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剛
【摘 要】物理知識比較抽象、理性,學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如何化虛為實讓學生容易掌握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不斷嘗試物理開放式的教學研究,用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加強實驗、開放教學手段等多種教學形式來把知識化虛為實,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知識。
【關鍵詞】初中物理;開放式;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129-01
一、開放式教學要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聯(lián)系生活實踐教學
物理知識比較抽象、理性,學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因此物理課堂教學要結合教材知識,聯(lián)系日常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明白物理現(xiàn)象及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從而以強烈的好奇心、高昂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機械效率》的教學中再現(xiàn)生活場景:從水井中提水,工人用口袋背水泥上樓,農民用滑輪組往屋頂?shù)跫Z食,起重機提升重物等,讓學生明白,為達到目的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而任何機械在做功時都要克服摩擦和自身重力做功。這部分并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就是額外功。接著講解什么是總功,進一步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這樣水到渠成的得出機械效率的概念,完成了新知識的學習。又如速度的教學,我們播放運動員百米賽跑的視頻,跑到中途暫停,此時比較哪位運動員跑得快,用什么方法比較出來的?得出結論后繼續(xù)播放視頻,到達終點的時候提問:哪位運動員是冠軍?用什么方法比較出來的?接著出示一些不同競速項目運動員的成績,針對材料提問:如何比較他們運動的快慢?在學生的強烈需求下引出速度的概念,再結合列車時刻表計算列車的速度,這樣一系列的生活化問題,讓知識的建立有了依托,不再是空洞的說教。這種開放式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把教學目標隱含在生活情境中,學生學習起來既不枯燥又非常感興趣,學習效果好,而且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明白了物理學科的實用性,讓學習熱情化為持久學習的動力,提高了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
二、開放式教學要加強實驗教學,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開放式教學強調以人為本,激發(fā)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努力超越,積極參與實驗教學,養(yǎng)成獨立探索、研究的習慣。
1.變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
教科書中安排了許多演示實驗。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旁觀者,如同看影視節(jié)目一樣,觀察教師把這些實驗按照嚴格的步驟和要求,演示一遍,只看個熱鬧場面,對于概念的建立和規(guī)律的形成缺乏主動性的探索。所以在開放式教學中把一些現(xiàn)象明顯,不利于大多數(shù)學生觀察的演示實驗變?yōu)榉纸M實驗。液體內部壓強的實驗由演示改為分組,把學生5~6人分成一組,共同設計步驟,親自參與,分工協(xié)作,以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探究,既觀察到了清晰的現(xiàn)象,又鍛煉了操作能力,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2.加強分組實驗的探究性。
分組實驗教學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調動主觀能動性,在興奮的狀態(tài)中探索,有強烈的求知欲,教師要抓住時機,適時引導,讓探究向深處發(fā)展。如學生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在他們順利完成實驗操作及規(guī)律的總結,認為實驗已經結束的時候,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凸透鏡殘缺不全,還能得到完整的像嗎?你如何進行實驗?學生的思維頓時又被調動起來,他們積極的討論,最后想出了方法,用一張白紙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來觀察現(xiàn)象,他們驚喜地看到了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變暗。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認識又上升了一個高度。這種開放式的實驗教學,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激發(fā)了他們的熱情,主動參與探究,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三、開放式教學要開放教學手段,拓寬課堂教學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還要與時俱進,結合實際的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素質教育的水平。
1.注重學科滲透。
如《樂音的特征》教學采用控制變量法,結合樂器來進行音調的教學,改變二胡、小提琴弦的長短、粗細、松緊振動發(fā)聲,判斷音調的高低;通過學生吹奏長笛、簫等樂器,讓學生思考,音調為什么發(fā)生了變化,決定音調變化的因素是什么;對于響度的教學,通過改變敲擊大鼓的力度,鼓上碎紙屑、粉筆頭跳動的幅度,讓學生領會振幅決定響度的大??;音色的教學,采用分別敲擊鼓、鑼,吹奏笛子,讓學生閉著眼睛猜是哪種樂器發(fā)聲,掌握音色的概念。這樣,一堂枯燥的講授課變成了一節(jié)聲情并茂的欣賞課,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興趣。
2.利用網(wǎng)絡學習。
在信息高速發(fā)達的今天,網(wǎng)絡成了人們學習的另一個陣地。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喜歡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獲取信息的特點,適當引導,讓網(wǎng)絡輔助教學。如在講授《升華和凝華》時,提問電冰箱中的霜是如何形成的,讓學生上網(wǎng)搜索無霜冰箱是如何自動除霜的,并觀看利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的視頻。
3.加強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繼續(xù),是課堂教學的深化,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的空間探索學習。如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后,發(fā)動學生自制針孔照相機,懂得了杠桿的原理后,回家自制桿秤。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聯(lián)系日常生活和科技發(fā)展,使課堂教學具備鮮明的時代氣息,充滿生機與活力。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運用開放式教學模式,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模式,服務于教學,為新課程的改革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