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劍
摘 要:在數學課堂上開展題組教學,對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推理、思維和想象能力有積極的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開展題組教學的方法進行研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題組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相似性;對比性;變式性
中圖分類號:G623.5;G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1-0040-01
當今,學校教育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新課程改革下的素質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數學教學中采取題組教學的方式,對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推理、思維和想象能力有積極的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開展題組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實際學習水平,選取或編制一系列適當的題目,讓學生解決這些題目,并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體,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和思考時間。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現(xiàn)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開展題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研究。
教師要有確定的目標,這樣才能使題組在編制過程中緊緊圍繞某一個或某一系列的知識點層層遞進,體現(xiàn)知識點的內在聯(lián)系和題組教學的特點及優(yōu)勢。針對學生分析理解事物能力差這一點,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規(guī)律性的知識,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
例如,教授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兩、三位數乘以一位數”時,教師先在黑板上寫出一組算式:86×2×4=( ),86×8=( ),讓學生說說自己在解答這一組算式時,先解答哪個,并說出為什么。然后,讓學生們觀察算式的特點,猜測結果,并通過計算來證實自己的猜測。接下來,教師再在黑板上寫出兩組算式:70×3×2=( ),70×6=( );235×3×3=( ),235×9=( ),讓學生再次猜測并驗證。這時,教師借機提出思考問題:這三組算式有什么相似性?你從中悟到了什么?通過此過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a×b×c=a×(b×c)。
學生通過解答相似的題組,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教師要求的學習水平和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題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對比是數學中一種特別重要的思想,在數學學習中至關重要。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對一些知識容易混淆,容易對數學喪失學習興趣。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們容易混淆的問題編成題組,并運用對比的方法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例如,教授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時,一些學生總是對減法的減數與被減數混淆不清。于是,教師設計了以下題組:1)植樹節(jié)到了,同學們去山上種樹,種了柳樹50棵,種的楊樹比柳樹多20棵,問種了多少棵楊樹?2)植樹節(jié)到了,同學們到山上種樹,種了柳樹50棵,比楊樹多20棵,問種了多少棵楊樹?經過1)題與2)題的對比做答,學生抓住了關鍵。1)題已知被減數和差,要求減數,運用加法;2)題已知減數和差,要運用減法計算。學生們把這些弄清楚了,自然就能掌握解題的技巧。
通過分析對比題組,學生明白解決這類題的關鍵就是明白已知條件是減數還是被減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比練習讓思維靈活起來,不再形成固定的數學思維方式,并對對比這一數學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對知識掌握得不到位,思維缺乏靈活性,所以只要將問題中的一些條件或問題本身稍加變動,學生的解答就容易出現(xiàn)問題。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變式性題組訓練,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本質,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例如,教授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三角形的面積”時,為了使學生更加靈活地運用三角形面積公式,教師設計了變式性題組。1)一面等腰三角形彩旗的高為4厘米,底為6厘米,求彩旗的面積。2)一面等腰三角形彩旗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腰是5厘米,周長是16厘米,求彩旗的高。在1)題中,可以直接套用公式進行計算;在2)題中,需要先求出三角形的底,然后逆用三角形面積公式算出:16-2×5=6(厘米),12×2÷6=4(厘米)。
通過變式性題組訓練,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理解更加透徹,可以更加靈活地運用公式。同時,學生也會更加清楚地了解三角形的本質,明白所有三角形面積的解答都是圍繞三角形面積公式及三角形的性質展開的。
總之,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合理恰當地運用題組,展開題組教學,可以促進學生靈活、全面地思考數學問題,使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更為透徹。所以,教師應積極開展題組教學,在做題組訓練時積極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題組訓練的成效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王瑩.運用“題組教學”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D].上海師范大學,2016.
[2]郭建華,龍艷文,劉權華.相似題組教學讓數學課堂“美”起來[J].中國數學教育,2017(04).