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思
【摘要】多媒體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反之,會降低教學效率。筆者通過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應抓好多媒體與課程整合的點。這個“點”找正確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找點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利用多媒體激發(fā)興趣、形象呈現(xiàn)、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懸念、啟迪智慧。
【關鍵詞】多媒體 整合 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091-01
現(xiàn)在我們可以把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應用于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而,多媒體運用得當,可以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反之,不僅對我們的教學沒有幫助,而且還有害處。如,一個自認為電腦特別厲害的老師,制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他為了使課件更加美麗,在課件的右下角放置了一個GIF格式的動畫圖片用于裝飾。下課時,就聽學生在議論,一學生說老師的課件上的小猴子(就是老師放在右下角的GIF圖片)一節(jié)課翻了53個筋斗,另一個學生說是55個。這兩個學生爭論不休,不知誰對誰錯,竟然去問這位上課的老師。所以,這個用于裝飾的動畫圖片竟然成了孩子們上課時關注的對象,這個課件就有害于我們的課堂教學了。如何運用才能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呢?我認為關鍵是要找準多媒體與課程整合的點。這個點找準了,才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提高教學效率。
一、激發(fā)興趣,樂于學習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學生學習更是如此,因此,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我始終不忘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如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先帶領學生認識生字詞,然后課件中把生字詞用小樹葉或白云遮蓋住一部分,讓學生猜是什么字或什么詞語。因為低年級學生對“猜”這一小活動非常感興趣,猜對的同學往往會有一種成就感,能及時地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二、形象呈現(xiàn),把抽象知識形象化
在日常教學中,有許多事物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難以理解,這時老師如果能以多媒體形象地展示出來,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如在教學《月光啟蒙》時,文中有一個詞語:篩大米,我問學生見過“篩子”嗎?學生都說沒見過。這時我出示了篩子圖片,并用簡潔的話語簡述篩子的作用,學生很快就明白了。
新課標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在低年級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形象思維占主流的階段,所以在低年級的教學中,用多媒體把離學生生活較遠的事物形象地展示出來,往往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特別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一些象形字可以用動畫演示的方式,學生很容易就能記住字形;生字的筆順運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學生邊看邊書空,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并不是什么都應該展示給學生,這樣往往會阻礙學生抽象思維的發(fā)展。
三、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距離
余文森教授在《為什么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學情境有什么意義》一文中指出: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
在教學《七律 長征》一文時,由于現(xiàn)在的學生對長征了解較少,所以在理解詩意時總顯得很膚淺,特別是在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時,由于學生對紅軍巧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兩次戰(zhàn)役缺乏了解,所以對詩中的“暖”和“寒”不能正解理解。因此,在上課時,我用幾分鐘的時間播放了這兩場戰(zhàn)役的視頻,學生很快就能理解了“暖”字寫出了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愉悅心情,而“寒”字寫出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四、設置懸念,引發(fā)閱讀期待
懸念,在我國古典小說里叫“扣子”,往往是在情節(jié)發(fā)展到高潮時停下來,讓我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事如何”,以引發(fā)我們閱讀或聽講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就是要巧妙地設置一個“扣子”,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在教學《“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時,一開始,我播放了課文錄音,當放到“湯姆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很大的鱸魚,這時耳邊卻傳來了爸爸低沉的聲音:‘孩子,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到這兒,我把以下的錄音刪了,設置了一個“扣子”,只見同學們個個都睜大眼睛看著我,希望能聽完這個故事。
“想知道爸爸為什么要讓湯姆把大鱸魚放掉嗎?”
“想知道。”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答道。
“想知道就請把課本翻到108頁接著讀下去?!蓖瑢W們便迅速翻開書,認真地讀了起來。
五、增大容量,啟迪智慧
利用多媒體,可以簡化教學流程,加快教學節(jié)奏,增大教學容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口語交際《介紹世界名城》時,由于課本中只給我們簡單的城市名稱與城市的雅號,如“沙漠古都”開羅等九個名城,沒有更多的知識背景,學生們不容易記住,就是記住了,也只不過是死記硬背罷了。且沒有知識背景,怎么介紹呢?于是,我和同學們一起從網(wǎng)上搜索了相關的資料,展示給學生,學生們有了知識背景,介紹就有聲有色了。
再如,教學《水上飛機》一文時,課文中介紹了四種水上飛機的作用,其實水上飛機的種類遠不止這四類,于是我讓同學們從網(wǎng)上查找相關水上飛機的資料,擴大學生們的知識面,同時啟迪學生:如果讓你設計一架水上飛機,你會讓你的水上飛機長什么樣子,有哪些功能?于是,一篇篇佳作從同學們的筆下誕生了。
綜上所述,我們?nèi)绻苷覝识嗝襟w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點,恰當?shù)厥褂枚嗝襟w,就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快樂而主動地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2]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