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泉英
摘要:隨著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穎的教學理論,活潑有效的教學方式,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為我們創(chuàng)建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提供了條件。打造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是來自于教師對教學方法的不斷摸索、創(chuàng)新,使教學既生動有趣,又具有實用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3-0116-01
隨著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穎的教學理論,活潑有效的教學方式,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為我們創(chuàng)建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提供了條件。打造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是來自于教師對教學方法的不斷摸索、創(chuàng)新,使教學既生動有趣,又具有實用性。下面,我談一談創(chuàng)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幾點體會。
1.準確把握特點
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學生其學習特點也是不同的,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并準確把握低中高段學生的學習特點,針對該年齡段學生的實際設計教學,才能使教學更具針對性,課堂教學才能有效。如小學生喜歡游戲和娛樂。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地設計歌曲、比賽、角色表演、游戲等形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學習動力會更足,教學效果會更為有效。
2.關注情感態(tài)度
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更具實效性。因而,教師應當充分關注并有意鞏固和保護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如學生初學英語時,好奇心強,積極性高,教師應當善表揚多鼓勵,充分樹立并保護學生的自信心。一個階段后,學習遇到困難或學生受到挫折時,教師要充分理解寬容,適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引導學生刻苦用功,有疑惑及時解決,當天的任務要當天完成,不留漏洞。尤其對于學困生,盡可能多地給予關愛,指導要耐心細致,多加肯定與鼓勵,不歧視放棄,幫助其消除自卑,如此這般,才能帶給他們繼續(xù)學習的勇氣與信心,才能讓他們愛上英語這門學科。
3.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用英語語言工具交際,教學重點應著眼于培養(yǎng)運用英語的能力上。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學習運用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提供聽覺、視覺等感性認識的機會,利用游戲或情境表演,讓學生有表達語言的機會,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及分析能力,提高運用交際能力。教學中創(chuàng)造條件讓課堂練習情景化,鼓勵學生口語表達時有表情,并伴以手勢動作模仿、問答和復述,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利用文中語句表述思想、體會及自由作文等實際操練,引導學生仔細聽傾,認真觀察,把握語言交際的時地、內容、方式和情感,模仿說、寫,靈活地運用所學過的語言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真正地掌握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4.培養(yǎng)聽說能力
小學英語教學必須注重對學生開口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對于努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尤為重要。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并對他們進行大量、反復的語言訓練。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必須把培養(yǎng)聽說能力擺在首位,堅持對學生進行經常的持久的足量的聽說訓練。(1)采用對話表演。模擬教材中的對話材料,分角色表演對話。(2)積極開展情景會話。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情景,由學生自編對話,或在小組內自由對話。(3)定期進行專題說話。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教材內容確定會話專題,如介紹人物、班級、學校、家庭、房間等。(4)自由會話。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隨意自選話題說話或會話,逐步養(yǎng)成日常聽說英語的習慣。另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盡量采用英語組織教學,以增加聽說機會,努力創(chuàng)設英語會話語言環(huán)境,既能鞏固所學語言知識,又可發(fā)展所學語言材料,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語境,提高所學知識的復現率,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
5.重視學法指導
小學英語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必須滲透學法指導,學生依此學習,便能形成技巧。一是教學設計時,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對學生所學知識掌握和運用得如何;學生如何學習,方法是否科學;他們的困惑需求是什么……教師要了然于心,以便在教學中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二是學習進程中,要分步驟、分層次開展學法指導。課前要明確預習目的,借助辭典掃清障礙,跟讀錄音模仿朗讀,標注重點疑點。課中通過對語言的感知、體會、分析、理解和訓練,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學會帶著問題聽課、抓住要點和重點思考,積極發(fā)言展示、參與課堂活動。課后梳理復習,及時消化鞏固所學內容;并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提升實際應用能力。
6.開展合作學習
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落實小組合作學習。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以小組為單位,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小組成員一起學習、探索、討論的一種互助性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
6.1合理分組。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為了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有所發(fā)展,組與組之間能夠公平競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運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并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這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基礎。
6.2明確職責。
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有學生無所事事的問題,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教師在分好組的同時,就應根據學生自身能力,為他們分配適合的角色,如選擇綜合素質高、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選擇口語表達能力好的學生擔任匯報員等,以確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促使學生共同發(fā)展。
6.3布置任務。
學生展開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討論、解決教師提出的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這些問題必須目的明確,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不能將所有問題都設計成合作學習任務,應從中提煉一些有難度、有挑戰(zhàn)性的需要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問題,讓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共同分析、討論,以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