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中段
【內容摘要】本文立足于新課程標準之下,重點探討高中政治活動型課堂的打造途徑,具體包括體驗型活動課堂、議論型活動課堂、綜合型活動課堂,旨在為高中政治一線教育者提供一定的經(jīng)驗借鑒,切實有效的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水平,為學生政治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高中政治 活動型課堂
前言
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是素質教育理念踐行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與教學內容相承接的教學活動,達到學生理論能力培養(yǎng)和應用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融會貫通。《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社會活動”的課程教學要求,即要以“活動”為政治課程教學的全新理念,通過活動型課堂的構建為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設更為廣闊的空間,培養(yǎng)并提高高中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此,本文以高中政治活動型課堂的打造進行簡要分析與著重探討。
一、打造高中政治體驗型活動課堂
體驗型活動課堂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緊緊圍繞學生這一主體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參與中可以自覺主動的接受熏陶,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并將此與自身的能力發(fā)展、精神培養(yǎng)高效融合,達到學生順利體驗知識的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節(jié)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十九大為主題開展“回顧十八大,走進十九大”的課堂活動,于課前搜集與十八大、十九大的視頻資料,精心設置課堂教學方案,優(yōu)化課堂教學流程。播放“十九大開幕會”視頻資料、解讀“十九大報告關鍵詞”等,并且對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政治方面取得的優(yōu)異成果進行展示等等,使得學生感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獨特魅力,深入理解人民當家做主的本質內涵。隨后,學生可以根據(jù)教師所呈現(xiàn)的資料暢所欲言,表達自身感受,達到學生政治情感深化的效果。此外,還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模擬人大”的活動,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喜好扮演相應的政治角色,按照人民代表大會的流程執(zhí)行操作,并于會議召開后交流經(jīng)驗,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使得學生堅定自身政治立場。
二、打造高中政治議論型活動課堂
議論型課堂活動所選擇的主題要具有一定的爭議性,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主題進行獨立思考,與小組成員就自己所持觀點進行交流討論,其中所需要運用的方法主要有合作探究、獨立思考、問題驅動等,這對學生理性精神的樹立、是非辨別能力的培養(yǎng)、分析解決意識的強化具有積極的推動與促進作用。值得說明的是,在議論型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充當引導者的角色,把握課堂討論的整體節(jié)奏,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暢所欲言,促使活動方向朝著科學正確地方方向發(fā)展。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這一章節(jié)內容的講解之后,教師可以針對當前圣誕節(jié)氛圍濃厚,而春節(jié)的年味越來越淡這一情況生成本次討論的主要辯題,即“要不要過圣誕節(jié)”。教師擔任主席,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點分為正方和反方,正方認為需要過圣誕節(jié),反方則認為不需要過圣誕節(jié),通過多媒體播放的方式為學生講解辯論所需要掌握的技巧及規(guī)則,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做好辯論資料搜集工作,并與團隊成員就所持有的觀點進行交流協(xié)商,同時,辯論討論中,正反兩方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做出說明,還可以根據(jù)對方表達中所存在的缺口予以攻破。辯論結束后,教師要堅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原則對學生在本次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科學評價,評選出“辯論小能手”;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來看待這一問題,將“要不要過圣誕節(jié)”升華為“外來文化與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爭”的層面上,啟發(fā)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文化,強化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與歸屬感,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三、打造高中政治綜合型活動課堂
高中政治綜合型活動,側重于對高中政治各知識點的總結歸納,學生在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中自覺自主的將與之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整理,這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推動與促進作用。例如,在高中政治四本必修教材中,法治意識教育貫穿于教材的始終,因此,教師可以以“依法維權”綜合型活動開展主題,引導學生利用《政治生活》、《經(jīng)濟生活》中的相關知識點就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進行探討交流,并且簡要概述政府在消費者、勞動者維權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應該通過何種途徑進一步強化政府的職能。
同時,教師要樹立綜合型思維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活動開展方式,如運用矛盾的觀點解讀“法治與人治”、“法治與德治”的關系、應用聯(lián)系的相關知識點對比國內外法治建設等。此外,教師要明確自身在活動型課堂構建中的角色及地位,以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活動開展的主要目標,運用多種形式來為學生的學科能力提升創(chuàng)設條件,如為學生解讀法律條款、模擬政治活動等,或者邀請當?shù)卣畽C關人員來校講解,通過親臨課堂的方式來更好的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點的有效理解。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師要對活動型課堂的構建給予高度關注,立足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以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迎合高中生能力素養(yǎng)發(fā)展的客觀需要,以高中政治教材為藍本生成科學合理活動型課堂教學方案,最大限度的彰顯學生在政治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切實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達到深化學生學科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邱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活動課堂構建[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7,36(1):26-32.
[2]路丙輝.易操作·有實效·可推廣——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6):121-124+137.
[3]張慧玲.新課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活動研究——基于系統(tǒng)論視角的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4(5):46-48.
(作者單位:浙江省蒼南縣龍港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