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學作為中職院校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于促進中職學生身體健康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而且能夠發(fā)揮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有利于培養(yǎng)中職學生堅韌不拔、勇于奮進、刻苦努力的精神,并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其心理壓力,讓其身心均得到健康、茁壯成長。
關鍵詞:中職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作用
一、 前言
隨著教學觀念的深入改革,中職體育教學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由于中職學生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僅受到家庭教育偏頗思想的影響,利己思想嚴重,意志力與自控力相對較差,心理承受能力薄弱,而且在當前快節(jié)奏、多元化的生活背景下,其心理壓力會大大增加,容易受到諸多社會思想的沖擊,從而對其價值觀、心理健康等造成不良影響?;诖耍新氃盒>托枰浞职l(fā)揮體育教學的育人作用,在促進其身體健康的同時,也發(fā)揮心理疏導、心理教育的作用,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二、 中職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
中職學生年齡相對較小,社會生活經(jīng)驗缺乏,對于很多事物沒有正確、成熟的判斷,且較為叛逆,容易出現(xiàn)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
1. 中職學生在校時間較長,其生活重心多是學習。所以,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個主要來源,便是因學習所引發(fā)的。很多學生在較大的升學、擇業(yè)等壓力下,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積極性差、焦慮、厭學等情緒,尤其在面對學習挫折時,自我調適能力缺乏,容易放任自流,無法更好地融入到校園生活中,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
2. 當前很多中職學生的自我傾向較為嚴重,在與同學、教師、家長相處的過程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自尊心過強,有意識上的偏頗,不能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容易與人發(fā)生沖突,關系緊張,從而形成孤獨、偏執(zhí)、專橫的性格,不利于未來發(fā)展。
3. 青春期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中職學生正處于叛逆階段,其思想波動較大,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不懂得調節(jié)自我情緒,也不愿意自我表達,長期以來,難以與人有效溝通,容易自我封閉,并產(chǎn)生敵意、逃避等負面情緒。
三、 體育教學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促進作用
心理健康有利于發(fā)揮個體最大潛力,妥善處理人際關系,適應社會生活,讓身心健康與當前社會性保持協(xié)調統(tǒng)一,將心境維持在最佳狀態(tài),以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目標、自我價值。而體育教學需要師生的共同參與,并在教學任務的引導下,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衛(wèi)生保健知識,在增強其體質的同時,讓其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得到提升。從體育教學對于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進作用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有利于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體育教學較為直觀、生動,且靈活性強、參與度強,不僅有健身、娛樂的功能,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排除不良情緒。況且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是專注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在參加體育學習的過程中,保持平和、進取的心態(tài),才能夠集中注意力到體育鍛煉中來。同時,體育運動還是一項涉及文化、智力的活動,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并集中注意力,促使其體質狀況的提升和智力的開發(fā)。
2. 有利于提升學生適應能力。體育活動中通常伴隨著群體運動,要求學生在參加相關體育鍛煉的同時,能夠與他人通力協(xié)作,有集體榮譽感,并與他人構建和諧、互助的關系,讓學生懂得關心他人,培養(yǎng)樂群與合群的個性。同時,體育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有較大的區(qū)別,其人際交往的頻率相對較高,范圍較廣,能夠讓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學會相互尊重與相互信任,進而增加師生、生生關系,讓其社會適應能力得以提升,培養(yǎng)團結奮進的精神。
3.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毅力。中職體育教學一項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剛毅、勇敢、不畏困難的精神。這與心理健康教育相契合。在體育活動中,學生通常要克服生理負荷,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并適應教學環(huán)境,與其他學生保持一致。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其耐力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有利于培養(yǎng)其堅韌不拔、勇于奮進、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另外,體育永遠伴隨著競技,有競技必有成敗,而在競技過程中,學生需要遵守嚴格的競賽規(guī)則,并在失利后調整自己,積極投入到體育運動中,讓其在面對挫折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提升自制力,有紀律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能夠開拓進取。
四、 基于提升教學質量的相關建議
為了提升中職體育教學質量,發(fā)揮其育人功能,還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以其心理健康問題為著眼點,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改進措施,來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促使其身心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1. 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氛圍。中職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授與學、學與練統(tǒng)一起來,促進師生、生生交流,尊重學生的人格,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處于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更好地適應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體育教學效果。
2. 尊重個體差異。中職學生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生理上,都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因此,中職體育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因材施教,尊重每個學生,并結合其實際情況,予以正面、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更好地投入到體育鍛煉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自我能力的提升。
3.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體育教學需要師生的共同參與,而教學活動容易受到教學環(huán)境的干擾。所以,中職體育教師不僅要掌握教學大綱,明確體育教學精神,還需要切合實際,采用多樣化教學模式,避免追求形式上的運動負荷,而是將小組合作、競技運動等融入其中,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其參與意識、公平競爭意識、團體合作意識,讓其保持自身獨立性,并與他人構建良好的關系,增強心理調適能力。
五、 結語
體育教學具有連貫統(tǒng)一的特征,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中職、大學,都需要開設體育教育。從這點不難看出體育教學對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促進作用。而在中職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發(fā)揮其心理調適的作用,也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續(xù)性推進,并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讓其身心發(fā)展保持統(tǒng)一。同時,中職體育教師還需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提升教學針對性,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鵬飛.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8(10):126.
[2]吳清.拓展訓練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意義及實施舉措探析[J].報刊薈萃,2018(1):72.
[3]胡小芳.中職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強化策略[J].新校園(中旬),2016(4):13.
作者簡介:楊帆,江西省南昌市,核工業(yè)南昌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