不斷提升作文教學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迎來語文教學工作更加輝煌的明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僅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還會使學生衍生嚴重的抵觸情緒,導致作文教學質(zhì)量越來越低,學生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十分局限。鑒于此,語文教師就要重新確立教學目標,深度整合教學資源,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原則,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機會、有意識的探索未知,在點滴進步中圓滿完成學習任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學生天性活潑,對于外界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欲,他們喜歡參與趣味的教學活動,具備突破自我、接受挑戰(zhàn)的勇氣。但是實際的學習經(jīng)驗不足,生活閱歷不甚豐富,遇到困難、復雜問題常常選擇性退縮,脫離教師引導就會出現(xiàn)寫作思路過于局限、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這對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學習能力的綜合發(fā)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就顯得十分必要且關鍵。有效的作文教學,需要師生的協(xié)同配合,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征制定合理教學方案,學生主動配合教師完成寫作任務,進而在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中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概括能力、總結(jié)能力。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
應試教育觀念的存在,極大的束縛著教師教學思路的多元化轉(zhuǎn)變,制約著學生學科素養(yǎng)與認知水平的全面提升。作文課一直是學生頭疼的問題,教師的教學難度較大,師生的互動效果并不理想。學生怕寫作文,認為寫作是枯燥、乏味的,不知道該寫什么,寫出幾百字也像“擠牙膏”一樣困難。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無法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zhì)的教學服務,一堂課盲目指導下來,學生總是一頭霧水,這不符合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的穩(wěn)定加快。一般情況下,一位語文教師批閱一次作文(練習本修改一次,正式本批閱一次)得用大約一個工作日的時間??粗黄牟贿_題、空洞無物、虛情假意的作文,老師累得半死。而作文到了學生手中,漫不經(jīng)心地看一眼評語,就塞進書包了事。真可謂“出力不討好”,教學雙方也都心力交瘁。
二、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調(diào)動學生感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蔽覀兩钪械乃夭姆浅XS富,只要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那么在生活中的許多素材都可以擷取到我們的寫作活動中去。例如我們在描寫人物時,通過分析生活中的細節(jié)感覺人物的形象特點,如“瞪眼”表示生氣,“嘴角上揚”表示喜悅,“跺腳”表示生氣,“跳躍”表示喜悅,等等。在寫作過程中,要根據(jù)人物的性格特點,調(diào)動我們的感官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如何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中去正確把握人物的特點,需要學生用心去觀察,去體會,并結(jié)合自身的情感體驗,去揣測人物的心理活動歷程。一個小學生在寫《我的爸爸》時這樣描繪爸爸生氣的情景:“‘你怎么老是出錯?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別粗心!你怎么就是改不了,說著,他使勁摁了一下我的頭。我偷偷看了他一眼,只見爸爸兩只大眼瞪成了‘O形,濃黑的眉毛也好像立了起來?!焙⒆油ㄟ^對爸爸的語言、動作進行具體的描繪,生動形象地將父親在檢查出“我”的學習問題時生氣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從而使父親嚴父的形象生動具體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二)配合有序訓練
作文教學是一個有序教學的過程,是由簡到難的一種教學形式。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確定教學策略,并結(jié)合學生的寫作水平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作文教學。如在三、四、五年級的作文教學中都會涉及寫人的訓練,但是每一個年級段的訓練要求是不一樣的,要針對不同的年級適當?shù)卣{(diào)整練習的難度。如,在三年級,可以要求學生用幾段簡單的話來介紹人,而到四年級就要讓學生學會描寫人物的外貌,還要介紹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到了五年級就要求學生能夠通過栩栩如生的個性化描寫介紹人物的本領和特長。
(三)讀寫有效結(jié)合
為了從“讀”入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處理好“讀”和“寫”的關系,認真遵循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及規(guī)律:先識字,再積累詞匯;學習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水平,培養(yǎng)閱讀能力;學習寫作知識,并結(jié)合閱讀進行寫作訓練。在每一單元的作文中,可以結(jié)合本組課文,精選出優(yōu)美段落,讓學生反復讀,反復品味,總結(jié)出作家寫作的意圖,體會如此寫作的好處。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一文時,課文著重寫了時間緊迫、路途艱險和瀘定橋的令人膽寒兩部分內(nèi)容,從中讓學生明白對表現(xiàn)文章中心關系緊密的內(nèi)容要詳細、重點寫,對表現(xiàn)課文中心關系不大的內(nèi)容要一筆帶過,要略寫。又如在教學《貓》時,作者先用一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開頭,接下去通過寫貓的高興與不高興,勇敢與膽小,可愛與淘氣,這種總分的寫法,再加上擬人的修辭,道出了貓的“古怪”,同時也道出了貓的惹人喜歡。寫作時,可以讓學生反復品讀,反復吟誦,模仿文章的寫法,寫出小動物的性格特點。另外要讓學生在長期的課內(nèi)外閱讀中積累優(yōu)美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如電視,電腦,書籍等等,都是很好的寫作版本,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有效的語言積累,豐富自己的表達能力。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三、結(jié)語
總之,作文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能夠反映學生的綜合語言表達能力。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習慣、寫作方法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在作文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提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5(13)57-58.
[2]董秋霜.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亞太教育,2016(11)181-182.
[3]張心建.關于農(nóng)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6(08)43-44.
[4]韓風娟.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個性化教學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16)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