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晉芳
摘要:在整個學習語文課程的過程中,初中語文的教學是所有學生的黃金時期,所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好壞就對學生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所有課程的教學中,課堂教學行為又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對于語文學習非常重要。本文就對語文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進行研究,以便廣大教職人員參考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
一、教學行為
(一)教學行為的基本含義
所謂教學行為是指教與學兩方面的針對性行為。根據這種行為的主體和客體來看,行為是主體有意識的、用各種形式與語言等多種表達形式發(fā)出的有目的的性的傳授行為。而根據客體的接受情況來看,具體可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兩種.不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教學行為都有其內在的潛移默化性和強制性,以促使著客體按照教學行為固有的理想的方向發(fā)展。
(二)教學行為的特性
1.針對性。每一種教學行為都有它發(fā)揮作用所要求的特定的環(huán)境,面對性格迥異的教學客體以及多變的教學環(huán)境,不是任何一種教學行為都能發(fā)揮出它應有的作用。因此,選擇合適的教學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整個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教學行為的針對性,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2.可行性。任何一種教學行為都是要建立在可以實踐的基礎上,所以教學行為雖然是建立在一種理論模式的基礎上,但是卻必須要求在操作起來具有可以實踐的能力。只有充分貫徹可行性,才可以保證學生在這種教學行為的培養(yǎng)下充分理解和運用所學到的知識。
3.完整性。教學行為不是一種單獨存在的個體行為,它是根據不同的教學形式,不同的教學課堂、不同的教學客體所衍生出來的一種針對某個個體的教學行為。所以他在擁有特殊性的基礎上,又去教學體系中的各個元素構成了一個完整而又豐富的整體,所以具有完整性。
(三)有效教學行為的意義
一個高效率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獲取知識來說是一個很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它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起來更加高效方便,利用積極的方式提高學生們對學習的熱情,也把深刻的知識與內容變的更加通俗易懂。所以,要想全面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能力,把握關鍵的課堂時間,就要制定出一套充分的、高效的、充分可行的教學行為。
二、關于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研究
(一)課堂之前的準備工作
這種教學前的準備工作有兩個目的。這種目的對應的主體不同,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主主體——教師。
備課一詞,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老師要做的工作就是備課。因為老師作為一個授課者,首先自己要對今天要講的知識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礎上有自己對這些內容的理解。有了這些準備之才能知道學生應該掌握和領悟什么知識,哪部分是重點,哪部分是非重點。才能設計出一個符合學生思維方式的教學模式和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更多的知識并融會貫通。
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老師在備課時應該充分搜集它的作者——魯迅的資料。因為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和魯迅的人生軌跡有著莫大的關系,教師只有從魯迅入手,才可以充分的理解這篇文章隱含的深意,才可以向學生展示這篇文章。
同時,老師在準備教學內容時,可以拋棄單一教學形式,把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拿《皇帝的新裝》這篇通話來說,這個通話在大家小時候就已耳熟能詳,其中的寓意也已深入人心,如果再搬到課堂上拿來朗讀分析,未免過于枯燥乏味。而老師在備這篇課的時候就可以搜集一些有趣的視頻資料,把讀課文變?yōu)橐环N看的形式,舊曲新唱,就是這個道理。
(二)課堂教學
1.如何帶領大家走入今天的內容。就拿《童趣》這一篇文章來講,首先我們要從他的作者——沈復入手。從他坎坷的生平說起,在向學生講述作者的基本信息的同時,可以加入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樣可以使學生充分的了解沈復本人,從而更好的體會沈復創(chuàng)作本文的心情。并且,在向學生介紹沈復時,也可以擺脫課堂陷入枯燥的局面,充分開拓大家的眼界,從而使學生對文章的學習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2.注意教學的全面。老師教授大家一篇課文,不僅僅是教會里面的生詞生字,不僅僅是剖析文章的行文架構,膚淺的談論文章的中心以及重心就直奔結尾。一篇文章的真諦,不在于他的用詞,不在于他的結構,而在于這篇文章,學生們有沒有領悟到書面所不能表達出來的意思。真正優(yōu)秀的老師帶領大家學習是一個深入淺出的過程。
就拿《蠟燭》這篇課文來講,它所講的不僅僅是一個老婦對于一個蠟燭的珍視,而謳歌的是南斯拉夫人民與蘇聯紅軍在反法西斯戰(zhàn)斗中結下的深厚友情。
3.注意學生的個人思考。教學是一種知識的傳遞與交流,不代表知識的強行灌輸。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思考,鼓勵大家自由的思考與發(fā)表意見。學習最好的過程是各種觀點的碰撞與融合,而不是一個觀點壓倒一片。這樣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也有利于學生學會自己去理解并解讀知識。
4.提高喜神修養(yǎng)。一個好的老師對于學生是一種莫大的吸引。經常有的學生會因為一個老師而愛上一門課程,因此,老師魅力也是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老師應該充分提高自己的內涵與修養(yǎng),一個滿腹經綸,侃侃而談的老師怎么不會受大家的歡迎與親切。
(三)課后的反饋
俗話說,老師引進門,修行在于個人。一節(jié)語文課只有短短的45分鐘。老師可以很充分的利用這45分鐘,在這一段時間內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教授大家知識。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課后對于知識的自己見解。因此。課后反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程。老師應該根據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的知識,制定出一個可以考察學生對這節(jié)課把握程度的作業(yè),使得學生可以更高的鞏固,可以發(fā)現出一些課堂上不容易發(fā)現的知識漏洞,以便于學生與老師查漏補缺。
三、結語
任何一個孩子都是國家悉心呵護的花朵,孩子的教育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內容,而初中語文的教學對孩子今后的人生都有著啟蒙與指路燈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就成為大家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學行為有效性做出了一系列深刻分析,多加舉證實例,內容豐富。希望廣大初中教師會得到一些啟示,以便于今后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