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華
【摘要】做好單篇的讀寫并軌式教學打好閱讀教學的基礎;“1+X”式的單元整合教學實現群文閱讀;“海量閱讀”實現群文閱讀的飛躍。以往教學以單篇為主,明顯的缺陷是學生的閱讀量不夠,費時多而收效微。為了彌補這個缺陷,群文閱讀應運而生,而且還將隨著對閱讀重視程度的提高,成為語文教學的主流。因為群文閱讀是實現閱讀教學的增量提質渠道之一,可以改變閱讀教學的格局,可以改變課上讀的少的現狀,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效率,還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從某種意義上講,語文學習最終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生活。群文閱讀是最接近閱讀常態(tài)的閱讀,是學生學習與生活最有效的閱讀方式。比如,外出旅游,要有一個計劃,需要搜集各方面的資料信息,就是群文閱讀;需要完成一項任務,圍繞任務要搜集相關的資料,也是群文閱讀。這樣看來,群文閱讀還有助于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群文閱讀。如何根據現狀開展群文閱讀呢?
【關鍵詞】群文 高效 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99-02
一、做好單篇的讀寫并軌式教學打好閱讀教學的基礎
崔巒老師曾說,單篇教學是基礎,是閱讀教學的壓艙石。有些基礎知識、基本能力,不靠單篇的講讀教學,完全靠群文閱讀乃至是讀整本的書,是不能完全實現的。但單篇講讀,絕不是抓住“內容”不放的條分縷析,而是要通過“單元整合”教學,利用教材教基礎知識、培養(yǎng)基本能力,而是利用“讀寫并軌”,讓學生從讀學寫、讀中悟寫,到讀寫結合,從而切實提高作文能力。這些基礎知識及基本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些語文知識,如漢子知識、詞法、句法、語法、修辭、文章寫法等等,這些老師不教,只靠學生自己學習,是學不通的;二是一些遇到技能,包括精讀、略讀、瀏覽、跳讀、猜讀等,教師不給以適當的指導,學生是練不到位的;三是一些比較強閱讀能力,比如,理解詞句的能力、分析段篇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整體把握的能力,文章內容的概括能力、對文本做出解釋的能力、對文本做出評價的能力,教師不以經典的單篇為例進行指導,讓學生知其然并能夠知其所以然,單靠學生自己去摸索的話,學生是很難練就讀懂一篇文章的本領。四是一些實用的作文能力,比如,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描摹事物的能力、基本布局謀篇的能力,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觀點的能力等,是要在“讀寫并軌”式的單篇閱讀教學的不斷引領下形成的,單靠大量閱讀是不能完全辦到的。
二、“1+X”式的單元整合教學實現群文閱讀
溫儒敏教授一直倡導在統(tǒng)編本教材的框架內進行“1+X”教學。統(tǒng)編本教材文章是一組一組呈現的,有精讀課文,又有略讀課文。我們就可以利用一篇精讀課文來教讀,其他課文組織成為一組群文作為“X”進行群文閱讀??梢愿鶕何牡男枰?,對教材里的文章進行增、刪、調、換。即用教科書上的文章,加上自選文章及人教社《同步閱讀》的文章,組成群文來閱讀。也可以自行組織群文。依據年段目標,自行組織,以教科書中的語文要素為線索,自行組織一組或兩組進行群文教學。比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以《北京的春節(jié)》為精讀課文來教讀,教學目標除了字詞目標以外,確定為,一是感受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俗,引發(fā)了解民風民俗的欲望,激發(fā)探究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二是學習安裝時間順序組織材料,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首先,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整體把握內容,理清寫作思路。引導學生認識到每部分都以表示時間的詞開頭,構成各段的總起句、中心句,緊接著圍繞中心句列舉事例的寫法。然后體會詳略得當的寫法,讓學生明白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然后由《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維吾爾》及《同步閱讀》中舒乙的《北京的春節(jié)》《雪頓節(jié)》《傣家風情》等文章組成群文,在對比閱讀中,感受這些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中蘊含的民族文明和傳統(tǒng)美德的同時,體會順序、詳略等寫作方法的異同,從而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打開了學生閱讀視野。無論是對于閱讀能力的提高,還是寫作能力的遷移,都會起到積極作用。因而,“1+X”式的單元整合教學是實現群文閱讀的基本形式。
三、“海量閱讀”實現群文閱讀的飛躍
閱讀最終是引領學生去閱讀整本的書,群文閱讀是單篇教讀和整本書閱讀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一頭是單篇教讀,一頭是整本書閱讀,而群文閱讀恰在中間騎著橋梁和紐帶作用。群文閱讀是以話題或語文要素為抓手,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行地組織閱讀活動。過程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形式,在比較閱讀中,習得閱讀的方法和策略,從而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從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提高對信息的提取、篩選、加工、運用的能力。進而為學生閱讀整本書激發(fā)了興趣,提供了方法策略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崔巒老師曾舉了一個例子:
人教版里有一篇《東陽·童年·駱駝隊》,是林海音小說《城南舊事》的后記。可以這樣組織成一個單元,教讀《東陽·童年·駱駝隊》,再從《城南舊事》里摘選幾個片段進行群文閱讀,然后引領學生讀《城南舊事》這本書。
這樣就比較自然的把單篇教學、群文閱讀、讀整本書結合起來了,實現了閱讀增量提質的目的。
當然,還可以有群文教學到群文課程。比如,閱讀《王熙鳳初見林黛玉》,可以讀文本,但電影,看京劇。課堂上,文本、音頻、視頻一一呈現。激發(fā)閱讀興趣后,制定閱讀《紅樓夢》計劃,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活動,從而形成了群文閱讀《紅樓夢》的課程了。
總之,群文閱讀只要和單篇教讀、讀整本書閱讀結合起來,與口頭表達既書面表達的訓練結合起來,就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實現高效的閱讀。因而我們要帶領學生走進群文,一直到海量閱讀,讓讀書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群文閱讀再出發(fā)》(《小學語文教學》2018.3崔巒)
[2]王榮生.閱讀教學設計要訣[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4.
[3]韓興娥.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4]畢英春.讓語文煥發(fā)生命的光彩[M]江蘇美術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