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團體箱庭治療的個案分析,探尋此療法對人際交往障礙高職學生的改善作用。方法 對求助于學院心理咨詢中心的學生使用《人際交往能力問卷》進行評估,選擇其中評分較低的5人,連續(xù)進行5次團體箱庭治療。分析5次箱庭治療中的自我像、主題意義,討論團體箱庭對人際交往可能的作用。結果 5位學生的自我像在治療中均出現了一定的變化,自我像的意義也從孤立的個體發(fā)展為團體的參與者。
結論 團體箱庭療法對學生人際交往障礙有一定改善作用,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設。
關鍵詞:團體箱庭;人際交往障礙;高職學生
隨著校園心理事件的頻繁發(fā)生,學生心理健康這一問題快速進入公眾視野。校園是一個小型社會,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以及學生在進入社會后都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但處于心理發(fā)展階段的他們還不能很好的解決人際交往中所遇到的問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里幫助學生改善不良的心理問題,是我們校園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不斷探索的。
箱庭療法是20世紀50年代由多拉·卡爾夫在分析心理學、世界技法和東方哲學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的一種心理治療技術[1]。其主要內容即為求助者在咨詢師的陪伴下,利用各種沙具在沙盤中制作場景,用來表達求助者的潛意識,利于發(fā)現求助者存在的問題。箱庭療法在引入我國后,由張日昇開發(fā)了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2]。國內的教育工作者嘗試將團體箱庭療法引入學生工作中[3],故本研究希望利用團體箱庭治療,幫助有著人際交往問題的學生思考并發(fā)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利用箱庭特有的治療模式,記錄過程中的個體變化。
1.對象、方法及數據處理
1.1對象 對有著人際交往困難并求助于學院心理咨詢中心的5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能力問卷》評估,確認存在一定人際交往障礙后納入治療。
1.2方法
1.2.1工具與量表 工具包括:規(guī)格為57×72×7(cm)的沙箱,內側底部與側面均為藍色,箱內沙子為潔凈的黃色海沙;各種類別的原型模具共1000個;數碼相機一臺;團體箱庭記錄表,用于記錄箱庭操作過程;抽簽盒,用于決定每輪的成員順序。
量表使用魏源編譯的《人際交往能力問卷》。采用 1~5 五級記分; 得分越高表示該維度能力越強,反之越弱。
1.2.2操作步驟
①5人一同進行治療,共5次,治療間隔7-10天,每次治療討論時間為1-1.5h。
②使用抽簽盒確定每次治療的成員順序,一次操作共進行5輪物品擺放,每位成員只允許執(zhí)行一次動作,即放入一個物品或移動一個物品,也可選擇放棄,但不得將他人已放入的物品移出沙盤。
③治療過程均有專業(yè)人員陪伴,并準確記錄每位成員的動作,在治療結束后,每位成員需闡述本次治療的自我像及自我像的含義,在最后需共同為本次治療定一主題,簡述其意義。在此過程中咨詢師不做任何指導性的意見,以陪伴和傾聽為主,當成員們停滯不前時給予適當引導即可。
④結束后再次進行《人際交往能力問卷》評估,記錄治療前后的數據變化。
⑤分析5次治療中,成員的自我像變化及意義。
2.結果:
2.1數據分析:比較實驗前后五位成員的《人際交往能力問卷》總分變化情況,可見5人的實驗后得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2箱庭分析:分析5位成員在5次團體箱庭治療中的自我像變化情況,從中發(fā)現個體在人際交往中的改變
①第一次治療:每位成員均選擇了和自身特性接近的沙具,也跟多的是在表達自己的狀態(tài)。鄭某希望自己是一棵樹,能讓這個環(huán)節(jié)有點生氣。林某認為自己是一位公主,待在一個受保護的環(huán)境中不想出去。陳某在此環(huán)境中放入了自己的目標。黃某把自己比作時間,不停的在流動變化中。前四位成員在本次治療中均未見明顯互動,第五位柯某雖然將自我像放在了林某附近,但是在總結討論時,發(fā)現其自我像背對所有人。本次治療討論時,咨詢師引導成員們討論互動性與向心性的問題。
②第二次治療:本次團體箱庭的自我像分析中明顯發(fā)現,成員之間開始出現了一些互動的行為,鄭某出現了創(chuàng)造性行為,將自己作為本場景中的一個開拓者。林某則出現了觸摸并制作水源的行為,說明她開始探尋其潛意識層面的東西。陳某的球員正和柯某的兔子開心的交談中,柯某也表示,兔子與球員的互動讓她自身感覺很快樂。黃某則是一輛要去接總統(tǒng)的車,他希望能帶著總統(tǒng)去他想去的地方。
③第三次治療:成員之間構成了一副田園景色,開始出現了付出的動作,比如林某的山和柯某的船。陳某則直接表達想與他人一起的愿望。
④第四次治療:在本次箱庭的治療中,可以明顯感受到成員的自我像開始出現了溫度,彼此之間的互動更為緊密,林某、陳某、柯某已經在一起快樂的“踢球”,鄭某和黃某也在附件陪伴著。
⑤第五次治療:在本次治療中,成員之間又開始顯得安靜了,所描述的自我像都帶有“靜”這個字,但通過成員的敘述我們可知,成員們都在團隊中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位置,能夠沒有壓力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討論
通過本次實驗我們發(fā)現,團體箱庭療法對學生的人際交往障礙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學生的自我像通過治療均發(fā)生著積極的變化。這種療法能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在團體中的問題,又能將存在的問題直接展示在學生面前,而學生如果要解決箱庭中呈現的問題,就必須思考如何改變原有的交往模式。當所操作的箱庭作品發(fā)生改變后,相應的現實問題也會一同發(fā)生變化,這就是治療的核心內容。
參考文獻:
[1]Kalff, D.沙游在心理治療中的作用[M].高璇.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5
[2]張日昇.箱庭療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68-182
[3]張雯,劉亞茵,張日昇.團體箱庭療法對人際交往不良大學生的治療過程與效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2):264-265/268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廳青年教師科研項目(JAS150994)
作者簡介:楊珺(1989- ),女,龍巖,碩士研究生,助教,主要從事臨床醫(yī)學、心理學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