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欣
【摘 要】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進行,分層教學也成為課堂上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這一模式的建立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區(qū)分,這對于全面提升學生自身學習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可以有效解決教學中的學生自身能力的差異性問題,對于全面促進我國教學改革工作的進行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文章主要針對分層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論述,同時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中化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072-01
引言
分層教學是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個體差異,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層次的教學環(huán)境,協(xié)調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把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置于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區(qū)之中,使教學要求與學生的學習可能性相互適應的教學策略。根據(jù)學生化學學習的智能差異進行高中化學分層教學實驗,將給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創(chuàng)造各不相同的化學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化學成績都能得到提高和進步。
一、結合掌握效果,建立作業(yè)分層
學生在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對作業(yè)進行分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教學計劃。在作業(yè)的分層上,要保證每個學生都積極思考、努力完成,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有梯度的作業(yè),將作業(yè)分為選作題和必做題。利用必做題來落實學生的基礎,保證學生對概念的清晰理解和掌握;利用選做題來促進學生的積極提高,在自己的范圍內得到最大化的能力提高[1]。例如:在學習有關“氧化還原反應”時,就可以設計基礎性的必做題:在反應MnO2+ 4HCl(濃)= MnCl2 + Cl2↑ + 2H2O(反應條件:加熱)中,化合價升高的元素是氯,化合價降低的元素是錳;氧化劑是MnO2,還原劑是HCl,氧化產(chǎn)物是Cl2,還原產(chǎn)物是MnCl2;參加反應的HCl與被氧化的HCl的物質的量之比是2:1。相關這樣的問題使學生必須對氧化還原反應有清楚的認識,準確地掌握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與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而對于一些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得學生,教師就可以設置一些提高性、拓展性的選做題,比如這樣的設計:已知向硫代硫酸鈉溶液中滴加鹽酸,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可以使品紅溶液褪色,同時有淡黃色沉淀生成。根據(jù)如上描述,學生初步寫出該反應的氧化劑、還原劑(均為Na2S2O3)和氧化產(chǎn)物(SO2)、還原產(chǎn)物(S);再根據(jù)化合價變化,計算電子轉移個數(shù)來配平兩劑、兩產(chǎn)物,進而完成整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相應這樣拓展性的問題,使學生更深一層的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掌握其中概念、電子之間的比例關系,靈活概念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針對個性差異,進行學生分層
學生一般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層,成績作為一個首要的選擇但不是唯一的,教師要考慮到成績的偶然性,不能單一的用成績來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好壞;其次教師還要考慮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學生對實驗的觀察、探究、總結歸納的能力。綜合性的對學生做出一定的判斷,那么在提問、參與探究和小組充當?shù)慕巧?,就可以依照學生的能力來安排,確保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2]。例如:在學習有關“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時,學生對強弱電解質的理解不同,在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快慢上有明顯的差距,教師就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方程式進行練習。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很快就能掌握離子方程式書寫的方法,教師就要加強他們書寫的速度和正確率的練習,看一看誰能在一定時間內寫的最多;對于程度一般的學生從基礎上作要求,引導他們如何學會分析各個物質,判斷各個物質是否是強電解質、是否可溶,然后做出是否能拆的判斷,使學生掌握離子方程式書寫的方法,逐步提高其熟練度。
三、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分層次化學教學
分層教學秉承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為基礎,根據(jù)能力差異進行分班,將知識程度差異不大的學生分為一班,這樣水平相似的學生在同一個班級內上課,減少學困生“跟不上尖子生,壓力過大”的不適感,也能使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更快速地掌握其他知識,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迎合了不同的學生對化學知識的不同需求[3]。另外,分班時還應當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等對教學有重要影響的因素,結合實際情況并綜合分析再進行分班,保證分層教學的科學合理性。除此之外,教師的個性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的配置要視具體情況安排,例如較為溫和耐心的教師應配給學習速度較慢的學生,而脾氣較為急躁的教師則為學習能力較強的優(yōu)秀學生開展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學習內容和目標上的分層
為了使教學內容和目標的層次性更加清晰,可以將其分為基礎知識、提高型知識和拓展型知識,將教學目標劃分成基礎目標、提高目標和發(fā)展目標,從而更好的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際需要[4]。比如:在講解關于“酸堿鹽”的化學知識時,教師可以這樣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和目標,對于基礎層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了解并掌握酸堿鹽的分解、置換和氧化還原反應等基礎知識;而對于提高層的學生,可以要求其準確掌握酸堿鹽的反應原理,以及化學方程式的寫法互換等內容;對于發(fā)展層的學生,教師課可以要求其對酸堿鹽的反應原理進行深入分析和延伸,并且能夠獨立的完成酸堿鹽的化學實驗活動。再如,在“金屬材料分析”教學時,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金屬物質分析:第一小組了解金屬的成分,掌握金屬的性質;第二小組了解金屬的狀態(tài);第三小組不僅要掌握金屬的性質,還要分析金屬的用途。教師根據(jù)小組學習情況安排教學內容,制訂學習計劃,既滿足了有較高學習能力學生的求知欲,也提高了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升了化學教學課堂效率。
結束語:
由于個體差異,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存在不同是無法避免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恰恰忽略了這個弊端,沒有對學生進行合適的針對性的培養(yǎng),而分層教育以學生為本,豐富學生的知識,保障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成并能夠學以致用發(fā)揮分層教育的作用,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發(fā)揮較大價值與作用。
參考文獻
[1]蔣斌國.分層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必要性[J].新課程?中旬,2016(12):119-120.
[2]徐妮.分層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必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8):157-158.
[3]陸艷春.淺析分層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必要性[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7(46):152-153.
[4]蔣平.高中化學自主分層教學模式的構建[J].化學教學,2018(0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