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潔文
摘 要 文明是人類社會的進步,禮儀是人類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小學生年齡較小,其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形成,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為人處事、學生生活以及衛(wèi)生紀律等方面,幫助學生養(yǎng)成懂禮貌,講文明的良好行為,并且在待人接物方面可以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本文對農村小學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然后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農村小學文明毅力養(yǎng)成教育進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夠促進農村小學文明禮儀的教育。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農村小學 文明禮儀 行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我國具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素來以禮儀之邦著稱,文明禮儀是國家發(fā)展的需求,也是人們生存交往的基礎。文明禮儀在個人的家庭關系、工作關系以及朋友關系等社會生活中都非常重要,而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長階段,因此,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教育是非常關鍵。而如何做好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還需要教育從業(yè)者更加的努力。
1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概述
不同的學派對文明有不同的定義,《中國大百科全書》中認為文明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社會進步和人類開化的進步狀態(tài)的標志。但是,大家都認為文明是人類的一種進化狀態(tài),另外文明在政治、制度以及組織、價值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文明是個人和社會活動的發(fā)展與進步,具有社會屬性和實踐屬性。總之,文明是人們生活學習的基礎,可以促進人們的健康生活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而禮儀是人類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是國家文明和道德素養(yǎng)以及發(fā)展程度的反映。禮儀即為人們在相處過程中的關心和尊重,言語和行動上的禮貌,人際交往中的禮節(jié),人們穿著打扮的儀表等一系列行為都是禮儀的表現(xiàn)。禮儀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而基本的禮儀教育包括7個方面,分別是儀表形象禮儀、升降國旗禮儀、校園生活禮儀、課堂紀律禮儀、待人接物禮儀以及家庭禮儀和公共生活禮儀等。
小學生文明禮儀主要體現(xiàn)在為人處事、學生生活以及衛(wèi)生紀律等方面。小學文明禮儀教育主要是讓小學生戒除一些糟糕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懂禮貌,講文明,待人接物要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是以課堂教育為主,同時輔以家庭和社區(qū)教育,使得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強化品德教育,在為人處事、學習生活等方面更加文明禮貌,且更加快樂。
2農村小學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現(xiàn)狀
文明禮儀是人類思想品德和個人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對德育工作的重視,學校對于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越來越重視。但是農村小學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工作還是不盡如意。農村小學生的家長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道德修養(yǎng)也參差不齊,而且留守兒童較多,爺爺奶奶對孩子過于溺愛,導致在家庭中,學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行事任性胡為,不考慮他人,這與禮儀教育中關心和尊重他人以及規(guī)范自身行為的教育理念完全相悖。而且家長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對于思想教育和禮儀教育完全不重視,使得農村小學的學生身上有更多的不文明行為,例如滿口臟話以及舉止粗俗等等,這些都是禮儀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付出更多來對農村小學的學生進行文明禮儀養(yǎng)成的教育。本文在農村小學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中引入了信息技術,分析了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促進農村小學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效率。
3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農村小學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行動研究
本文對文明禮儀教育進行了分析,同時對農村小學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針對這些分析,本文將就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農村小學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行動進行分析研究。
首先是利用信息化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化以及多媒體技術的普及,使得教育方式變得多種多樣,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小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文明禮儀教育非常重要,而農村家長在文明禮儀教學方面的不重視,使得學校教育成為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主陣地。我國的德育教育堅持以實際生活為突破口,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驗道德教育。而傳統(tǒng)的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無法對學生產生真正的觸動,往往是教師在上面苦口婆心,學生在下面無動于衷。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教育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可以經常播放《校園禮儀》等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片,對文明禮儀中的規(guī)范要求和正確的行為方式等進行講解,確保學生知道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同時還可以播放一些革命題材的教育片,如《少年彭德懷》、《少年雷鋒》、《劉胡蘭》等影片,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等,為孩子樹立一面英雄的旗幟,指導學生的成長。另外還可以播放一些現(xiàn)代如《感動中國》、《永遠的豐碑》等,讓學生來向時代楷模和先鋒人物等來進行學習,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和各類數字化教學設備,形成隨時隨地的文明禮儀教學模式,同時形成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互相學習、互相監(jiān)督的教學模式。文明禮儀教學課堂只是一小部分,學??梢栽诖罅康恼n余時間播放(下轉第59頁)(上接第56頁)一些文明禮儀教育的系列專題片,幫助學生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提高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以及判斷和選擇的能力,形成一種全覆蓋的教學模式。同時學生之間要互相學習,樹立標兵模范,通過校園網絡評選出校園的文明禮儀之星,鼓勵大家向禮儀標兵學習。教師是小學生最容易模仿的人,在小學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進行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時,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規(guī)范自身行為,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另外,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自我教育的習慣,在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時候要可以進行自我監(jiān)督和評價等,因為只要在獨處的時候才是最體現(xiàn)一個人文明禮儀的時候。
第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教師可以利用手機或者校訊通等一系列信息化手段,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共同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教育。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價值觀還沒有形成,模仿性極強,而教師和家長往往是小學生最喜歡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和家長要規(guī)范自身的言行,提高自己的文明禮儀修養(yǎng)。另外,教師和家長要加強聯(lián)系溝通,通過校訊通等一系列信息化手段來及時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行為表現(xiàn),同時定期組織家長文明禮儀培訓小組,并且成立家長文明禮儀小組,提高家長的文明禮儀教育。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可以確保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都能夠進行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使得文明禮儀教育能夠真正地融入到生活中去,而不是課堂上的形式教育。
最后,加強制度建設,學校可以制定一些制度,例如《小學生道德規(guī)范》、《學生違紀處理條例》等,通過校園網來進行傳播,并且對于文明禮儀行為要在網絡上給予表揚和傳播,而對于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不文明行為要給予一定的曝光,形成一個文明禮儀教育的監(jiān)督氛圍。懲惡揚善,倡導學生們講文明、守禮儀,成長成為一個有禮儀道德的公民。
總之,多媒體技術可以豐富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播放文明禮儀教育片可以隨時隨地,使得文明禮儀教育充滿學生的生活。另外信息技術可以加強教師和家長的溝通聯(lián)系,在學校和家庭中都可以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通過校園網來監(jiān)督不文明行為,弘揚一些小學生的文明行為。
4總結
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較低,尤其是在德育方面的重視程度和投入程度較低。本文對農村小學的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然后就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如何更好地進行農村小學的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進行了分析研究,首先要通過信息技術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利用各種課余時間,來不斷使用多媒體技術來播放各種文明禮儀的教育片,另外還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來加強教師和家長的溝通聯(lián)系,共同對小學生來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使得文明禮儀教育真正融入學生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參考文獻
[1] 潘文倩.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偏遠地區(qū)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行動研究[J].速讀,2014(09):45-46.
[2] 黃淑娟.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點滴談[J].成功(教育版),2009(11):102-103.
[3] 邢曉麗.淺談小學傳統(tǒng)禮儀的教育[J].品牌(下半月),2015(04):23-25.
[4] 逯彩霞.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策略初探[J].學知報.教師版,2012(4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