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嚴
【摘 要】在體育課程改革中,加強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yǎng),是體育教育一直以來的目標和追求,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生活化,要從實踐中去教育。
【關鍵詞】制約;因素;農村小學;體育教學;改變策略
1.說說制約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因素
體育教學也就不是單純的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它是面向世界體育強國的榮譽的來源,是一種熱愛自己身體、熱愛社會制度和熱愛偉大祖國的政治高度——因為一個人熱愛自己的身體、想有一個健康的體質、就能夠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熱愛社會制度就會想到以健康的體魄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熱愛偉大的祖國、就能夠想著以體育特長為國爭光。
1.1對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
1.1.1一代偉人毛澤東曾經指出:“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边@就說明了體育鍛煉與體育運動的重要作用,新課程改革理論也認為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大內容,也就是:一要以運動為主導,二要以健康為目的;
1.1.2社會底層的呼聲更是親身經歷的經驗:身體是生存的本錢,沒有好的身體就不能從事更好的工作,而好的身體來自于運動、來自于鍛煉,最終來自于高度重視;
1.1.3在全國性的全民健身活動日益高漲的今天,體育鍛煉的最初意識應由學校開始:“萬丈高樓平地起”,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直至大學,體育鍛煉是絕不可少的一門課程,缺少了,我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素質就不會提高,也就不能提高,也就不會全面提高;
1.1.4我們可以這樣講:體育健兒是從小開始鍛煉的,是要經歷十多年堅持不懈、堅韌不拔的努力得到的。
1.2課改理論的重要意義領悟不夠
1.2.1新課程改革理論對體育課程和體育鍛煉制定專門標準和要求,是對體育課程和體育鍛煉的高度重視,我們應當對這次改革理論認真學習、深刻領悟、全面掌握,明白思想、文化和身體素質相互之間的必要關系、必要作用和必要意義,三者是缺一不可的、不能偏廢的,更不能置之不理,因此,只有三樣并舉才能夠全面發(fā)展;
1.2.2由于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關聯(lián)性,一線體育教師要在教育學生過程中以新課程改革理論為綱領,結合實際實踐經驗,制定符合本學校實際的教學目的、要求和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按照小學學生年齡階段探討教學、總結經驗,要改變過去那種“體育不在升學考試范圍之內”、“體育不影響績效工資”、“體育沒有多大出息”等陳舊思想、狹隘意識和單純理念;
1.2.3要從培養(yǎng)體育人才、造就體育精英的長遠意識去思考,要運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熱愛體育課程、熱愛體育鍛煉、從而熱愛自己的身體、從而參與體育運動,要克服資金不足、器材不全、認識不明的缺陷,要對學生的健康負責、對教學的效果負責、對新課程改革的成功負責。
1.3對自身職業(yè)的教學工作盡責不強
身為教師要在走進教育教學的第一步,確立終生從教、搞教育、搞好教育的堅定信念、崇高思想和寬闊境界;要熱愛本職工作、要熱愛學校、要熱愛學生、要盡職盡責、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要明確認識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理論的要求,既要做到教學的統(tǒng)一性又要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特長,營造教學氛圍和良好環(huán)境。
2.說說改變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策略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fā)展,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思想、文化和身體素質的問題已經不容忽視。特別是在歷次國際性體育賽事中,中華健兒奪金摘銀,享譽世界。也因此把體育鍛煉、體育運動和全民健身活動普及全國各地,同時對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課程予以高度重視,培養(yǎng)了一大批專業(yè)體育教師,造就了一批體育人才和體育精英,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以及體育經費逐漸增加和改善。
2.1學習理論、把握教學、研究學情。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實踐和發(fā)展,給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是讓每一個教師適應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學改革;在教冊的熟悉程度上,教師必須獨立思考、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以立足本土為原則靈活多樣改變教學目的、方法和思路,重視探討、總結和研究教學以后的效果,準確把握教冊、教案、參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教師要能夠了解自己的學生,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生活習慣、文化程度、家庭環(huán)境和喜愛興趣,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關注個體、提高整體、找出區(qū)別、全面發(fā)展。
2.2改變觀念、提高認識、熱愛職業(yè)。
教育教學改革其本質就是改變過去陳舊的、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教學方法,而核心是改變教育教學觀念(觀念指的是思想意識,思想意識指導工作行為),原來的觀念不能改變就進入不了教育教學改革的狀態(tài)和境界,作為體育職業(yè)的體育教師,熱愛職業(yè)就能夠做好本職工作、就能夠熱愛學生、熱愛學校,會為培養(yǎng)更多合格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2.3及時探討、總結經驗、不斷學習
2.3.1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認為:教師要做“教育家”不要做“教書匠”,這就需要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把所學的理論付諸于實踐,在實踐中探討思考、在思考中總結經驗,然后上升到理論高度;
2.3.2經歷了這一連續(xù)性的過程,每一個教師都會找到自己的不足。古人說“學然后知不足”,只有再繼續(xù)學習才能補充不足,當“學習——實踐——認識”后仍然感到不足時“再學習——再實踐——再認識”,這樣不斷提升不斷積累,就能豐富多彩、就能成為“專家”;
2.3.3有人說“入門比海深”,體育教學也不例外:體育教練來自于體育明星、體育明星來自于體育人才、體育人才來自于體育鍛煉、是在不斷學習、鍛煉中進步和不斷成長的。
3.說說培養(yǎng)農村小學學生的個人形象
3.1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形象:
如何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體育教學目標與學生心理健康目標和諧統(tǒng)一,使學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長,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是體育教師教育教學的核心任務,體育教學的關鍵是關注學生適應當今與未來的發(fā)展需要,要讓學生明確體育運動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體育教學是調整學生的心理平衡的機遇;
3.2提高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形象:
讓學生懂得體育鍛煉,提高他們的體育意識,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使學生的身體終身受益;
3.3塑造學生綜合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形象:
可以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健康調節(jié)能力,現(xiàn)代的社會,要求每一個個體都要具備健康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
由此,制約一項事業(yè)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是觀念,而改變觀念的關鍵策略是勇氣和智慧的融合,農村偏遠山區(qū)學校的體育教學也不例外,須有深刻的思想目的從思想觀念上升到為了身體健康的基礎之上,還應該明白也是獲得榮譽和財富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