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偉玲
【摘 要】 要實現(xiàn)學生在品德課堂上的切實成長,可通過有效示范,使學生習得有用的技能;靈活引導,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德性;巧用思辨,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豐富手段,為學生延展學習的時空的策略加以實現(xiàn),力求學生的技能得到鍛煉,情感受到熏陶,德性得以提高。
【關鍵詞】 示范;引導;思辨;手段
課堂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主陣地。品德課堂應該具有生活性、活動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的基礎特征。就筆者觀察,當前一線品德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因教師對學科特征理解有失偏頗而導致的課堂教學目標繁多、學生活動浮于表面的現(xiàn)象。如何在品德課堂中讓學生得到看得見的成長?一次低年級品德課堂教研活動,給了筆者啟發(fā)。
一、有效示范,使學生習得有用的技能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要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fā)點??梢?,我們要針對學生生活中存在的真實問題,使他們習得有益一生的基本生活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保護牙齒、正確刷牙對學生來說是個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十分重要的生活本領。在執(zhí)教《好牙伴我一生》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學會刷牙的正確方法,教師精心準備了一個牙模。課上,教師運用牙模為學生示范刷牙的方法。從刷牙的部位到刷的次數(shù),指導得細致、到位。與以往指導學生刷牙時所用的方法:講解、看視頻、說兒歌等相比,這個方法操作更方便,也更直觀、真切、生動,給學生鮮活的感受,留下的印象自然就更深刻。從這堂課后面的體驗刷牙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以看出,有了之前切實有效的示范指導,學生基本都已掌握了刷牙的正確方法,沒有了生活中常見的刷牙馬虎甚至錯誤的行為。
另一位老師在教學《不玩火 防觸電》時,把課堂模擬成了火災逃生現(xiàn)場,指導學生在逃生時捂鼻、有序、快速尋找安全出口等逃生技能。從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看,逃生現(xiàn)場由凌亂到有序,這樣的指導切實增強了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了他們的自護和生存能力。
品德課堂中,教師在對學生的生活技能進行指導教學時要在指導方式、方法方面細細琢磨、不斷優(yōu)化,力求讓學生真正習得,從而健康、安全、快樂地生活。這樣的教學就是在有效助力他們成長。
二、靈活引導,涵養(yǎng)學生美好的德性
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德性是品德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對低年級兒童來說,實現(xiàn)這個目標更需要巧妙,切忌生硬地“塞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靈活的引導,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德性。
筆者執(zhí)教《餐桌上的學問》一課,讓學生在自主配餐的活動中學習、感知配餐學問。在試教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自主選擇、搭配食物時注意不到適量這個原則,有的孩子甚至為自己選擇了七八種食物。這反映出當前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節(jié)約食物的意識比較淡薄。于是,在組織學生對伙伴搭配的菜單進行評價時,我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關注對食物量的控制,并懂得適量選擇食物既有利于自身飲食健康,也體現(xiàn)出節(jié)約糧食的美德。
同樣在這堂課上,我設置了“為他人配餐”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在為老奶奶配餐時安排了肉類,我追問:“肉有很多種,你安排的是哪一種肉呢?”“是嚼得動的肉?!焙⒆淤|樸的話語引來聽課老師們的會心微笑。一個小小的追問讓學生懂得為老人配餐時要安排軟和一些的食物,巧妙地培養(yǎng)了他們關愛他人的美德。
三、巧用思辨,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
當前,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品德教學的熱點話題。我們要培養(yǎng)的不僅是會生活、擁有美好情感的兒童,更應該是有智慧的兒童。
一位老師在執(zhí)教《做最好的自己》一課時就在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方面進行了精心設計。在學生展示特長、對自我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她創(chuàng)設以下情境讓學生評價:面對班上的“書寫小能手”,莎莎小朋友想:我的字寫得不如她,我要好好練習,爭取把字寫好;陽陽小朋友想:我的字寫得不如她,可我跑步比她快,我不需要向她學習,做好自己就行。學生通過評價懂得面對優(yōu)秀的伙伴,要取長補短。至此,本課的教學目標看似已經(jīng)達成,但教師提出的一個思辨性問題把學生的思維推向了更深處:“如果是伙伴的個子高、聲音動聽這樣的長處,你也要學來嗎?”學生通過思考、辯論漸漸感悟到:寫字本領可以通過練習得到提高,但有些先天性的本領是無法強行獲得的,從這個角度說,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思辨是一種深度思維,它是學生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也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過程。在這個自主構建的過程中,學生的精神世界將不斷得到豐富。
四、豐富手段,為學生延展學習的時空
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離不開課堂,卻又不能局限于課堂。要讓學生更具靈性,就要讓他們不僅得法于課堂,更得益于課外。作為教師,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延展學生的學習時空。
執(zhí)教《餐桌上的學問》一課時,我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和兒科醫(yī)生進行現(xiàn)場連線,了解偏食的危害。這個和醫(yī)生面對面交流的環(huán)節(jié)很具現(xiàn)場感、真實感,同時兒科醫(yī)生的職業(yè)特性使她的話語特別具有說服力,所以學生在向醫(yī)生詢問偏食的害處時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提出的問題質量很高。他們問到:“我們平時吃的食物里都有哪些營養(yǎng)呢?”“如果偏食會怎樣呢?”在醫(yī)生答問的過程中,他們傾聽得特別認真。醫(yī)生所講的鮮活的病例給學生深深的觸動,他們脫口而出:“我們再也不挑食了!”第二天,我遇到了所執(zhí)教班級的班主任老師,她笑著對我說:“這兩天孩子們在食堂吃飯時挑食偏食、倒剩飯剩菜的情況好轉了許多?!?打破課堂的時空限制,整合資源,延展學生的學習時空,挑食、偏食這個當下兒童身上存在的較嚴重的飲食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通過與班主任老師的交流,我們商量、設計了一張就餐情況記錄卡,將學生每天的就餐情況進行記錄,在校就餐時請小組長記錄,在家請家長記錄,把對學生的習慣培養(yǎng)延伸到課外、滲透進生活。
總之,在品德教學中,做到有效示范,使學生習得有用的技能;靈活引導,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德性;巧用思辨,將學生的思維推向深處;豐富手段,為學生延展學習的時空,就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真實發(fā)生,也才能讓他們不斷走向深度學習,得到引領、得到發(fā)展,擁有看得見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