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珍
摘 要 文章對語文課的人文特征進行了剖析,提出了教師在語文課中做到人文關懷的具體方式,希望語文教師攜起手來,讓學生在語文課的人文關懷中不斷健康成長。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語文教學;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4-0110-01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痹诨A較差生源參差不齊的職業(yè)教育學校語文課教學更應如此,在語文教學中倡導人文關懷,目的是激發(fā)每一個學生人的潛能,讓每個學生得到健康而全面的發(fā)展,作為從事語文教育的每一位教師更應該重視。以下就是本人多年教學的一點心得。
一、語文課的人文特征
(一)課程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特征
語文課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課程,語文課也不例外。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語文教材不論是講讀課、略讀課還是實踐課,教材的選文無不體現著人文性。這些課文可能是中國古代精簡的故事,也可能是與現代社會生活相結合的文學作品,也可能是外國的優(yōu)秀作品,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語言風貌,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種文化內涵——人物的美好品質,樂觀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正確的處事方法,這就讓學生通過作品的學習形成正確的認識觀、人生觀、世界觀,也就是說讓學生明辨是非提取精華,繼承優(yōu)秀的中外文化遺產。語文課正好是教導學生傳承文明的窗口,也是傳播文化的陣地,發(fā)揮語文課的主渠道作用,就是要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教授語言,人文性——傳承文明的特點,這就是語文教材的人文性。二是語文課的人文性或許和別的學科——比如歷史課、社會課有交叉,但并不沖突,語文課的人文性不在于大力的說教,而在于潛移默化的感染。正是這種日積月累的熏陶下,學生才能成為某種文化塑造下的人,這種深層的文化內涵,正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三是課文選文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學生模仿的形象,其文化內涵就是學生未來的文化內涵,這便為塑造學生的個性提供了生動的一頁。
(二)現代社會的育人觀念為語文課真正體現人文性創(chuàng)造了條件
語文的育人觀念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三維目標”為宗旨,這個目標便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了一個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教師除了傳授語言知識、寫作方法,還可以強調其中的文化內涵以及學生長期各種能力的形成,教師不但充當了傳承人的角色。還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樣,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發(fā)展自己的特長,顯示自己的能力,如寫作能力、交際能力、發(fā)明創(chuàng)造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等,這從根本上保證了語文課人文性的徹底實施,所以小學的語文更應具備有人文性。
二、教師在語文課中如何做好人文關懷
體現職業(yè)教育語文課教學中人文關懷,必須在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的整個體系中都要體現語文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新特點。
(一)教學目標中要體現人文性
在教學目標上,徹底轉變育人的舊觀念,把素質教育,人文教育的理念納入語文課堂。在課文的學習中,認真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讓學生養(yǎng)成愛語文課,愛語文課中的人物形象,讓不愛學習的學生養(yǎng)成愛語文課,愛語文課中的形象進而健康地模仿以形成良好美德習慣。
(二)教學過程中要真正體現師生的互動
1.倡導獨立思考的自主意識
對于語文內容的學習,除了學習語言知識外,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內容盡量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在學習中融進質疑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獨立健康的個性和善于思考的能力。不要用統(tǒng)一答案來束縛學生,不要讓學生人云亦云,甚至允許學生大膽的對于課文內容提出見解性的質疑。
2.恰當滲透“參與式”理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二十一世紀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實踐,我國教育跟西方的差別是學習實踐能力差,學習方式被動,長于接受,短于創(chuàng)新”,這與我們長期的落后的教學模式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平常教學中通過傳授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在課堂中恰當運用“參與式教學”轉化以往教師的角色,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課外辦手抄報,開展各種活動等形式,使學生從應試性人才向素質性人才轉化。
(三)教學評價順應語文課的人文特點
1.實行素質評價
在評價機制中,以語文課的學習過程為主體進行評價,如語文知識的獲得、評獲得語文知識的方法,評語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評價。反對以一次考察來確定學生一學期的成敗。也反對考試是出題不科學,故意刁難學生,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遇到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時要分析原因,以便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不要一味的責怪學生,致使師生之間矛盾更加激化。
2.作學生的賞識者
以“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的價值標準,以個體的健康發(fā)展與成長為評價標準來關注學生的努力,欣賞學生的進步,賞識學生積極優(yōu)良的一面,賞識學生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促進學生的個性張揚。
總之,教育不斷的發(fā)展,隨著它的發(fā)展,語文課的人文性也將賦予新的內涵,愿我們語文教師攜起手來,讓學生在語文課的人文關懷中不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