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靜
摘要:當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來構建新型教學模式,促進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是教育技術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核心話題。是人們研究的熱點。討論式教學法作為一種常用的方法在教學中應用頻率很高,其優(yōu)越性是顯而易見的,能比較充分地體現誘思探究的理論思想。
關鍵詞:初中政治;討論學習;政治教學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經常與學生討論問題,啟發(fā)學生思維,傳授有關知識?!抖Y記·學記》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當前新課程改革,要求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課堂討論教學法與這一要求相適應,正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
然而,在當前的課堂討論中,有些討論無法開展,也有一些討論,場面上很熱鬧,學生說說笑笑,而實際上,學生沒有認真進行思考探究,討論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筆者以為,只有充分做好選題、準備、調控、總結諸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才能真正實現有效討論。
一、堅持正確的課堂討論原則
1.民主性原則。即討論中要有和諧寬松的民主氛圍,以讓學生心情愉快、思維活躍、無拘束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其間,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讓學生當裁判,評價結果。學生在輕松平等的氛圍中參與討論,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造意識,積極思考問題,踴躍發(fā)言,使課堂討論達到最佳的效果。
2.全面性原則。即課堂討論活動必須做到全員參與,面向全體。教師在課堂討論中提出的問題應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能引起學生興趣,觸發(fā)學生思維的靈感,有適當的坡度。既要突出“點”,又要照顧到“面”,做到點面結合,難易得當,使思維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使課堂討論過程真正成為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過程。
3.有效性原則。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yǎng)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熱愛。”因此,要提高課堂討論的質量,教師先要保證討論內容有一定的思維價值,能促使學生進行全面的、多角度的思考。
4.鼓勵性原則。由于年齡和閱歷等因素,學生認識問題往往帶有片面性,他們的發(fā)言或對、或錯、或深刻、或膚淺,對此,首先,教師應當肯定其主動表達的勇氣和可取之處。其次,針對學生不成熟的或錯誤的發(fā)言,教師應以誠摯的態(tài)度去點撥、指導,令其心悅誠服,積極主動地接受正確的觀點。
二、精心預設是有效討論的關鍵
(1)老師要充分估計學生討論時可能提出的看法和問題,事先做好引導的準備。老師要廣泛閱讀相關資料,對討論中可能出現的種種答案有個大致的判斷,并做好分析評判的準備。有的老師課前不精心預設,遇到學生提出的新的見解,自己也說不清楚,敷衍塞責,這既不是科學的態(tài)度,更會嚴重損害老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和形象。唯有精心預設,才能準確解答課堂討論中的生成性資源,使“生成”成為課堂的亮點。
(2)要指導學生自學與討論題目有關的教材內容,指導學生搜集相關的材料。觀點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建立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的。在教學《保護環(huán)境》一課時,我要求學生集思廣益,討論政府在環(huán)保方面該如何作為。我事先要求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上網調查,實在沒有條件的,進行家庭調查,問問父母,了解一些做法,在此基礎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結果因學生準備充分,發(fā)言相當活躍。
(3)要事先進行恰當的分組。我一般把學生按五到六人分成一組,讓學生自由組合,每組設一組長,負責召集、協調和記錄,在發(fā)言時,每組至少有一名代表發(fā)言。由于是大家自由組合,所以各組之間競爭意識很強,討論氣氛很熱烈。
三、定向式討論和自由式討論
定向式討論是指教師事先確定好討論主題及方向,組織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后,循序漸進的討論分析問題的一種討論方式。這種方式的進程為:主題定向——列出相關的問題展開討論——適時點撥——歸納小結。它有緊密圍繞主題、方向明確的特點,對于較復雜的問題或案例分析題都可以采用這種方式。自由式討論就是把著眼點放在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上,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索,發(fā)揮想象和聯想,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掘思維能力的一種討論方式。這種方式沒有固定的程序,讓學生演主角,自己定題并作答,以求獲得多樣、變異、獨特的答案,答案不要求千篇一律,這將使學生處于興奮的活動狀態(tài),定能進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
四、初中政治課堂開展討論式教學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通過對討論式教學法的實踐,我總結了上述經驗,但同時也發(fā)現了,在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討論式教學法,應該像市場,管理那樣,“放而不亂,管而不死”。所謂“放”,就是老師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講究課堂民主,不搞一言堂。讓學生在平和的氛圍中學有所得:教師作為討論課題的組織者,要采用“拋磚引玉”等方法,盡快使學生進入討論課題的角色:在討論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并不是說教師就不起作用,聽之任之。相反,教師在整個討論的過程中要起到一個“暗線引領”的作用,合理調控討論過程,一堂討論課的成功,教師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對他們的發(fā)言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不打消他們的積極性,搓傷他們的自尊心。
活動討論法在開發(fā)學生智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有較大的優(yōu)勢。它是以學生為中心,導師為載體,使學生通過推理、分析反復運用已學知識而達到訓練學生自學能力、推理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能力的目的?;顒佑懻摲ㄓ欣诮鉀Q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自學技能的獲得,這將有利于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教育目標的實現,從而滿足當今與未來社會的需要。但我們也應注意到活動討論法的局限和缺點。它要求時間要充裕、討論主題要明確、學生基礎知識牢固。因此,如何將活動討論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應用在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將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進行課堂討論教學必須精心準備、周密籌劃、有效組織、科學總結,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恰當運用課堂討論,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結協作的意識。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當更多地使用這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