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科
摘 要: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為生活服務。中職德育課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把握時代脈博,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讓生活走進課堂,將課堂引向生活,讓中職德育課充滿生活色彩,使中職德育課教學充滿鮮活的生活氣息,彰顯德育課的魅力。本文擬從堅持以生為本、采擷日常生活、關(guān)注校園生活、留心社會生活等角度分析如何讓中職德育課充滿生活色彩。
關(guān)鍵詞:中職德育課 生活色彩 充滿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為生活服務。但是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中職學校的德育課往往是純粹的理論說教,忽視學生作為個體的情感需求,忽視學生生活的經(jīng)驗,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達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要改變這一狀況,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把握時代脈博,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讓生活走進課堂,將課堂引向生活,讓中職德育課充滿生活色彩,使中職德育課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促使學生“入情入味”的感悟、體驗生活,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和諧發(fā)展。
1 “生活色彩”前奏曲:堅持以生為本
以生為本,實現(xiàn)“教本位”向“生本位”的轉(zhuǎn)移,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當代教學的主流。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構(gòu)建民主和諧的“生本型”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將學生、課堂、教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把鮮活的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去認識、體驗,使他們在生活世界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學會生存,促進發(fā)展,做到“視生如友,教學相長”,才能產(chǎn)生“唯恐聆聽之不周,不知鈴聲之既響”和“真情所至,頑石為開”的教育效果。
2 “生活色彩”一重曲:采擷日常生活
中職德育課所要揭示的道德觀、價值觀等與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學生已有十多年的生活經(jīng)歷,這種學生自我擁有的智慧之源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對于那些與中職德育課理論相一致的生活經(jīng)驗,在教學時若能合理的利用,則可以起到“順水推舟”的作用;對于學生而言,則如親臨其境,產(chǎn)生親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便于學生更好的認知新知識。例如,在教學《經(jīng)濟政治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一課《商品的交換與消費》中《價值規(guī)律》這一知識點時,我要求學生調(diào)查一些商品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當時正值蘇寧電器和冠超市入駐大田,有的學生說那幾天蘇寧電器價格比平時便宜得多得多,購買者人頭攢動;有的學生說冠超市海鮮大優(yōu)惠,導致市場上人們對肉類需求大為減少……最后我引導學生對照書本進行總結(jié),學生懂得了價格變動特別是互為替代品的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通過這種形式學生不僅把課堂當作吐露自己心聲的場所,養(yǎng)成參與課堂的習慣,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且?guī)熒诔錆M活力的課堂里相得益彰,學生在與生活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中獲得了整體發(fā)展。
3 “生活色彩”二重曲:關(guān)注校園生活
校園是學生們最熟悉的場所,校園生活是學生們最感興趣的題材。教師要特別關(guān)注學生的校園生活,要善于發(fā)現(xiàn)校園內(nèi)的生活素材,要善于引導學生參與校園活動,把校園問題與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校園生活搬進課堂,讓學生覺得中職德育課與他們的生活很接近,對他們的生活很有幫助,促使學生的內(nèi)在情感因素產(chǎn)生共鳴,學生的熱情才能得到釋放,個性才能得到舒展,教師的教育工作才能得到最大化和最優(yōu)化。例如,在教學《經(jīng)濟政治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一課《商品的交換與消費》中《生活消費》這一知識點時,我以“中職生如何利用毎個月200元國家助學金進行消費”作為切入點,由于充分關(guān)注中職生在校生活,有效地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內(nèi)心世界存在的各種消費心理猶如打開的“閘門”交匯碰撞,有的說,看到有同學買了名牌手機,利用助學金又向同學借了800元錢也買了一款高檔手機,到現(xiàn)在也還沒還清所欠同學的錢;有的說,利用助學金跟風隨大流買了件衣服結(jié)果一點也不喜歡……此時,學生已完全進入情境之中,我因勢利導直奔主題:作為在校生,怎么做個理智的消費者?經(jīng)過學生對教材的探究,以及教師的點評、歸納,學生對樹立正確消費觀自然而然地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梢?,把學生的校園生活移入課堂,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心理的需要,有利于形成教與學的默契配合,讓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獲得知識,使課堂少了說教,多了真實,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4 “生活色彩”三重曲:留心社會生活
社會生活是一座大熔爐,為人們的社會實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教師要以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學生能夠感受到的,并且能夠積極參與進去的社會生活為主題,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探尋生活、感悟生活,使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回歸,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真正實現(xiàn)知識的內(nèi)化,切實提高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和素質(zhì),德育課的理論知識才會因此變得“有用”和“有效”,不再是紙上空洞的說教。例如,在教學《經(jīng)濟政治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三課《個人的收入與理財》中《投資理財方式》這一知識點時,我課前要求學生搜集、調(diào)查當前社會生活中存在哪些投資理財方式,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儲蓄存款、股票、債券、保險是常見的投資理財形式,有的學生則發(fā)現(xiàn)投資黃金、古董有時也能增值……課堂中引導學生分析各種投資工具的收益與風險,學生懂得了投資理財時要做到理性投資,“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藍子里”;課后要求學生嘗試做次家庭理財專家,幫助父母擬定一份理財方案。由于將行為體驗與認知活動有機結(jié)合,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空前高漲,學習熱情和潛能得到了最大釋放,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渠哪里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學是生活的內(nèi)容,生活是教學的源頭。我們要構(gòu)建生活化的德育課教學,做到“用生活來教育”,善于運用生活中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把生活變成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關(guān)注和踐行生活,引導學生將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使中職德育課教學充滿鮮活的生活氣息,彰顯德育課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陳旭遠.新課程新理念〔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候勝華.讓中職德育課充滿生活色彩〔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
[3]陳芳.打造中職有效德育課堂〔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