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拿破侖曾說過:“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們每一個意念都充滿力量。當你有強大的自信心去推動你成功的車輪,你就可平步青云,無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嶺?!毙W生作為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是祖國的花朵,他們肩負著建設祖國美好未來的重任,他們能夠自信地成長為有用的人何其重要。而后進生作為其中的一員,如何在班里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是一個有待研究和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后進生;自信心;小學生;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個人擁有自信,就像一顆閃閃的星星,具有耀眼的光芒。自信能促使孩子充滿信心去面對困難,自信是孩子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動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核心。
一、降低要求,激發(fā)興趣
過重的學習任務和老師苛刻的要求,直接打擊了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后進生要降低教學要求,讓他們也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如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對后進生與優(yōu)秀生的要求要有所區(qū)別;背誦課文,可以根據后進生的實際,采取先背一段,逐段過關,后背全篇的方式,不要要求一次全背。有一次,一個后進生經過一段時間努力,把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背出來了。背出來就鼓勵他,我給他打了100分。他高興地笑著跑回座位對同學說:“我得100分了!”
二、多給機會,消除自卑感
學生自卑感的產生主要有下面幾個因素:(1)經常遭受失?。唬?)有生理方面的缺陷;(3)缺少家庭或教師的關心。在課堂上后進生得不到老師的關心,比如當老師提問時,后進生即使把手舉得高高的,也不會得到“恩準”,久而久之,他們會情緒低落,心灰意冷,產生自卑。教師教學上要面向全體學生,備課時應設計難易不同問題,創(chuàng)造條件調動后進生的積極性。要多給后進生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參與討論回答問題。當他們有勇氣站起來回答就要給予肯定和表揚。一次,我在講《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時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誰能說說你為誰而讀書?”平時不愛講話的一位后進生把手舉得高高的。我示意他回答。他說:“是向周恩來一樣為我們的國家強大而讀書……”我表揚了他,鼓勵他繼續(xù)努力。以后每堂課他都舉手發(fā)言,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三、創(chuàng)設條件,增強交往
后進生不善交往,有的是在“眾星捧月”的環(huán)境中成長,形成在家任性,在外怯懦的不良習慣;有的學習成績差,感到自卑。如何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加強他們與同學的溝通,發(fā)展他們的交往能力呢?我做了兩方面的工作。1.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陬^表達是交往的重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通過看圖說話、看圖講故事來訓練。在班隊課上,通過輪流上臺講故事、猜謎語、背書等活動來訓練。2.強化同學間的交往。后進生接觸最多的是自己的同學,培養(yǎng)他們的交往能力,就首先讓他們從與身邊同學的交往開始。我經常組織他們開展四人學習小組活動、“一幫一”的對子活動,讓他們鍛煉發(fā)表意見的膽量,養(yǎng)成專心聽別人發(fā)言的習慣。此外,還開展游戲活動,同學互相“通電話”活動,培養(yǎng)后進生的膽量。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進生的交往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位過去不敢開口說話的差學生在一次班隊活動中用英語考大家:“‘我是中國人是什么意思?”博得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
四、多加鼓勵,建立自信
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孩子作為一個個體,不會存在一無是處的人,每個人肯定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有的孩子或許學習成績并不好,卻有很好的畫畫天賦,“上帝關了一扇門,肯定會給你開一扇窗的”。小學生年幼無知,最需要教師給予正能量的鼓勵與指導。因此,學生在校園活動中產生的“成功的喜悅”是一種自我了解,與孩子在活動中達到的實際水平并無直接關系,而與之密切相關的卻是老師、他人對他的“評價”。小學生即使進入少年期,也因為人生閱歷少而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準確把握,他們對“活動”中自己的表現(xiàn)具有多高的水平是不了解的,他們對“活動”中自己的表現(xiàn)的判斷,是根據教師、他人的“評價”做出的。因此,教師作為“活動”的評價者,老師鼓勵、正面的評價對孩子來說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即使孩子的成就是微乎其微的,或者是表現(xiàn)欠佳的,教師都不能用奚落、打擊的話語評價,不然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喪失自信心,甚至會給幼小脆弱的心靈留下陰影。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教師應該以多加鼓勵,以表揚為主。
不過,在多加鼓勵、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的同時,也不能單純地“大拇指”教育,不然只會讓孩子變得自負自傲。如果學生確實犯錯了,作為學生的導師,應該幫助孩子認識錯誤,用引導性、鼓勵性的話語教育學生努力改正。
五、給予信任,增強自信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會打掃衛(wèi)生、自理能力差,“公主病”“王子病”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F(xiàn)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舍得孩子干一點活,怕累了孩子、苦了孩子,導致不少家長常因為孩子年幼而包辦一切,正因為包辦過多,孩子就缺乏主人翁的責任感和自我約束力,從而養(yǎng)成了一個不接地氣的沒有自信心的心理。對此,教師應該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讓家長在家時多指導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上學期間,教師應視孩子能力的大小有意識地讓他們承擔一些責任,如讓學生拖地、擦黑板,清洗窗戶,布置班里的黑板報和學習園地。這樣做不僅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讓他們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得到自信,相信自己能做到,能做好!
自信心是孩子學習、生活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自信,不是盲目樂觀,也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有比較準確的評價,從而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來確定自己的志向與目標。因此,培養(yǎng)后進生的自信心,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職責。
作者簡介:林春英,女,1965年生,黎族,海南省三亞市人,廣東省江門電視大學 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