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摘 要】中國民族聲樂是一種傳統(tǒng)的古典藝術,它反映了傳統(tǒng)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是中國人民精神和藝術的表象,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門藝術。民族聲樂的風格與方法是極其多變的,它植根于中國土壤,歷史名流傳唱,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當前文學藝術的發(fā)展,民族聲樂逐漸融入到各種表演形式和舞臺劇目中,受到很多社會群體的歡迎和青睞。本文主要從當代藝術理念和傳承角度出發(fā),對民族聲樂的風格和方法進行深層次的研究。
【關鍵詞】民族聲樂;風格;特點;方法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9-0077-01
從傳統(tǒng)角度來說,民族聲樂實際上是對我國一些傳統(tǒng)民歌、舞臺表演戲曲、曲藝唱法等藝術的刻畫,表達了我國民間藝術的表象和藝術氣息。其中,聲樂在此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由著名藝術家和演奏家經過傳唱和刻畫,總結了一系列的民族聲樂演奏方法。各種唱法的綜合,形成了民族聲樂獨特的風格和藝術形式,充分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民族聲樂藝術的特點,能讓聽眾充分體會音樂曲調表達的深刻情感。
一、注重民族聲樂的藝術形式,加強特點
民族聲樂是在長期藝術實踐中,中國人民通過自身對樂曲的感知和理解,初步建立的一種以中國文化為背景的藝術形式。我們一定要注重民族特點,加強各種聲樂風格的整合和運用,以民族語音為基礎,加強自身對音準的提高和技術的訓練,對民族聲樂的技術手法和表演應用規(guī)律進行一些實質性的分析,才能達到全身心放松,自身的心理素質也能得到鍛煉和提高,是以科學的發(fā)聲為原理的中國式歌唱藝術。
民族聲樂在演唱中有很多種方法,總的來說具有一種符合民族欣賞習慣和人們日常審美習慣的質樸感及親切感,可以融合各種親情、友情、愛情等元素,并具有民族的氣質和感情,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正是因為民族聲樂中融合了很多親切的感覺,容易被我國群眾所接受,聽眾能充滿對音樂的向往,不斷擴充音樂方面的理解和認知。歌唱者在練習時一定要具備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聲音才能達到輕柔、響徹透亮、集中表現(xiàn)等特點。
二、運用民族聲樂的氣息呼吸,不斷練習
“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理解到呼吸對于唱歌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大到擁有天籟之音的演唱家,小到普通的民謠歌手,都必須合理運用民族聲樂的氣息呼吸,調整自身的發(fā)音和節(jié)奏,找到適合自己歌唱的音調和規(guī)律節(jié)拍,并不斷練習,認識到良好的呼吸支持是歌唱的動力與基礎,通過各種各樣的換氣、調節(jié),才能循序漸進提高自身的歌唱技巧。此外,聲樂練習者在氣息運用方面,“聲”和“氣”必須協(xié)調平衡,具備良好的身體和身心狀態(tài),把握好換氣的節(jié)奏和規(guī)律,氣多聲少或氣少聲多都不行。在練習唱高音時,要注意換氣,而練習唱低音時,則氣息要略提,隨時做好提高音調的準備。只有把高音和低音全面融合在一起,聲音氣息做到快和穩(wěn),才能充分體現(xiàn)民族聲樂的表演特點和藝術氣息。
練習民族唱法要切身體會到一種民族情懷,同時也應該進行嚴格的呼吸訓練,在演唱練習時融入各種情感,營造那種人與人之間交往和交談式的親切氛圍。只有全身的細胞跟隨著呼吸和節(jié)奏不停感觸、不停融合,吸氣和呼氣肌肉群才能得到充分鍛煉,表現(xiàn)音樂最純真和最自然的內涵,形成民族聲樂的“條件反射”,真正做到一張口,全身的氣息就立即準備好,配合大腦,并能控制自如。
三、提高民族聲樂的吐字咬字,綜合發(fā)展
歌唱藝術是音樂與語音有機結合,只有提高民族聲樂的吐字和咬字準確度,達到聲樂和語言的完美統(tǒng)一,才能綜合提高音準水平,以便在演唱的過程中發(fā)揮出真實水平。民族聲樂是一種用來傳達人與人之間情意的綜合性藝術形式,這就表明,歌曲中的語言是歌唱的基礎,歌唱者必須保證每一個和聲與音調都能準確,并有效建立在語音基礎上,發(fā)揮民族風情藝術,付出實際行動,才能保證一場完美的當代民族聲樂演唱。
歌唱藝術直接受語音的影響和制約,在日常訓練中,歌唱者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要強化對各個聲部的音準訓練,遇到不懂的問題多與他人進行溝通,提升自身的音準效果。古今中外諸多著名聲樂家在聲樂訓練與演唱時,都十分重視民族聲樂歌唱的咬字吐字問題,比如明代的魏良曾經說過“曲有三經,字清為一絕,腔純?yōu)槎^,板正為三絕?!庇纱丝梢姡ё滞伦衷诿褡迓晿烦ㄖ械闹匾?。民族聲樂演唱者一定要把自身的語音語調滲透到歌唱中,咬字吐字清晰準確,字清意明,從而帶給聽眾美好的音樂享受。
民族聲樂是一種古典而又不失當前潮流元素的表演藝術形式。演奏家和歌唱家一定要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注重民族聲樂的藝術形式,加強特點的訓練和總結,并合理運用民族聲樂的氣息呼吸,不斷練習自身的演唱技巧,提高民族聲樂的吐字咬字能力,綜合發(fā)揮自身對民族聲樂的感知和理解,把民族聲樂提升到一個很高的藝術境界。
參考文獻:
[1]楊丹.中國民族聲樂審美探討[J].參花,2017,(2):12-14.
[2]張瑞紅.中國民族聲樂文化定位研究[J].音樂創(chuàng)作,2017,(8):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