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艷
摘 要: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體系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而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正處于打基礎的階段,能否打好這個基礎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只有先解決好過渡的問題、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才能提高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能力;實踐;興趣;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5-0033-01
在低年級“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的教學中,閱讀教學的任務是在充分估計學生學習潛能的基礎上提前閱讀,擴大閱讀量。同時,通過閱讀來掌握基礎知識,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體系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而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是幫助學生打基礎的階段,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發(fā)展?;谶@個認識,教師在進行拼音教學后,不應過早地去指導學生讀一篇篇文章,而應首先解決好兩個過渡問題。
(1)解決好直呼音節(jié)的過渡。拼音教學剛剛結束,由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直呼音節(jié)的水平參差不齊,在這個時候教師絕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提出不同的要求,加強訓練。對已經能達到直呼音節(jié)、書寫音節(jié),又能比較熟練地掌握漢語拼音的學生,著重讓他們練好拼音課文的閱讀,抄寫文章的句子,進一步熟練掌握音節(jié);對直呼音節(jié)還不夠熟練的學生,則要把教學重點放在繼續(xù)訓練學生提高直呼音節(jié)的能力上,抓緊時間逐個進行訓練。教師要通過具體的檢查指導,使學生盡快地提高直呼音節(jié)的能力,逐漸縮小班級學生之間的差異,為他們順利地閱讀打好堅實的基礎。
(2)訓練學生初步的朗讀能力。為了給進一步閱讀做好準備,教師應指導學生認真讀句子,短文應重點放在朗讀上,要求一句一句地讀通順、讀流利,防止“唱讀”,找順口溜讀。在通順讀、流利讀的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這樣做雖然放慢了教學進度,但是為學生順利地進入閱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以后大量的閱讀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并獲得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運用多讀少講、以讀帶講、以講促讀、講讀結合的方法,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閱讀實踐上,有目的地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在閱讀實踐中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
(1)讀好課題,理解題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一開始就要做到步驟明確、要求具體,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明確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要求。學生接觸成篇的文章時,教師就要讓他們知道文章的題目是什么,從題目中初步了解文章所寫的內容。例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教師要讓學生從題目上知道這一課寫的是小蝌蚪找媽媽,怎樣找到的媽媽,媽媽是誰,要了解真相就要認真讀課文。在學生認真讀完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初讀課文就是學生朗讀之前自讀全文,要求他們一句一句地讀連貫,改變那種教師范讀、或者學優(yōu)生領讀的方法。教師可采用讓學生自己試讀的方法,讀完再想一想,全文寫了什么事。學生只有在自己試讀的過程中逐漸熟練,能直呼音節(jié),能在讀中理解內容,才能達到在讀中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目的。否則,學生難以做到對全文的感知。如剛上一年級的學生,聽覺條件反應比較敏感,教師應該讓學生多閱讀,而不是走過場。
(3)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再讀課文的要求,理清文章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例如,《熊媽媽收菜》一文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熊媽媽帶著小熊去收菜,第二自然段告訴人們蘿卜的根最好吃,第三自然段寫白菜的葉子好吃,最后一段告訴人們西紅柿要吃果實。這篇文章的思路比較清晰,通過熊媽媽帶著小熊去收菜的故事,使學生知道不同的蔬菜吃的部位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在學生基本掌握文章內容之后采用了兩步:第一步,學生一段一段地讀課文,讓學生想每段寫了什么,并且一邊想一邊讀,并一一回答,教師把學生的回答寫在黑板上。第二步,在學生熟讀并概括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思路,讓學生從文章的內容中初步知道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的順序就是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思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特別是剛入學的低年級學生就更難了。因此,教師可采用一些簡便的方法,讓學生知道讀課文要把握課文的思路,能明白多少是多少,不明白的在以后的閱讀中逐漸熟悉和了解。
(4)分段讀課文,讀懂每一句。分段讀課文時,學生先要認識逗號、句號等標點符號。比如,教學《熊媽媽收菜》一課時,教師對分段讀提出了明確要求:一要連貫地讀出每一句,二要分清每段有幾句話。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連貫地讀,達到讀時不破詞斷句。比如,這句話可以這樣讀:熊媽媽/帶著小熊/到菜園/去收菜。教師可以范讀,也可以師生一起讀,還可以找學生一句一句地讀。
總之,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朗讀和理解句子內容、認識更多的字,而且有利于學生掌握讀書的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冬月.低年級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問題研究[D].渤海大學,2015.
[2]王新榮.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初探[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