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連洋
摘 要:物理實驗可以幫我們判斷事物的真?zhèn)?,檢驗所提出觀點的對錯,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目前中學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并不能很好地適應和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長期存在著重課堂、重理論、重做題的現(xiàn)象,而對于一些必要的學生動手實驗,卻往往處于被忽視的邊緣,因此本文就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些許問題提出新的見解,以期有利于實驗教學的更好開展。
關鍵詞:實驗教學;重要作用;新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6-006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6.040
一、中學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
1.缺乏對實驗的重視。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普遍存在著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的思想,使實驗在教學中的應有作用難以充分發(fā)揮。
2.實驗器材不足。這是大部分中學尤其是農村中學普遍存在的問題?,F(xiàn)有的實驗器材損壞嚴重,多數(shù)器材老化,使得物理實驗教學不能正常開展。一些實驗探究活動,如研究電磁感應現(xiàn)象、研究焦耳定律、探究海波的熔化等,并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體驗需求。
3.實驗教學存在應付現(xiàn)象。去實驗室授課的節(jié)數(shù)少得可憐,學生到實驗室大部分是報著玩耍的心態(tài),對于實驗不求甚解,在實驗室紀律也較渙散,喪失了對實驗的本真趣味,更多的是為完成任務而去驗證實驗結論。
4.實驗開出率低。究其原因:一是課程安排比較緊張,而隱形的考點多,實驗占用的時間較多,教師從而有重上課而輕實驗的做法;二是任課教師對學校的儀器情況不是很了解;三是實驗管理員積極性差,與任課教師交流少,使得實驗器材利用率低下。
二、對實驗教學的新思考
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曾經說過:“中國的學生學習非??炭啵A知識豐富、扎實,且善于考試。但他們卻普遍存在著動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問題等缺陷?!边@與我國自古以來長期的選拔性考試制度不無關系。因此,如何才能在現(xiàn)有的教學環(huán)境下,找到更好的切入點,使大家對實驗足夠重視,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這便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
(一)要在實驗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
介紹物理實驗過程和步驟,往往要占用很大一部分時間,我們可以事先將實驗操作過程錄制成一段小視頻,在實驗課中播放給學生觀看,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有利于學生實驗課的有序進行。同時,實驗中一些宏觀的、微觀的、極快的和極慢的實驗現(xiàn)象,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現(xiàn)。例如,為了看清“牛頓管”中的羽毛和錢幣是否是同時下落,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處理,慢鏡頭播放,這樣既清楚又快捷,效果更好。
(二)要切實重視演示
演示實驗具有直觀、顯而易見、易操作等特點,常常會給學生以意想不到甚至震撼的效果,對于演示我們要創(chuàng)新,除了教材上規(guī)定的演示實驗外,甚至一幅圖、一段話、一個定理,我們都可以利用生活中現(xiàn)有的條件創(chuàng)造出實驗來進行演示,從而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同時要重視過程,要引導啟發(fā)學生不斷觀察和思考,不斷向學生發(fā)問。例如,學流體的壓強一節(jié)時,把兩張紙貼近,然后再吹開,提問學生為何吹不開?為何越吹越緊?能不能用流體壓強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這樣不斷發(fā)問,使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逐步將答案獨立思考出來,這樣很好的鍛煉了思維。
(三)要切實加強分組
分組實驗是物理實驗中的合作體驗性實驗,也是實驗課中的重點,可我們往往是,非等到不可不做的情況下或者說不做就沒法更好考試做題的情況下,才給學生安排一兩節(jié)實驗課到實驗室中去做,這是遠遠不夠的,也違背了物理以實驗為基礎的本質。
首先,要變部分演示為分組。在實際實驗中有相當一部分演示實驗可轉化為學生的隨堂實驗。例如,在講解牛頓第三定律時,可以讓學生分成許多小組,對拉兩個勾掛在一起的彈簧秤,在逐漸改變拉力大小的同時,發(fā)現(xiàn)兩個彈簧秤上的示數(shù)始終是相同的,而且方向相反。這樣學生自己就可以從切實的操作中得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加深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
其次,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分組實驗,大部分是先知道物理規(guī)律,通過實驗去驗證規(guī)律。在常規(guī)的課堂中,大多數(shù)教師往往也都是先講解原理和步驟,然后再把所觀測到的現(xiàn)象和結論總結出來,最后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地重復驗證。這樣由于聽得多感受少,學生就失去了對實驗的興趣和神秘感,進而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我們可以試著讓學生自己去做去想,合作完成并填好實驗報告,真正使學生在“傳、幫、帶”的過程中體驗到實驗的樂趣。
最后,還要加強實驗的生活性。我們教學的目的是實用,物理實驗在這方面的作用更突出。例如,學到磁性材料時,要讓學生能從我們平時所用到的錄音帶、公交卡、銀行卡等材料中去開創(chuàng)實驗。
(四)要加強課外小制作
課外小制作是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補充,它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其對實驗的濃厚興趣。教材中的“做一做”往往具有取材容易,便于操作,貼近生活的特點,這能極大地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例如,制作土電話,學生就很有創(chuàng)意,用喝過飲料的易拉罐一頭鉆上孔,再用直導線將兩個易拉罐連接起來,學生在課上可以相互體驗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于固體傳聲的深刻認識。再如,制作小孔成像簡易裝置,只要用一個圓柱體一頭蒙上半透明膜,另一頭開一個小孔就可以完成,利用它可以很好的分析所成像的特點,有利于學生濃厚興趣的培養(yǎng)。同時,還可以在學生中廣泛開展評獎競賽活動,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動手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彭瑞雪,呼力雅格其.試論中學物理實驗的開展[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3(2).
[2] 覃金安.淺談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J].才智,2010(1).
[3] 李金英.培養(yǎng)物理師范生的物理實驗教學能力[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09(11).
[4] 何晶.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17).
[責任編輯 胡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